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小鹏发布AI机器人小鹏Iron,华为携手多家公司逐步构建机器人生态。A股方面,上海电气周五收盘15天11板,奋达科技涨停。 ②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零部件成本占比超15%的上市公司名单及具体情况(附表)。
财联社12月29日讯(记者 武超)人形机器人作为机器人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在2023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全球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财联社记者统计,仅国内已有约20家厂商正式发布人形机器人(包括概念产品)。
临近年末,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也迎来更多玩家“入局”和突破。12月29日,优必选(09880.HK)港股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天奇股份(002009.SZ)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与优必选合作的人形机器人样机已经在优必选上市仪式上亮相,而首台人形机器人产品将于1月初交付。此外,润和软件(300339.SZ)本月发布了4S店迎客机器人AIRobot,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称将会择机布局量产。
不过,在产品雏形逐渐清晰后,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依然是充满挑战的。如何突破壁垒、降低成本,找到可复制且可持续的市场模式,仍是当前产业链制造商面临的首要任务。
年末竞相入局者不断涌现
人形机器人是信息制造、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技术的集大成者,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科技竞争的新赛道,今年也受到全国各层面产业政策的广泛支持。其中,工信部在半年内三次提及人形机器人(9月、11月、12月),政策导向意义十分明确。例如11月2日,工信部发布的 《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人形机器人发展的目标与时间点。
科技巨头与产业资本纷纷也押注这个未来赛道。12月,华为与深圳乐聚机器人联合发布人形机器人“夸父”,其为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此外,腾讯Robotics X 实验室推出了自研机器人灵巧手与机械臂,首次展示了该机器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精准感知能力,以及对精细动作的驾驭能力;阿里发布了将千问大模型接入工业机器人后,用自然语言指挥机器人工作的演示视频;还有美团入股银河通用机器人、百度和比亚迪投资智元机器人等。
同时,作为业内的老玩家,优必选也获得了多方的关注。12月29日,优必选港股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公司人形机器人Walker X参与了敲钟仪式。据悉,目前Walker X已经在智慧工厂场景中进行了训练及测试。
此前,天奇股份与优必选合资成立子公司,瞄准汽车应用领域。天奇股份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按照目前进度,合资公司的首台人形机器人产品将于1月初交付,样机已经在优必选上市仪式上亮相。该产品适用于汽车制造场景,未来还将逐步拓展至汽车零部件、3C等其他智能制造领域及应用场景,计划与公司的汽车智能装备一起对外销售。
润和软件也于12月发布了4S店迎客机器人AIRobot,据悉,AIRobot融合了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语意解析,大语言模型等多项AI技术,结合了导购、安全监控和信息服务功能,为汽车销售店提供全面的支持。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AIRobot目前主要由合作厂商提供机器人的硬件、操作系统,公司在此基础上提供业务流程控制系统及AI技术赋能。未来,公司将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进行相关产品布局。
此外,其他国内主流的机器人厂商,也在保持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关注。例如,埃斯顿(002747.SZ)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现有的部分核心部件、技术和人形机器人产品开发有一定相关性,具备条件和可能性在未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应用场景的变化来适时进行布局。
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过,由于人形机器人仍处于产业化初期,专注该领域的厂商还难以实现盈利。优必选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6亿元,亏损5.48亿元。2020年-2022年,优必选每年净亏损7.07亿元、9.18亿元、9.87亿元。
目前,人形机器人主要面临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优必选招股书提及,当前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仍有限,制造成本较高。Walker系列平均售价达598.8万元,相比之下,主要的教育机器人平均售价低于1.5万元,消费级机器人低于2000元。根据统计,Walker系列过去两年半仅售出10台。
而另一家有透露售价的厂商,乐聚机器人此前的较小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实现规模化量产,主要应用在在科研教育和特种作业领域,单台售价几十万元。不过,乐聚预计其产品单价将逐步下降。
