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两会时间|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鼓励养老金参与股权投资 放宽长期资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限制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鼓励养老金参与股权投资,不仅可以扩大中长期资金来源,提振金融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也更加自主可控为养老金融创造更高收益。②社保、养老金配置创投、配置股权投资仍大有可为。

财联社3月8日讯(记者 王宏)财联社记者获悉,在今年两会期间,聚焦养老金、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带来了《放宽养老金等长期资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限制》、《提高社保资金支持创业投资》的提案。

金李建议,放宽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进入股权投资的限制。此外,鼓励养老金参与股权投资,不仅可以扩大中长期资金来源,提振金融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也更加自主可控为养老金融创造更高收益。此外,他还认为,国内社保、养老金配置创投基金的比例仍旧过低,提出了鼓励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养老金自主选择配置创投基金类产品的比例,发挥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的自主选择性等建议。

放宽养老金等长期资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限制

金李认为,股权投资是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为提振信心,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实现投早投小投科技,建议放宽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进入股权投资的限制,引入更多源头活水。此外,应对老龄化,需要让老人的钱袋子鼓起来。鼓励养老金参与股权投资,不仅可以扩大中长期资金来源,提振金融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也更加自主可控为养老金融创造更高收益。因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放宽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投资风投领域的比例限制,并鼓励商业化养老金适量配置股权投资。同时,鼓励养老金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自主选择配置创投基金类产品的比例,发挥好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的自主选择性,为愿意承担较高风险和收益预期较高的个人、企业年金提供充足的丰富的配置策略。通过第二支柱、第三支柱,为未来养老金大比例参与创业投资进行政策试水。对于部分慈善公益性质的资金,比如大学教育基金会,亦可在合规前提下放宽限制。

二是中长期资金更加重视以组合投资的方式进入股权领域。为避免单个项目风险过大,建议规范中长期资金开展股权投资的方式为组合投资。同时鼓励以基金方式进行组合投资,不对单个投资项目进行考核,从而避免因为担心国有资产流失而束缚住投资的手脚。

三是适度发展S基金。目前全国一级股权投资存量资产大约在14万亿的规模,有意愿进场的资金体量充其量在千亿级别,二者存在量级差异。而中长期资金如果能够在期限为7年的直投基金运行到第3年或者第4年进场,此时被投项目组合已经基本成型,可以在公允市场价格基础之上进行一定折让购买,降低投资不确定性,又享受了一定的资产价格折让,提升投资回报,也更加符合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对稳健性的要求。

提高社保资金支持创业投资

社保基金会自2004年起开展实业投资,取得了良好业绩,特别是近十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社保基金过往十年的出资情况来看,一直在关注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配置,其累计投资了54只基金,累计认缴资本约为976亿元。股权基金投资撬动社会资本超过1.6万亿元,为近6000家企业提供资本金支持,覆盖企业员工人数超过660万人,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金李认为,国内社保、养老金配置创投基金的比例仍旧过低,按照已累计出资额计算,创投基金的占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比例,仅约3.38%。但创投基金的投资收益超过500亿元,年化投资收益率约14%,约为社保基金累计年均收益率的2倍,具有相对较高的收益,在保障投资收益,拉动杜保基金增值,补充社会保障支出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从国外经验看,美国2022年政府养老金报告分析了176家政府养老金,其中,89%配置了私募股权,平均配置比例高达8.9%。创投基金35%的钱来自于政府养老金。同期,加拿大关老基金投资委员会(CPPIB)自2017财年首次配置私募股权以来,持续加大配置比例,从18.5%持续提升至2022财年的32%,成为配置比例最高的资产类别,也成为养老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支撑。

金李认为,社保、养老金配置创投、配置股权投资仍大有可为,因此提了三点建议:

一是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关于“产业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不得高于10%”的配置比例限制,将上述比例提升至20%。

二是鼓励地方社保养老金部分结余在诸如深圳等结余充裕的城市试点自主进入创投基金市场,进而补充创投市场长期资本来源,拉长创新资本的存续期限,从更长周期支持我国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

三是鼓励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养老金自主选择配置创投基金类产品的比例,发挥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的自主选择性。为愿意承担相对较高风险和收益预期的个人、企业年金提供充足的配置产品和策略。通过第二支柱、第三支柱,为未来养老金大比例参与创业投资提供政策支持。

养老金入市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