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跨季首周反弹 4月银行理财规模或增1.6万亿 但业绩比较基准下滑已成趋势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跨季后的银行理财规模迅速上升,一季度理财产品新发产品数量和新发初始募集规模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在不断下调。

财联社4月13日讯(记者 曹韵仪)受“季末效应”等因素影响,3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有所下降,但在跨季后的首周已经完成回流,其中国有行和股份行理财公司回升迅速。

一季度理财产品新发产品数量和新发初始募集规模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仍然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但整体来看业绩比较基准不断下调。分析师表示,由于市场利率持续走低,高收益优质资产难寻,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也在不断下调。

业内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趋势看,理财产品规模有望摆脱今年低迷格局,从往年经验来看下半年国有行理财子发力明显,有望带动理财产品规模重回30万亿关口。同时,年内预计还会迎来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也望推动存款流向理财市场。

跨季波动主要是现金管理类产品流出 业绩比较基准继续下滑

跨季后的银行理财规模迅速上升。普益标准估算数据显示,受“季末效应”等因素影响,截至3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23万亿元,较2月末下降约8500亿元。截至4月10日,全市场理财管理规模为27.77万亿,较三月末增加约1.55万亿左右,增长约6%。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每年跨季后首周银行理财的规模均有所恢复,这是因为季末是理财资金回表重要时间,跨季结束后资金会较快回流至理财产品。分机构类型来看,股份行和城商行的理财公司存量产品规模占比持续上升,4月国有行和股份行理财公司回升迅速,分别环比增长约7100亿元和5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3月末理财规模的流出的主要是现金理财产品,现金理财规模回落超过9200亿元,占比高达77%,而权益类产品的存续占比却小幅增加,根据兴业宏观研究的数据,3月末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0.04万亿元、0.04万亿元,环比2月末分别增加24亿元、增加6亿元。

另一大趋势为新发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不断下调。3月新发开放式产品和封闭是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3.11%和3.22%,分别环比下跌0.16和0.09个百分点。“近年来市场利率持续走低,高收益优质资产难寻,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也在不断下调。”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都是金融机构在综合考虑投资环境、市场利率、产品性质、投资策略等对理财产品做出的收益预判。

4月银行理财规模超1.6万亿 下半年有望摆脱低迷

此前,银行理财规模不敌公募基金,规模和净利润均有所缩减,但今年以来,银行理财规模正在稳步提升,对于下半年的银行理财规模回暖趋势,市场均持有积极态度。

中信证券研报测算,综合往年3-4月的发展趋势,预计4月理财规模将出现明显的增长。预估4月的增长规模可达到1.6—1.8万亿元左右。虽然考虑到监管目前的管控要求,理财规模短期内受到该政策的扰动可能性加大,但由于理财近期收益率明显高增,较存款有巨大优势。

“从历史数据来看,理财子整体素有在下半年冲量发力的惯例,我们预计,在国有行的带动之下,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将重新站上30万亿元的关口,资产荒的压力之下债市也料将随之走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

“从趋势看,理财产品规模有望摆脱今年低迷格局。主要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存款利率中枢下移。经济稳步恢复,金融市场情绪趋势回暖,带动理财产品净值修复,居民对包括理财产品在内的资产配置需求有望逐步复苏。同时,理财公司也在积极提升产品创新研发能力,拓展销售渠道等。”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近期中小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市场预计今年仍有降息可能,也意味着存款利率的下调还未见底,这也会带动部分资金继续流向理财产品。

目前,一季度的理财产品新发产品数量和新发初始募集规模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仍然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这反映市场的风险偏好仍较低,未来短期内的布局风格仍以此为主。未来理财规模能否进一步恢复,还去取决于产品表现是否稳定。

“考虑到存款挂牌利率潜在的下调预期,或有助于理财市场规模的进一步修复。后续仍需观察新发1-3年期产品规模是否企稳,新发行混合类产品的募集规模的变动趋势。”万联证券表示。

“银行理财热度升温和规模上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利率、投资者需求、宏观市场环境等。未来,随着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和理财产品收益表现的提高,不排除仍有部分资金流向理财市场的可能。” 普益标准研究员董丹浓表示。

银行理财 大金融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