降本也是推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从电动车领域可以看出,特斯拉拥有非常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与价格降低潜力。Optimus目前公布的售价在2万美元左右,最终售价或将进一步下探,这很有可能为其他玩家带来一场“降维打击”。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成本的降低有待于规模化的落地和应用,而规模化的前提是人形机器人的性能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预期。推广方面,目前人形机器人还处于产品化前期阶段,关于应用场景的定义还未十分清晰和明确,所以不可避免将会经历一段探索试错的过程,其中的阻力既有来自产品,技术方面的不足,也有成本,市场认知的压力,这些都可能会是推广阻力。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财联社记者称,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存在核心技术不成熟、产业链生态不完善、应用场景落地难、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预计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和用户体验。
郭涛进一步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人形机器人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然而,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结合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难点需要突破。“首先,数据质量和数量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为了训练出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模型,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数据进行训练。其次,算法的优化和改进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当前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可能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来提高其性能。此外,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也是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结合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至关重要。”
总体来看,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不断、产业化可期,多家机构研报认为,是未来成长大赛道,明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高工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计,2026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5%,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美元。优必选招股书则预期,2026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美元,占全球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的11.8%。
核心零部件与材料环节“抢滩”
除机器人整机企业之外,机器人上游零部件企业同样在加速研发布局,力争在供应链中率先占位。
拓普集团(601689.SH)披露,已新增机器人运动执行器作为第9大产品线,直线和旋转执行器产品多次向客户送样,获得客户好评;三花智控(002050.SZ)披露,已对机器人机电执行器方面展开持续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已与客户建立合作具备先发优势;双环传动(002472.SZ)的谐波减速器业务已实现多型号稳定供货;五洲新春(603667.SH)的柔性薄壁轴承完成对大族谐波、中大力德(002896.SZ)等谐波减速器生产厂商的送样,已经与主流机器人系统供应商在机器人轴承及滚柱丝杠、滚珠丝杠等领域开展深入的技术交流,力争在2023年下半年取得突破并交付相关样品。
卢瀚宸向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当前最高阶的机器人产品之一,其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学科专业,涵盖光、机、电、算、软等多个方面,按照技术关注的节奏大致是:关键核心零部件(减速器、电机、丝杆、传感器等)——视觉、运动控制(软件算法)——AI芯片,端到端大模型——超级电池等,从方向上来看,具身智能算是共识之一,但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和突破。因此,短期会是核心零部件受益,如减速器,电机,传感器,丝杆等,此外还有新型材料,加工设备等也会有所受益,中期会是软件算法,运动控制方面,长期会是AI芯片,超级计算机以及超级电池。
从融资层面看,今年核心零部件行业在资本市场热度提升,根据统计,前三季机器人行业融资案例64起,平均0.62亿元/起。其中,核心零部件16起,占总融资的25%。
与资本升温齐头并进的是,今年核心零部件厂家也迎来了一波投资扩产潮。
在投资方面,例如 中大力德(002896.SZ) 拟在新加坡、泰国分别设立子公司;绿的谐波(688017.SH)与三花智控将共同出资在墨西哥设立一家合资企业。在扩产方面,巨轮智能(002031.SZ)、艾迪精密(603638.SH)等将纷纷表示,将继续扩大产能;华中数控(300161.SZ)则定增募资10亿元,用于数控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
除了零部件,材料环节也受到期待。据悉,特斯拉第二代Optimus减重10公斤,主要受益于轻量化材料,其使用的PEEK材料是高端工程塑料,兼备耐热、阻燃、自润滑和耐磨等优势,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核心轻量化材料。
资料显示,目前进口Peek材料的价格在600元/公斤,国产Peek材料价格约为400元/一公斤。Peek材料生产商方面,国内主要供应厂家为今年才上市的中研股份(688716.SH),Peek材料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达 95%。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中研股份表示:“PEEK材料有应用到机器人相关部件。”
此外,中复神鹰(688295.SH)表示,从应用端来看,碳纤维相对传统金属合金,具有比重轻、结构强度高、抗腐蚀等优点,是机器人轻量化的核心材料,可应用于机械手等部位。目前公司碳纤维产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有应用,未来随着全球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有望继续促进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