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苹果罕见公布中国开发者及App生态收益情况,侧面回应了“苹果税”质疑,还将自身做法与“安卓税”作对比。 ②专家认为,此次研究观点不够中立客观,未涉及美国与中国市场在应用软件商店开发与维护上存在明显的成本差异。 ③记者发送采访邮件询问,苹果回应称“我们应该不会公开置评。”
财联社4月23日讯(记者 王俊仙 卢阿峰)动动手指,就能操控辅助机器人系统进行复杂的外科手术;张张嘴巴,影像“机器人”助手就能精准定位到相应人体部位……在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高地上海,医疗器械的高端领域——机器人辅助设备,正发展得如火如荼。
这是一场有关医疗器械产业的高端化转型,和产业链升级的深刻变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新的精准医学影像超级装备……这些产品还带动国产产业链企业同步“跃升”,国产化率不断提升的同时,它们正将高端智造的“风”吹向海外,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机器人”做助手
给生鹌鹑蛋剥壳,在0.07毫米厚生鸡蛋壳内膜上“飞针走线”……曾经凭借这些“绝技”火遍网络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在上海实现国产化落地。
复星医药(600196.SH)合营企业直观复星的创新中心坐落于浦东张江,门口并不显眼,但楼内却“别有洞天”——在一楼,有六套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备,供来自各地医院的医生进行实操训练,医生和所属医院的名字排满了“课程表”。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
一名临床医生,需要完成基础理论培训课、网上学习考试、线下模拟器训练、腹部模型训练等一系列长达几个月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坐在创新中心一楼实地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动物实验手术。如果要正式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人体手术,他需要在创新中心进行累计两三个月的动物实验培训。随着操作技术越来越成熟,未来他还将接受更高级的临床专家带教培训。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财联社记者摄
在一个约10平米的房间内,一套达芬奇设备占据大半空间。它的“身躯”由三大件构成,包括手术控制台、三维成像视频影像平台和带有能量设备的床旁机械臂系统。
手术中,外科医生坐在手术控制台,观看放置在实验动物体内腔镜传输的手术区域三维影像,并操控距离控制台两米远的机械臂的移动,以及机械臂附带的手术器械及腔镜,来操作手术。
财联社记者现场感受了达芬奇设备,该套设备异常灵活,在10-15倍的光学放大镜下,将一个直径1cm的小橡皮圈,套到一个尖顶上很容易操作,该套设备模拟人体手腕动作,但又比人手直接操作更为简单,同时过滤人手的震颤,而且机械手的转动幅度超过人手,可以实现720度旋转。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在一些人体狭小区域做手术时,比如尿路系统手术使用达芬奇,术前规划好打4个孔,1个是镜头用、另外3个是手臂操控,术中切口小、出血量更少,而且经过视野放大后医生能看得很清晰更精准,提高成功率,还可以避免碰到一些传统手术可能无法避开的地方,从而减少创伤,所以达芬奇手术后的愈合较快,甚至有患者上午手术,下午就能活动,这带来了临床使用价值上的提升。
提升临床使用价值和效率,一直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上海的另一端——虹桥国家会展中心,一台影像领域的“机器人”产品也凭借对临床的助力,赚足了“眼球”。
“你好小U,到肝脏”,大C形状的AVIVA就会精准运动到患者肝脏位置;“你好小U,打开uStent”,实时支架精显便自动激活,为医生提供精准的术中影像……在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联影医疗(688271.SH)展台上人潮涌动。这是工作人员用智慧仿生空中机器人DSA uAngio AVIVA现场演示的场景,引起了众多参会者围观。
该设备具备超强灵活度。财联社记者看到,操作者在操控台大屏前,无需移动病人,即可让搭载8轴灵动悬吊式机器人手臂的DSA,实现头足向6.35m、左右向2.36m、以及绕中心旋转270°的运动,这意味着医生在进行复杂手术时,无需动床即可完成双入路切换操作。
智慧仿生空中机器人DSA uAngio AVIVA展台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uAngio AVIVA搭载的uVera智慧仿生平台,让DSA拥有更强的智慧与主动协同能力,完成从工具到助手的智能进化,让医生更专注手术本身,提升工作效率,赋能临床。
上述“机器人”创新产品,是上海医疗器械企业创新发展的缩影。
据统计,截至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250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上海有42个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占全国总数的16.7%,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带动产业链“跃升” 让“风”吹向海外
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多年来国内高端医疗装备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有限,产业链上游技术储备滞后。那么目前这些高端医疗器械零部件国产化率如何?
据上述联影医疗公司人士介绍,联影医疗基于自主研发的技术实力,与200多家上游合作伙伴协同,通过让研发技术人员、工业设计团队与生产团队和上游合作伙伴合作,实现了一系列高精尖零部件、元器件本土化生产和供应,打破发达国家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技术与工艺水准实现国际引领。随着联影医疗在产业链上的发力,半导体芯片、影像链核心原材料、医用核心组件、机电系统组件等上游产业领域,也涌现出一批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上游企业,包括易德龙(603380.SH)、奕瑞科技(688301.SH)、斯瑞新材(688102.SH)等。
“公司2017年刚成立时就将国产化提上了议程,从2018年开始,部分Ion支气管导航操作控制系统所需要使用到的探针,已经实现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到了海外国家。”上述直观复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在上海投资超7亿元人民币建设的“直观复星总部及产业化基地”,将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基地用地面积31.2亩,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海外首条生产线,旨在实现“中国制造、共同研发、全球销售”。未来,直观复星将加速本土化布局,推动机器人手术的专业化教育和规范化发展。
联影医疗的高端设备同样实现了本土化突破后,畅销海外。
据悉,2020到2022年,联影医疗的海外市场收入实现3.5倍增长,公司陆续破冰美、日、欧海外高端市场,进驻6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任日本核医学理事长的畑泽顺曾表示:“现在,风正在从中国吹向日本。”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出现的主要推动因素。直观复星和联影医疗将高端智造进行到底,并把智造“风”吹向海外的背后,上海市长期以来的支持政策为它们增添了不少底气。
据悉,上海市今年继续实施对医疗器械行业的资金支持与补贴政策。例如,对于独立自建产业化基地且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项目,上海市按照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20%的比例给予资金奖励,单个项目补贴年限不超过三年。此外,对于进入国家和本市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械产品,以及首次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本市生产的产品,上海市也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
近日,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在会议上表示:“我们现在正在着力构建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注册、上市前的服务体系,建立重点产品的和项目的服务清单,希望能够提前介入,能够给予这些项目一企一策的专业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