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为传导成本压力,国内轮胎行业头部企业开启了新一波涨价潮; ②目前,天然橡胶高位调整,海运费大幅下降,相关上市公司毛利率有望在经历第三季度的低谷后得以提升。
财联社12月29日讯(记者 曾楚楚)2023年,负极材料市场因早期扩张而现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普遍增收不增利,面临调整期。
而在硅基负极材料布局则明显扩张,尽管技术上仍存在挑战,如材料膨胀问题,被看作是负极材料技术发展主流技术趋势。
展望未来,面对市场竞争压力,行业关注点将是成本降低。各公司正在探索通过一体化流程、技术更新和资源整合等方式降低成本。随着市场的不断演变,负极材料行业仍然具有增长空间。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计到2030年,中国负极材料的出货量有望达到580万吨。
产能过剩席卷全年
负极材料前期的疯狂扩张,终于在今年开始“反噬”。
今年的负极材料行情,正如璞泰来(603659.SH)在三季报中提到的,行业因产能供给充足、下游电池客户进入去库存阶段,供求环境阶段性失衡,行业普遍面临产能消纳和价格下行的压力。
据上海钢联数据,2023年负极材料产能在256万吨,生产产量在121万吨,开工率在50%左右,出货量在143万吨左右,全球下游需求在136万吨左右。负极材料市场产能结构过剩,供求失衡态势显现。
从价格上看,今年以来,负极材料价格呈下滑趋势。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最新数据显示,天然石墨、石墨化加工费均价分别为4.13万元/吨、9800元/吨,相比今年年初(根据1月3日报价)下滑约8%、42%,人造石墨低端产品均价在从2.1-3.2万元/吨下滑至1.4-1.8万元/吨。
量增价减,行业利润大幅低于2022年,具体到企业业绩,增收不增利是今年负极材料企业共性。从6家负极材料上市公司表现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双降的包括杉杉股份(600884.SH)、翔丰华(300890.SZ)、尚太科技(001301.SZ)、中科电气(300035.SZ),璞泰来则增收不增利,贝特瑞营收、净利双增,其中净利润增幅远小于营收。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负极材料分析师常柯对财联社记者表示,2023年负极材料整体市场起伏跌宕,一季度石墨化出现“低价抢单”导致亏损现象,二季度5-6月受益于储能市场订单量暴增,三季度9-10月手机新品的发布、无人机的需求激增带来出货量的大幅增加。而“金九银十”未至,动力市场的不温不火也弱化了主战市场的景气度,负极市场产能结构性过剩现象持续。
另外,参考GGII不完全统计,当前负极投产企业超90家,行业产能逼近400万吨,整个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低不足50%。多数企业面临着投产即停产,产能难以消纳。预计2024年,负极中小企业将面临:负极材料价格进一步下探,主流人造石墨340mAh/g的产品将低于1.6万元/吨。
硅基负极布局扩张明显
硅基产能在2023年扩张态势较为明显,业内称之为“硅基元年”。
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续航能力、快充要求的提高,锂电池负极材料也在向着高比容量方向发展。硅基负极的理论容量高达4200mAh/g,相比传统石墨负极(理论最大值372mAh/g)有显著提升,被认为是下一代负极材料主流技术方向。
根据国金证券数据预测,硅负极混品(掺混大量石墨后的负极成品)在2025年需求将超过50万吨,假设每吨售价为8万元,则2025年硅负极混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40亿元。
另有负极材料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出货量不算太多,明年估计会增长。
上市公司布局来看,璞泰来目前中试车间已完成建设,产能1000吨左右。杉杉股份宁波杉杉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开工,预计于2024年初投试产。贝特瑞在11月底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表示,公司现有硅基负极产能5000吨/年,此外深圳在建硅基负极一期1.5万吨预计会在2024年陆续建成投产,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产能。
常柯表示,从年初到现在有近15家新建及扩建项目的发布,涉及产能超过70万吨,具体看后续实际扩厂情况,头部硅基负极厂商技术研发突破,量产迫在眉睫,受益于下游大圆柱电池的景气度,2023年硅基负极出货有望超2.5万吨,同比增长66.67%,预计明年硅基负极需求量将超过3万吨。
从技术发展来看,尽管硅基负极技术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如材料膨胀等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明年降本是关键
贝特瑞在回应投资人关于明年负极材料降价压力或成本下降的空间时提及,目前整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价格可能会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GGII认为,目前的低位价格,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压缩至成本线附近,甚至很大比例企业已经开始亏损,在此行业处于盈亏水平边缘的大背景下,目前价格维持企稳状态,至于后续2024年价格走势和盈利状况可能主要取决于行业成本的变动趋势与自身“降本增效”措施对成本的改善情况。
今年也确实成为了负极材料厂商“内卷”的开始,各家正在通过比拼一体化工序、技术更新、资源整合,以降低成本。
常柯表示,2024年负极材料是更加艰难的一年,下游需求的不确定性,海外政策的不利环境,加上负极市场本身的供应性结构过剩,“内卷”加上“外忧”,未来依旧围绕“低成本、高性能、新技术、新方向、产业融合”持续发展,石墨的自身优势的开发及新型负极的研发量产,依旧是推动快充、连续化、一体化等的动力。
对于负极材料未来市场,贝特瑞在近期投资人活动交流中表示,得益于储能和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加,未来几年锂电的市场规模还是会维持增长态势,只是各家企业增长速度会有所差异。在需求旺盛时,市场供不应求,体现不出优劣,只有在市场充分竞争、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竞争力。
GGII认为,尽管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进入洗牌期,但负极材料市场仍具增长空间。预计2030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有望达到58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