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是否具有国际化潜力,正成为投资人考量创新药企业和项目的标准; ②NewCo模式成为创新药企出海路径的当红选择,在当前投融资环境下,该模式更为灵活。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及相关政策推动,以电子特气为代表的特种气体市场份额正在逐年提高。
“关于特种气体,我想反驳一个说法。之前网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特种气体的国产化率只有20%或30%,这个数据太低了。我认为70%都是保底的,说80%也基本没问题”气体圈子创始人任路对记者表示。
“我国的特种气体制备基本上实现了独立自主,那现在行业发展的堵点到底是什么?我们的行业观察认为,是一些装特气的瓶子、特气瓶子的阀门以及分析特气的仪器。这些外围的配套产业没有跟上,某种程度上拖了特种气体行业发展的后腿。比如,特气阀门我们找国外预定需要提前一年,还必须现款。当前,我们在特气品种基本都能生产的情况下,其实应当重点关注这些外围衍生品的配套生产。”
任路在气体行业深耕多年,他的观点直接、犀利,也引起了一波业内人士的思考讨论。
技术咖和媒体传播的“完美碰撞”
现代企业讲求术业专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长久发展之道。任路一方面曾在美资500强气体公司工作,构建了一套对气体产业本身的系统认知,另一方面,他还拥有半导体公司技术岗的从业经历,能敏锐捕捉到气体产业下游端的需求。很多时候,他都能够站在产业链的全景视角,判断气体行业的当下和未来。
那么,一个气体行业的技术人员,为何会萌生创建垂类媒体“气体圈子”的想法呢?
创业的方向源自气体产业本身的“匮乏”。
“以前,我发现不管是在美国气体公司,还是在国内气体公司,去了以后都没有一个系统的科普和培训。工业气体被喻为工业的“血液”,但是令我疑惑的是,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没有工业气体这个专业。我想着,未来还有很多人会进入这个行业,他们肯定和我一样,迫切需要一个更专业的渠道,系统了解气体知识以及前沿资讯。”
“我们有一个终极构想:如果你想了解气体,只需要打开气体圈子,就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的新资讯、新技术和培训课程;如果你是气体企业,只需要找到气体圈子,就可以借助我们的媒体矩阵快速链接受众”。创业初期,任路就十分明确,气体圈子要在垂直领域钻深钻透,力争做气体赛道最专业的“发声者”。
让气体产业创新之火“激情燃烧”
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说起来容易,通过行动力真正引领行业创新却很难。气体行业需要怎样的创新推动力?这是任路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
气体圈子的雏形只是一个公众号。创建公众号的第一年,任路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做一件事:找最新的气体相关的文章,然后把内容进行整合编辑,一篇文章,他甚至需要编辑3至5个小时。“气体圈子既然要做最专业的垂类媒体,内容就不能让别人有质疑,在措辞上需要更加精准。”
“那段时间我几乎是全职做这个公众号,一年时间内没有任何收入”。
创业之初,条件很艰苦。任路的办公室就在无锡一个三室一厅的合租屋里面。炎热的7月,没有窗户的出租屋格外地闷热。晚上热醒了,任路就去外面洗手间打一盆冷水,放在房间用来降温,再继续睡。
万事开头难,幸运的是,在任路的坚持下,气体圈子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公众号稳定运营,与此同时,气体圈子作为行业“发声筒”,在专业的基础上力争走向更前沿,在业界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
比如,50L、20MPa规格气体钢瓶的市场普及,气体圈子功不可没。
在无锡举办的首届行业大会上,气体圈子成为首家倡议在中国市场推广50L、20MPa钢瓶的第三方企业。在此之前,国内的钢瓶几乎都是40L、15MPa或40L、20MPa的规格。
“我们认为,50L、20MPa钢瓶相对40L的容量更大。替换之后,气体公司员工可以减少气体瓶的搬运频率,减少搬瓶子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而且物流成本也节省了不少。”任路表示。
气体圈子办会的形式也与众不同,每位参会的嘉宾都不允许准备PPT和稿子,所有与会者完全采取现场随机提问的方式来交流。当然,这种办会模式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可能会牺牲会议的流畅度,提问环节有可能遭遇冷场的尴尬等等。但是,这种交流方式的好处也相当显著,行业的分享嘉宾们更能倾听到来自一线人员的真实问题,提问者的收获也远远大过于“官方回复”,实操性更强。气体圈子办会以来,促进了从业人员的交流学习,目前已经有大约90%的气体企业都和气体圈子建立联系,一年一度的行业会议也已经成功举办8期。
蛋糕很大,缺会分蛋糕的人
从利润端来看,特气行业算是一个“香饽饽”。以高纯氨气为例,成本大约为6元/公斤,市场价格平均在20元/公斤,利润率超过200%。“我之前专门做过高纯氨气的生产,所以很了解高纯氨气的成本情况”,任路表示。
按理说这是一个“有钱景”的领域。但是,由于人才断层较为严重,目前我国特气企业与国际主流生产企业的发展步调还差不少。
蛋糕很大,为啥吃的人少?
答案是:会分蛋糕的人太少。
我国特气行业资深从业人员不足,和产业起步较晚有关。首先,作为下游,中国半导体产业走过5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起初20多年,使用的几乎都是国外的特种气体,如果说2020年是中国特气元年,今年也就第四年而已。以前全行业可能只有那么三五个公司,人才体量也不大。现在蛋糕变大了,人才需求也会同步放大,但是资深的从业人员单靠自然成长时间周期比较长,因此人才断层较为严重。
“每次我遇到气体公司的老板,10个有9个见了我,第一句话就是:任总,帮我招点人呗,懂行的人太少了”,任路感慨道。
“如果说气体圈子的初衷是把世界特气行业最新的技术应用分享给中国企业,保持与世界水平同频,那么我们做特种气体英才计划的目的,就是希望培养出更多专业的特种气体从业者,和世界这些头部企业同台较量也能底气十足。”
任路是一位有情怀的创业者,但是国内的商业现实没有滋养情怀的土壤,这些年,他默默做了一些工业气体文史资料的收集与传播工作,在一些外人看来,似乎是在做“无用功”。
“再过几年,这些气体行业前辈们已经不在的话,很多产业发展的痕迹就会被人们遗忘。如果我们不去旧书摊上采购的这些文物,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没人知道工业气体的过去,也就没有人延续工业气体的未来。我总觉得,自己有余力的情况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文物收集,总有能证明它价值的一天。”
据悉,4月17日至19日,气体圈子主办的“2024中国国际气体工业博览会”将在江苏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届时,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气体产业的实物和文史资料,将集中在展览现场的“气体文史专区”展出。
任何个体或企业的“岁月”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能够参与缔造气体产业的大业,其发展之路将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