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亿嘉和预计2024年亏损1.95亿元,比上年扩大约1.85亿元,或将连续三年亏损; ②受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客户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及需求不及预期,造成公司毛利额减少; ③因佗道医疗经营亏损,公司确认投资损失约4900万元,且对佗道医疗的投资账面价值已减记至零。
编者按:他们创办的公司或已是独角兽,或刚启动种子轮,或已家喻户晓,或长期身居幕后,或正起于微末,但他们都是中国新经济的微观脉搏,是这轮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微观主导者和实践者,不同行业成千成万的他们的身影汇聚,投射变革的洪流。
《科创板日报》 “连线创始人/CEO”栏目,主要关注创新创业型企业,以企业创始人/CEO的访谈为一手信源,让成长中的创业公司走入公众和市场视野,并发掘最新技术和产业趋势,每周五21时准时推送。
《科创板日报》3月29日讯(记者 敖瑾) 本月,人形机器人资本热度持续。前有“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日内股价狂飙近90%;后有成立仅一年的智元机器人完成第6轮融资,估值抬升至70亿元。
但有关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的讨论,则是另一幅景象。难以找到刚需商用场景的“泼冷水”论调不绝于耳,这反映了市场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参与主体,对人形机器人实际效用和投资回报的担忧和质疑。
冷晓琨早已习惯这类质疑,在他选择创立乐聚机器人的2016年初,人形机器人还是一个“极冷门”的赛道,创业企业要融资,需要花更大的力气自证价值。“创业早期阶段,很多投资人来跟我们谈都会问到,怎么看待有投资界大佬公开表态绝对不投人形机器人,那时候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对此做出解释。”
如今的人形机器人创业企业显然不再需要向投资人论证这个赛道本身的价值,尽管有关大规模应用场景的回答未必就比当年清晰。而随着相关技术的前进、政策的支持、行业整体阶段的变化、以及资本的狂热,人形机器人领域又生发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解答。
在近期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时,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冷晓琨以人形机器人早期入局者的视角,对其中一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政策选择在此时大力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原因,他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足够长、体量天花板足够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于人形机器人在工厂的应用,他自己也仍存在疑虑;对于人形机器人下一阶段的重点,他认为,随着大模型的出现,应该更关注人形机器人的智能部分,而非硬件本体。
从遇冷到狂热
冷晓琨并不认为,投资界大佬当年的论断可以简单粗暴地被视作是“打脸”。“只能说他的观点代表了大环境或者大部分人对人形机器人的观点,不能说他错了,那时候大家都还看不到未来,放眼全球,也只有日本费了很大的人力才勉强推出了阿西莫,自然很难看到人形机器人真正进入生活的未来。”
即便是那些投了人形机器人的投资机构,最早也并不完全看好这个赛道的前景。冷晓琨仍记得,和松禾创新谈投资的细节。“那是我们第一次来深圳,三个合伙人拿着小人形机器人给松禾的投资人讲完后,下午就接到他们的电话,对方说没看明白人形机器人的前景是什么,但觉得乐聚团队靠谱,决定赌一把。”
乐聚机器人最终拿到了来自松禾创新的1000万元天使投资。并在之后又完成了三轮融资,获得来自深创投、腾讯投资、洪泰基金等一系列机构的出资。
社会、资本以及政策,对人形机器人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化。一个重要的节点是,特斯拉在2022年10月推出了首款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在冷晓琨看来,擎天柱的推出,让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的未来更加具体。
“在波士顿动力的阿特拉斯时代,人形机器人更多是作为特种应用,但特斯拉的擎天柱,目标是进入各行各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进入家庭场景。一旦这种愿景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定位就是下一代的智能汽车。从决策者的角度,这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拥有足够长产业链、足够高体量天花板的未来产业出现了。”冷晓琨认为,这是2023年政策大力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随着人工智能2.0时代的到来,具身智能概念更是让人形机器人彻底出圈,并火爆资本市场。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2023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20起,涉及金额规模超52亿元,达到历年峰值。二级市场上,人形机器人更成为热炒概念,包括奥比中光等在内的多家产业链企业,股价都曾出现陡然走高的趋势。
“具有接近于人的运动性能的本体,再加上大模型等接入带来的智能性,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的希望,不再是画饼式的憧憬。”冷晓琨表示。
数据驱动人形机器人+
去年以来,乐聚机器人在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实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先是在去年11月,与深开鸿合作,推出了首款基于开源鸿蒙的KaihongOS人形机器人;近期,又和华为云展开合作,双方共同探索华为盘古大模型+夸父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乐聚是华为云合作的首个人形机器人企业。
这源自于冷晓琨对人形机器人下一阶段发展重点的判断,尽管一直以来都是做机器本体方面的研发,但他认为,数字赋能和智能接入才是接下来的关键。
“在大模型出现之前,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矛盾在于能不能走起来,但在大模型发展之后,让它走起来已经成为一个基础功能,讨论的重点转变为人形机器人搭载的人工智能,即人形机器人对世界的认知,这个认知未来将反过来重新定义本体。”
他认为斯坦福大学的Mobile ALOHA机器人,是目前行业内最具颠覆意义的数据驱动产品。“尽管产品的形态没有颠覆,但它真正的颠覆在于,由传统的模型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这是人形机器人的未来。甚至有可能,人形不再是未来的重点,数据驱动的概念才是。”
冷晓琨进一步表示,目前,乐聚机器人还在和山东大学、苏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进行合作,做行为数字化+知识迁移方面的研发。
“今年的重点就在机器人的手部,即不再是传统的抓放等机械动作,而是试图将人的行为进行数字化抽象,然后聚合转移应用到技巧上。”
和海尔的合作,则是为了给行为数字化寻找一个落地测试的场景。近期,乐聚机器人和海尔合作升级的“夸父”人形机器人,亮相了今年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现场,这款人形机器人展示了洗衣、浇花、插花以及晾衣服等近期学习的手部操作成果。
而对于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冷晓琨坦言,“这一块我也还在说服自己,产业里也有争议”。
他表示,乐聚机器人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在摸索工业场景中到底哪些需要人形机器人,“每次碰到一个需求,我们先问用无人机行不行,或者轮式行不行,这些都不行,才考虑上人形机器人。”最后,他们发现仅特种工业场景才需要用到人形机器人。“比如核电站,这类场景共同的特点是产线不能动,只能一比一把人换下来。”
但更大多数的工业场景需要考虑的是效率、成本以及安全问题,“这些并不需要上一个32自由度的人形机器人来解决,用一个AGV小车加机器臂实现效果更快,且更成熟。”
乐聚机器人目前产业落地领域聚焦在教育、医疗以及特种三大场景。冷晓琨的最终目标,仍然是让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和海尔的合作,也是在为这个长远目标做探索。“这个过程中肯定还会有很多波折,甚至会有一批企业在过程中死掉,毕竟还有很长时间要走。而这个路到底要怎么走下去,是靠大额融资还是小步快走,这就看各家各显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