打开APP
×
鼎晖百孚刘尚:从“冷板凳”到“热捧”,进阶的商业航天
财联社记者 郭松峤
2024-04-24 星期三
原创
①目前在关注商业航天上游配套和下游应用环节。
②只要投中优质公司,退出渠道会畅通。
③北京、上海集中了商业航天头部公司。
商业航天新观察
“向”天而行,在这里读懂中国商业航天。
关注

财联社4月24日讯(研究员张玉虹 记者郭松峤)4月的北京春意盎然,正如商业航天当下火热。

鼎晖百孚合伙人刘尚见到财联社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太火了,现在几乎每周都有地方政府来交流商业航天投资和招商的事宜。”

2015年前后,中国商业航天开始市场化开放,资本和市场旋即寻机而来。经过八年多商业航天与传统航天体制的不断磨合以及资本持续试错,市场一度进入低迷时期。

去年年底开始,随着国家政策推动以及商业航天公司在火箭发射上陆续成功,民间资本以及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再次潮涌,中国商业航天投资亦再次搅动资本市场。

早在2018年,鼎晖百孚就开始关注并投资商业航天,并成为中国最早的系统布局商业航天的投资机构之一。为此,财联社专访了鼎晖百孚合伙人刘尚,解析商业航天背后的投资逻辑。

目前在关注商业航天上游配套和下游应用环节

财联社:鼎晖百孚在商业航天领域投资情况如何?

刘尚:我们从2017年开始关注,2018年开始投资商业航天。截至目前,我们投资了大约10家公司,涵盖了火箭、卫星整星制造、星座这样的总体公司,也包括上游材料、电子、电推进、测控数传等配套系统公司,应该算是国内综合类大基金里系统布局商业航天比较早的机构之一。

当时互联网、消费、教育等行业还比较火热,真正关注科技的人很少。商业航天坐了很久的“冷板凳”,很多投资人和地方政府也对这个行业有所疑虑。

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商业航天,尤其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写入新质生产力的框架下,地方政府开始对商业航天产业有了浓厚兴趣。目前公司几乎每周都有地方政府来交流,他们都想沿着商业航天的产业链进行布局。

财联社:在选择商业航天企业时会从哪些角度筛选备投企业?

刘尚:对于商业航天这个赛道,当时首先要判断发展的大方向,就是中国商业航天会不会发展。中国的商业航天行业始于于2015年,在2017、2018年时,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已经非常成功,星链计划也已经提出。当时我们判断国际大环境会倒逼中国商业航天发展。

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来说,航空航天代表着未来的一个大方向。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当时觉得国家战略层面肯定会去推动和发展,所以开始系统研究商业航天发展方向。坚定投资方向后,再选择具体公司。我们会从投资角度梳理产业链,根据产业链里的价值分布和成熟程度,来进行布局。

当时整个行业处在非常早期阶段,火箭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而且火箭门槛极高,所以2018年我们先投了火箭公司星际荣耀。之后,我们投了爱思达航天,他们类似于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卖铲子”服务,这样在早期阶段风险可控。再之后,我们加大了系统布局的节奏,投资了卫星整星制造公司微纳星空,之后就沿着产业链投了材料、电子、电推进、测控数传系统等相关公司。

在上述方向和产业链环节投资逻辑之外,就和其他行业一样,重点关注团队背景、技术路线、行业地位等。我们倾向于技术团队领衔,同时技术路线明确稳健,已经成为或者具备成为行业龙头公司潜质的标的。

财联社:今年在商业航天领域,目前鼎晖百孚在做哪些考量或者布局?

刘尚:我们现在基本上把上面的这些总体公司投完以后,首先,在深化火箭和卫星领域核心的部组件公司,比如说去年投的是电推进系统和测控数传系统。其次,目前还在关注激光通信系统以及衍生出来的材料和元器件,这些都是在向上游寻找标的。

此外,还会关注下游产业链,前期大家都在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火箭把运力瓶颈打开、卫星星座组网建设启动后,地面的应用环节一定会迎来大发展,我们现在关注地面的终端和行业应用方向。

只要投中优质公司,退出渠道会畅通

财联社:对项目的投资周期,你心里的预期是多长时间?

