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ILA与USMX达成初步协议,以避免1月15日的码头罢工。 ②分析师称美西线集运运价将开启降价通道,欧线若中东地缘因素缓解,运价走势大概率下行,进而影响班轮公司盈利。
《安安访谈录》是界面财联社执行总裁徐安安出品的一档深度访谈类栏目。从投资角度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覆盖传媒创新、VC/PE、信息服务、金融科技、交易体系、战略新兴等方向。
科创板日报《连线创始人/CEO》是由《安安访谈录》出品的针对创新创业型企业创始人的访谈栏目,以企业创始人/CEO的访谈为一手信源,让成长中的创业公司走入公众和市场视野,并发掘最新技术和产业趋势。
本期访谈人物:
博恩思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耀
“手术机器人是未来最有价值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个人介绍
李耀,博恩思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中心科学家,美国马里兰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研究员,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成都市蓉漂创业人才,蓉漂顶尖创新创业团队,金熊猫创业人才。
▌第一标签
斯坦福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家,中国制造新质生产力出海探索者
▌公司简介
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2016年由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中心科学家李耀博士,与IEEE终身院士Dr. William Levine博士联合创立,致力于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医学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制造及临床应用。团队成员包括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顶级专家。
公司产品2019年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2021年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2022年入围工信部及国家药监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目前已在中国,印度,德国等国家成功开展多项临床研究。2020年2023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连续两次深度报道博恩思公司及其创新产品。
《科创板日报》3月20日讯(记者 郑炳巽)“新质生产力”概念自从提出之后,已成为各行业的热门话题,围绕着这一概念进行布局的手术机器人产业,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备受市场青睐。
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博恩思”),正凭借旗下核心产品“智能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加速进军海内外市场。2019年博恩思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2021年通过国家验收获得优胜单位。2021年博恩思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2022年入围工信部及国家药监局联合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项目。2020年与2023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两次深度报道博恩思的创新设计理念及全球普惠医疗实践。
博恩思创始人李耀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手术机器人是当代机器人、人工智能、优化控制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深度融合最尖端的技术形态,是提升外科治疗效果与手术效率最有效的手段,博恩思联合创始人Dr. William Levine认为,“手术机器人是未来最有价值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回忆起博恩思初创的时光,李耀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无数的从0到1的突破,从第一个员工,第一台机器人样机,第一百项发明专利,第一例印度临床,第一次与达芬奇在世界舞台同场竞技,博恩思中国、美国、德国、印度、日本5个国家全体团队成员历经艰辛,始终不断进取,终于建立了第一个多个国家地区的海外布局。
随着国际多中心临床的展开和顺利推进,博恩思的发展逐渐提速。李耀透露,博恩思预计于2024年完成中国和印度临床试验和注册,2025年预期产品进入量产和销售阶段,并启动上市IPO程序,“我们计划同时在境内和境外上市,这是我们2025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带着对人工智能与医学机器人的信心与热情,李耀向我们分享了行业的现状、前景,以及亟待克服的难题。
01 孙悟空医生:手术机器人
在李耀看来,手术机器人的出现突破了人手的局限,视觉的局限,空间的局限,是三头六臂的“孙悟空医生”。
“首先,手术机器人相比人手更加灵巧稳定,拓展了医生的操作范围,帮助医生完成以前传统腔镜无法完成的手术,”李耀继续说道,“其次,借助手术机器人,主刀医生可以同时操作多个手术器械与镜头,不再依赖助手而导致手术受限。同时,极大缩短了医生的学习曲线,显著延长了职业寿命。”
不仅如此,博恩思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偌思®手术机器人模块化设计可支持多达5臂手术系统,同时亚毫米级精度可以胜任系列高难度手术,通过开放式手术器械/影像接口技术,在不改变医生解剖学习惯的前提下,以最短的学习曲线让医生完成由传统腹腔镜手术向机器人的转变。
据悉,目前已完成的30台国内临床试验中,偌思®机器人已顺利完成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远端胃癌根治术,胃间质瘤切除术,袖状胃切除术,食管裂孔疝修补等系列高难度复杂外科手术,同时培养了10名主刀医生的手术团队,实现了由青年医生至高年资(60-70岁)医生的全科室覆盖。
“手术机器人是医生的好帮手,让医生操作得更稳、更巧、更快,手术机器人因此大大扩展了医生的工作能力。机器人的精准操作与灵活控制,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让患者术后得以快速康复!”
李耀介绍道,以直肠癌手术统计数据为例,传统腹腔镜下手术出血量为200-300ml,博恩思机器人手术大幅降到10ml左右,手术用时也更短,患者麻醉时间及附加伤害都相应减少,有效降低并发症和后续感染的风险。”
02 手术机器人正处于爆发性增长前夜
相比于制造,能源,食品,物流等民生行业,医学几乎是机器人最晚进入的领域。不过,李耀表示,正因为医学机器人起步晚,所以整个赛道几乎是空白状态,“这是个天量的市场,存在着庞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整个医学机器人行业正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前夜。”
“机器人在中国及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市场。”李耀认为,机器人的发展和汽车,手机行业的发展有巨大的相似之处,不断增长的需求迅速带动了技术,市场以及行业的发展。
但是,由于技术门槛、医保改革、患者理念等因素叠加,国内的手术机器人市场仍有待培养。
以腔镜机器人为例,数据显示2020年仅美国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到29亿美元,装机数达到3727台,手术渗透率13.30%,而同期中国装机数仅为189台,手术渗透率不到0.50%。李耀也指出,国内手术机器人不仅渗透率非常低,而且只能覆盖到大中型城市的顶级三甲医院,是真正的奢侈品。
“目前的机器人费用过于高昂,无法推广应用于普惠医疗。”李耀指出,以结直肠癌手术为例,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开机费用接近5万元,绝非普通患者可以轻易负担。
“手术机器人的本质,在于提升医生操作技能的短板,解放提高生产力,普惠99%的患者需求。”李耀表示,“如何迎接爆发性增长,我们是否在技术,伦理,法规上都做好了准备?”
