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为传导成本压力,国内轮胎行业头部企业开启了新一波涨价潮; ②目前,天然橡胶高位调整,海运费大幅下降,相关上市公司毛利率有望在经历第三季度的低谷后得以提升。
财联社上市公司报道部推出“新经济地方志”栏目,聚焦区域经济,聚焦产业集群,展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各地方谋求发展“破局”的新图景。
财联社1月21日讯(记者 王肖邦 陈抗)“I型重组胶原蛋白”让皮肤获得支撑、免于塌陷,而“III型重组胶原蛋白”让皮肤呈现婴儿般“嘭弹”质感——这是被国内化妆品“成分党”广泛认知的“护肤常识”,也是主打“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国产美妆品牌教育市场多年的成果。
在江苏常州,一家名为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创健医疗”)的本地企业,正谋求推动“重组胶原蛋白”这一“中国成分”走向海外,开启一段“中为洋用”、“兼蓄并收”的另类“美的历程”。
中国证监会官网近期披露,创健医疗已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让这家常州企业进入更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视野——在创健医疗A轮和B轮融资名单中,人们“惊奇”发现,资生堂和LVMH旗下资本赫然在列。
创健医疗董事长钱松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国际化布局,是创健医疗与国内其他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优势。” 创健医疗力推的全球经销商网络覆盖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包含美国、加拿大、巴西、法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
而在创健医疗谋划出海以及冲刺资本市场的身影背后,一个更宏大的产业叙事也在悄然酝酿中:创健医疗所在的常州,正谋求到2027年,将重组胶原蛋白在内的合成生物产业,打造成产值过千亿的新经济增长极。
“嘭弹”的“中国成分”
重组胶原蛋白,这一被坐落于西安的巨子生物(02367.HK)率先突破并规模商业化的技术,随着锦波生物(832982.BJ)的“接力”上市,以及丸美股份(603983.SH)、江苏吴中(600200.SH)、华熙生物(688363.SH)等上市公司的相继入局,不仅成功吸引到为数者众的美妆消费者的青睐,也成为当下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的赛道概念之一。
某种意义上,重组胶原蛋白是真正的“中国成分”,无论就技术积累还是商业应用而言,中国企业在这个细分领域位于世界最前沿。
已上市的两家以重组胶原蛋白为主业的公司——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前者主打面向C端的修复概念护肤品,包括可丽金和可复美两大产品系列,后者则强调率先获得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拥有较高的研发和技术壁垒。
钱松告诉财联社记者,创健医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于:一方面,创健医疗侧重以原料生产和ODM/OEM为主的B端,目前已经实现30吨稳定发酵纯化技术开发的技术突破,完成了重组I、II、III、XVII型胶原蛋白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原料纯品海绵供给量可达3-4吨。
(创健医疗展厅,财联社记者摄)
另一方面,创健医疗的自主知识产权布局相对完善,目前公司已授权/申请60余项专利,其中,拥有7项授权重组胶原蛋白核心序列专利及4张PCT国际专利,此外,获批重组胶原蛋白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46张,在研三类医疗器械管线10余个,其中5个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当然,钱松认为创健医疗最核心的优势还在于“国际化走得快”。创健医疗此前已连续获得两轮累计规模超4亿元融资,其中A轮融资由资生堂资悦基金领投,华方资本、鼎晖百孚、华立医药跟投,B轮融资由LVHM旗下L Catterton和中信里昂资本联合领投,创东方投资、铭丰资本跟投。
引入资生堂和LVHM旗下资本,就是为了更好的整合资源,开拓国际市场。而为了跨过欧美市场的准入门槛,创健医疗在化妆品原料生产方面率先践行无动物源和动物实验,并获得了国内首个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碳足迹核算绿叶证书。
重组胶原蛋白材料种类多,包括I、II、III、XVII、小分子等,其中I、II、III型重组胶原蛋白为国内企业较多布局,创健医疗除此之外,在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的绿色制备和产业化生产也有突破——XVII型胶原蛋白的功效在于不仅可用于皮肤组织修复,还能促进毛发生成方面的功效,因此应用场景可以延展到头皮护理和植发领域等。
“盯上”合成生物产业的常州
重组胶原蛋白成为投资者眼中的“宠儿”,有昔日玻尿酸“前辈”搅动资本市场的“前情提要”,也有消费市场数据的广泛支持。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市场规模(按零售额计)将以42.4%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22年的185亿元增至2027年的1083亿元;2017-2022年,重组胶原蛋白渗透率由15.9%增至37.7%,2027年预计将达62.3%。
“重组胶原蛋白”实际上仅是“合成生物”领域众多细分赛道之一,更广泛意义上的合成生物,正是创健医疗所在的常州所加速谋篇布局的产业。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汇集生物学、基因组学、工程学和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被认为是继“发现DNA双螺旋”和“人类基因组测序”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2004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就已将合成生物学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2010年,《自然》《科学》分别将合成生物学列为重大科学事件和科学突破。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技术的进展和突破,合成生物学的技术突破速度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合成生物学成果涌现出来,深刻影响着化工、食品、消费品、能源、医疗健康和农业等领域的发展。
根据常州自我设定的目标,到2027年,常州合成生物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并成为“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而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常州目前正重点打造三个发展合成生物的专业园区和创新平台,包括由常州市政府、常州高新区管委会及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以华大基因为龙头的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以及目前已集聚普罗吉医药、智态生创等一批合成生物重点产业化项目的西太湖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
(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财联社记者摄)
在江苏省内,常州是首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措施的城市。不过放眼全国,“盯上”合成生物这一未来产业的城市并不在少数,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重量级城市”都在各自发力。
就像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竞争的加剧,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加努力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吸引更多客户和市场份额,但与此同时,竞争也会催生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有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可能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城市之间对于合成生物产业资源的竞争与发展能力的比拼,也一定程度汰弱留强地加速着这一未来产业的突破和发展。
目前,创健医疗除了在I、II、III、XVII、小分子等重组胶原蛋白材料种类的原料开发上持续储备,同时已着手对重组丝素蛋白、乳铁蛋白等生物材料开展进一步的应用研发及产业化。
“这是时与势的选择。”钱松说,“重组胶原蛋白只是第一个起点,我们还会研发更多新型的生物材料,希望能引领中国合成生物材料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