刘尚: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基金都有存续期,比如理论上的5年和7年。所以在初始投资时,我们是按照5-7年这样的周期来规划退出的。

但是,从鼎晖内部来看,如果是发展前景不错的好项目,即使是遇到像现在这样资本市场退出困难,或者本身行业发展需要更长时间,我们持有更长时间都是没问题的,我们的LP也非常理解和支持。

财联社:商业航天周期性长、高风险,尤其是商业火箭。你作为投资人,是如何考量投资退出的?

刘尚:科创板2019年开板后,曾计划面向医疗器械和商业航天推出两个符合行业特点的第五套标准实施细则,针对未盈利、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等企业。市场普遍认为,国家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发展,会有政策配套,资本市场的退出也是可以预见的。

目前看来,未盈利企业通过IPO退出存在一定难度,但好的项目实际可以通过一级市场退出。举个例子,我们投资的一家明星公司,投资估值非常低,公司后续发展也很顺利,现在该公司已经准备IPO,如果我们想要通过一级市场退出,很容易,很多投资人可以接。只要投中的是优质标的,退出的渠道也还是畅通的。

此外,证监会上周发布16条指导意见,其中探讨了未盈利但掌握重要技术的科技公司的上市,我觉得这具有标志性意义。

财联社:从商业航天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到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资本市场是怎么看商业航天项目的未来投资趋势?

刘尚:商业航天去年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后,商业航天的热度可谓空前。在当前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亟需打造新质生产力时,商业航天自然而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投的公司中有几家最近在融资,来参与尽调的机构有的多达20家,大家都热情高涨。

不同环节的公司,投资人反映还不同。以往很多投资人看财务报表做估值,他们还停留在传统的估值和投资逻辑中,就不太容易接受做火箭和卫星总体的公司公司的财务指标,它们没有收入、没有利润,但是估值高。这需要投资与被投资双方逐渐磨合并最终达成交易。但是,很多做分系统的公司,有非常好的收入和利润。在当前比较谨慎的大环境下,这类公司更受资本青睐。

北京、上海集中了商业航天头部公司

财联社:商业航天的公司分布有区域性特点吗?

刘尚:商业航天的公司基本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和成渝地区。这些区域本身有航天院所,有这良好的发展基础。

目前看,北京、上海集中了行业头部公司,产业链也比较完整。这两座城市一是基础好,二是现在政策比较积极。最大的政策来自下游星座的牵引。北京和上海都公布了巨型星座计划,长远来看有上万颗星,这对整个产业链聚集有很大推动。

财联社:据你观察,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发展商业航天,是为了寻找新投资点,还是和当地产业比较匹配?

刘尚:有一些本身有基础的地区,确实想大力发展商业航天。还有一些地区是找不到特别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关注商业航天。

商业航天跨入2.0时代

财联社:既然是朝阳行业,你怎么看现在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尤其是火箭领域创业?

刘尚:有机会,但是很难。前提是在资金、团队和技术路线方面能得到足够保障和支持。

举个例子,比如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他们想要做的话,可以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但是很难有好的团队,好的团队都是从体制内出来的,现在想出来的人已经大部分都出来了。

此外,在技术路线方面,做和别的火箭公司一样的产品,很少有人会支持你,因为目前已经有6家实现入轨的商业火箭公司,你再想做第七家或者第八家,技术路线和他们没有区别,没有特色,很难做出差异化。

财联社:如果给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做一个判断?你认为现在属于发展到什么阶段?

刘尚:我觉得2015年发展至今,中国的商业航天已经走过了1.0的时代,这个期间火箭的瓶颈已经打开,卫星的批产能力也已经建立起来,发射场目前正在建设,星座的建设计划也在实质性推进,整个产业链已经完成构建。

下一步,就是如何面向商业化去进行推进,而这个过程会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如何解决大运力、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下一步就是商业航天跨入2.0的时代。

现在进入到商业化的阶段,实质上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前期大风险的阶段已经过去,下一步就是看看哪家公司技术路线更符合市场化的原则。整体上,我还是非常看好商业航天未来的发展,也希望整个行业发展越来越好。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