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对茅台而言,今年比2013年的挑战更严峻、复杂”,贵州茅台总经理王莉表示; ②高盛预计,预计明年贵州茅台、五粮液的销售增速分别在5%左右、略低于5%; ③五粮液计划明年加大力度,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市场;茅台系列酒和茅台酒市场费用将分别增长50%以上、83%。
财联社1月9日讯(记者 武超)在2024年之初,异质结(HJT)作为光伏的重要技术赛道,似乎已在进行激烈的淘汰赛:一方面,爱康科技(002610.SZ)、宝馨科技(002514.SZ)等企业尽管被高昂成本困扰,但似乎已经看到未来曙光,不断扩产布局;另一方面,山煤国际(600546.SH)、金刚光伏(300093.SZ)等,在跨界途中踩下急刹车的企业也不胜枚举。
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行业内部的深刻分化现象,反映了布局HJT领域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这些企业所遭遇的难题主要源于成本降低的速度未能达到预期,在价格竞争尤为激烈的国内市场环境中,这无疑削弱了HJT产品的竞争力。更为严峻的是,2023年TOPCon技术在商业化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同时BC技术路线的出现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扩产计划层出不穷 但仍不赚钱
12月29日,爱康科技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爱康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与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框架协议,拟在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HJT(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研究及生产基地项目。
公告显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为10亿元,共分三期投资建设。项目一期实验室项目计划投资约1.5亿元,租赁空间约3000平方米,建设HJT钙钛矿叠层电池生产研发实验室基地,满足爱康科技HJT钙钛矿叠层电池生产研发和开发需要;项目二期中试线项目计划投资约2.5亿元;项目三期首条量产线项目计划投资约6亿元。
在此之前,12月15日,爱康科技还发布公告称,通过江苏苏州、江西赣州、浙江湖州、浙江舟山四个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的布局,目前实现3.2GW HJT电池、0.8GW PERC电池产能及10.4GW组件产能。截至目前,公司HJT组件在手订单约为2.95GW,公司HJT电池自有产能无法满足订单需求。
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全资孙公司赣州爱康光电拟投资建设4.6GW HJT电池生产项目,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21亿元,新上1条600MW和5条800MW HJT电池产线。公司计划于2024年1月完成第一条HJT电池产线主设备进场。
与爱康科技类似,宝馨科技(002514.SZ)也在布局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路线。公司1月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在光伏板块,公司重点布局高效异质结电池,已在安徽怀远等地投建生产基地。在下一代光伏电池新技术上,公司前瞻布局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研发及产业转化研究,目前公司团队的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实验室自测效率已超32%。
宝馨科技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安徽怀远的一期2GW异质结产能即将在近期投产,二期产能则在有序筹备中。公司已经有一些在手订单,至于能否实现盈利,目前还无法明确判断,需要等待投产后的具体情况。
连续出台扩产计划, 异质结似乎已经显得“供不应求”。但实际上,其商业化之路并不平坦,最初的乐观预期认为HJT组件的成本将在2022年中期与已经广泛采用的PERC技术打平,到来却一再延迟。在价格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HJT产品往往难以吸引足够的购买力,这也反映在多数相关企业的财务状况上,普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其中,爱康科技2022年亏损8.34亿元,直到2023年第二季度才实现了0.46亿元微薄盈利,且在第三季度再次进入亏损状态,前三季度净利润总计仅余0.2亿元。
宝馨科技也在布局异质结后,2023年出现了近三年首次的业绩下滑。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4.93亿元,同比下降4.96%;归母净利润-3822.99万元,同比止盈转亏。
跨界“风口”遭遇波折 多家选择退出
作为光伏行业的明星技术,异质结曾经吸引了众多跨界企业的目光。但2023年以来,受限于市场变化、人才短缺、技术瓶颈等多重因素,不少曾对异质结寄予厚望的企业纷纷宣布暂停项目,甚至彻底退出这一领域。
山煤国际便是其中的一例。该公司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异质结技术的企业之一,原计划在光伏领域大展拳脚。然而,2023年12月30日,山煤国际发布关于终止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一期3GW项目的公告。