03 高端技术≠高昂价格
“医疗机器人的行业标准及准入机制仍在完善,创新医疗器械进入市场,更是要同时让医院,医生,患者接受,这是无法回避的难点。”李耀强调,“设备能不能进医院?耗材能不能入医保?效果能不能优于进口?先进技术与普惠价格缺一不可,否则产品无法落地。”
高端的技术不应该以高昂的价格为代价,如何评估卫生经济学,是博恩思设立之初的根本。因为,手术机器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是全新的治疗手段,“医院如何采购,患者如何支付,医保如何覆盖,商业保险如何介入,这是复杂动态的平衡。” 新的治疗手段得到应用和推广,每个环节缺一不可。
博恩思手术机器人的模块化、平台化、智能化设计能够根据在不同等级医院、不同科室,不同术式进行配置组合满足医生的需求,同时多种一次性手术器械满足各类患者的特别需求,真正实现让患者用得起、医生用的好,医院用的多的产品。”
李耀认为,创新医疗器械正在逐渐形成新的机制,包括从早期研发到上市推广,到患者应用和支付端打通。并且唯有如此,手术机器人才能进入“寻常百姓家”,“高端医疗器械的高端,应该体现在技术的高端,而不是价格的高不可攀,应该让它解决手术难的医疗痛点,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奢侈品。”
李耀补充道,“事实上,产品的市场化竞争,才会让患者受益。”
0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海!
手术机器人如何在中国推广应用?海外的经验是否值得借鉴?
李耀表示,中国的手术机器人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市场化进程明显落后,它山之石是否可以攻玉?2021年,李耀踏上了出海印度的征程。
经历了3年的探索,目前博恩思已与印度最大上市私立医院MAX Healthcare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推进印度市场化进程,同时公司与印度最大公立医院Maulana Azad Medical College (MAMC) 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临床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回顾这段“西游记”,李耀谈到自己和设备在印度经历了9个月的严酷考验,上千公里的颠簸和酷热,最终圆满完成全部临床试验任务,中国制造走出关键第一步!
国际疝修补大会AWR(新德里),减重外科大会IFSO(意大利),等多个国际外科大会对博恩思的创新技术与临床研究进行了多项报告。2023年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专题报道印度临床研究重大进展,高度认可博恩思在人工智能外科与普惠医疗创新的成功,引起国际学术界巨大轰动,博恩思机器人创新出海是中国手术机器人创业者的荣耀!
技术的突破更带来了市场的突破!
“印度90%的医院是私立医院,医院拥有自由选择采购设备的权利,医生拥有自由选择治疗手段的权利,患者拥有自由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
李耀认为,海外市场从设备采购到治疗支付形成了完整的闭环,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了新兴技术与服务模式,印度已经成为全世界医疗器械厂商最重视的市场。
印度的成功让博恩思更加坚定出海的尝试,完善产品性能、验证商业模式,在大浪淘沙中锻炼自己的本领。
2022年起,博恩思陆续开辟了美国,德国,阿联酋,日本等海外市场,“希望在未来5年,博恩思将完成全球布局,包括产品,专利,销售,服务,培训”李耀充满坚定。
05 AI技术与机器人描绘全新外科场景
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是医疗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结果,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尤其在Chat-GPT、Sora等技术不断升级的当下,AI又该如何进一步赋能医疗机器人?
作为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中心科学家,李耀指出,AI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将全方位赋能外科技术。2020年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专访,李耀博士重点提出了以下这三个领域:手术评价、手术标准、手术教育。
李耀表示,我们在关注机器人技术,商业模式,医保支付的同时,机器人外科医生的培养与教育是这个闭环中的最重要的执行与反馈环节。
无论是印度,中国,还是即将开展的德国临床研究,机器人手术技术的学习是对传统腹腔镜手术技术的重大革命。“传统外科医生的教育,由高年资医生带年轻医生上手术,从助手开始到主刀至少需要5-10年。”手术机器人是新的外科工具,那么医生教育也要改变!
以GPT为代表的深度学习大模型带来了新的契机!李耀提到,博恩思已启动了多项手术大数据及AI大模型的研究工作,包括手术组织识别、风险评价,操作指导,同时配合可视化力反馈等先进人机交互技术,形成机器人手术评价指标及机器人手术标准操作指导规范(SOP),最终将建立全新机器人手术的教育培训体系。
“最先进的机器人控制技术,运用最智能的AI分析技术,结合最优秀的外科医生经验,让外科手术更标准,更安全,更简单!我们希望这一天尽快到来!”李耀充满了期待。
关于Sora,大家讨论其对电影工业的冲击,而在李耀眼里,场景生成技术在临床外科领域同样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包括手术规划和手术模拟。
李耀介绍道,手术过程非常抽象,目前没有合适的工具和手段可以将CT影像直接映射为手术操作,同时手术是团队协作,如何实现手术方案的统一设计和部署,都充满了挑战!
“目前我们已经启动设计基于Sora的架构,通过CT影像重建模拟手术过程,新的系统可以可视化评价手术操作流程与风险,这对手术规划和教育是革命性的创新。”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将让医学——这个人类古老而神秘的学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06 未来
创业之路崎岖坎坷,从斯坦福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家,到中国制造新质生产力的出海探索者,李耀和他的团队依然在不断挑战新的不可能,正如博恩思(BORNS)名字的使命:创造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