自2019年7月起,山煤国际便开始了其异质结电池的产业布局,计划与钧石能源共同投建10GW的异质结电池生产线。彼时国内外异质结组件产能仅2.86GW,山煤国际有望成为第一家GW级异质结量产企业。
此后于2020年8月,公司变更合作对象,与湖州珺华思越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齐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山煤国际光电科技(山西)有限公司”,开展10GW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一期3GW项目。
直至2021年初,在投资者问答中,山煤国际表示其异质结光伏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但在山煤国际2021、2022连续两年的年度报告中显示,异质结项目主体并未进行大规模投入,一方面主要因为异质结电池各环节均发生较大变化,与项目立项初期的情况有了较大提升。另一方面,异质结生产设备已进入迭代升级的阶段。基于此,山煤国际对项目推进持谨慎态度。
在公告中,山煤国际表示,鉴于本项目原方案产品技术水平、光伏转化效率与当前最新技术要求差距较大,且目前本项目尚未形成可直接支持产业化的技术成果,加之市场环境变化,与立项时情况相比差异较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公司认为继续推进该项目将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山煤国际绝非个例,奥维通信(002231.SZ)去年1月份抛出45亿元投建5GW HJT电池项目,但6月公司就决定终止;乾景园林刚刚更名为国晟科技(603778.SH),此前于8月终止定增计划,涉及3GW电池组件;金刚光伏于11月决定终止20亿元定增计划,用于投资年产4.8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1.2GW组件项目等。
环保与公用事业分析师许杰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异质结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角色和策略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企业选择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攻坚克难;而另一些企业则选择调整策略,减少投入或退出市场。这种变化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从整体实力来看,目前异质结阵营难以与BC或者TOPCon抗衡。异质结企业多处于不赚钱状态,在融资收紧背景中,难免处于资金紧缺状态。
降本缓慢推进中 如何追上TOPCon?
在光伏技术的激烈竞争中,异质结电池虽然以其高达27.5%的理论极限效率引人注目,但近期却再次显示出在商业化进程中的疲软。与TOPCon电池的快速降本和广泛应用相比,异质结似乎陷入了困境。
在被视为异质结产业元年的2021年,当时异质结的主要对手是PERC电池,其理论极限效率已经逐步触摸到瓶颈。然而,即便在这样的优势下,异质结仍然未能迅速占领市场。2023年以来,资金紧张的光伏企业在做决策时,纷纷将目光转向了TOPCon。据业内统计,2023年在建、投产的N型电池总产能超500GW,其中,TOPCon比例超过九成,占据绝对主体。
这并不是TOPCon有多先进,而是一种不得已的现实选择。
许杰向财联社记者介绍,TOPCon产线的改造成本远低于新建异质结产线,PERC生产线只需增加3至4道工序,便可升级成为TOPCon产线,2021年后部分新建PERC产能提前预留出了改造空间。且2023年TOPCon电池产线投资成本已经降至1.1亿元/GW,而异质结仍然高达3亿元/GW以上。
独立研究员陈佳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理论上说,TOPCon跟现有P型电池产能兼容性较高,深受老牌龙头尤其是垂直一体化科技企业喜爱;但HJT在技术能效、产研突破性以及成本控制方面亦具有优势。前者主看中基于TOPCon技术兼容性与升级空间,后者则主要着眼新技术的成本收益比。目前是TOPCon后来居上,凭借其兼容性和低成本一举逆转,产能大幅超越了HJT。
根据CPIA数据,2023年1-10月,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为114万吨、460GW、404GW、367GW,制造端产量创历史新高;但供需比分别达到267%、269%、236%、215%,未来产能过剩情况下,行业竞争趋于愈发激烈。
异质结的高额非硅成本,是其被TOPCon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其中,银浆是电池制造的核心辅料,P型电池和TOPCon电池使用高温银浆,异质结电池全程需要低温制备,因此所采用的银浆也必须是低温的。但低温银浆市场仍主要被日本京都电子KEM占据,售价也更高,2023年长期每公斤在6000元以上,较高温银浆高出2000元左右。
为了降低成本,异质结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减银、减栅、减硅和增光等。
例如,减银方面,苏州固锝(002079.SZ)、聚和材料(688503.SH)披露,去年银包铜产品已开始小批量,下游客户尝试使用银包铜产品进行量产;减栅方面,迈为股份(300751.SZ)、奥特维(688516.SH)也均披露过,0BB (无主栅)设备已发往客户端;增光方面,去年赛伍技术(603212.SH)面向 HJT 的光转膜产品已经实现量产交付,可以使HJT组件发电量提升。
许杰称,HJT技术当前虽然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各方面因素的积极响应,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仍然值得期待。企业需要加大对HJT生产设备和流程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链协同效应,通过规模化生产来分担研发和设备投入成本,有望解决现阶段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