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2023中国城市科创实力调研》正式发布!这些城市成为今年先锋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23-12-27 星期三
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国城市科创实力总值前3强。前十强城市中,苏州和杭州是科创实力总值最高的新一线城市,仅次于京沪深,超过广州;除了京沪深之外,杭州、广州、天津、武汉科创实力得分总值与各项一级指标得分均位于领军城市之列。
科创板最新动态
关注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中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城市是科技型企业的集聚地,是企业进行科创研发、科技转化、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载体。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更多城市将发展重点重新转向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复苏与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改善产业创新环境,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塑造新的创新地理格局和城市创新生态。

2023年12月,上海报业集团 | 科创板日报、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ISTIS)联合发布《2023中国城市科创实力调研》,汇集专利与论文数据、科创型企业数据、城市综合数据,对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实力进行跟踪比较,关注科创型城市培育科创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特征及成长潜力,为加速推动科创企业孕育、技术变革以及产业升级提供借鉴。

本报告延续《2021中国城市科创实力调研》指标体系、评价模型、数据处理与计算等研究方法,从城市科创研发、城市科创转化、城市科创综合环境等3方面构建城市科创评估体系,二级指标根据数据可得情况有所微调;以全国A股企业与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备案标准为依据确定3041家科创型企业,以其所在全国208个城市为统计单位与研究对象,企业数据、城市数据分别比第一版调研报告扩大至10多倍和4倍。

所得城市0-100评分根据第一财经“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城市级别分类的评分中位数进行区间分布,划分领军城市、先锋城市、潜力城市、追随城市水平。

科创型企业集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本次调研的初选企业范围扩大到全国A股企业4919家,是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的10.6倍。为了研究的针对性,更加聚焦与体现科创标志,课题组将初选企业与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备案进行匹配,从而确定3041家为科创型企业。其企业营收将近15万亿元,研发支出超过7000亿元,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超过16%,发明专利占比超过23%,将近30%为小巨人企业。

从产业领域分布来看,机械设备是科创型企业集聚度最高的产业领域,企业数量占比将近15%,电子、生物医药、计算机、基础化工领域的企业数量占比在10%上下,电力设备、汽车领域的科创型企业数量占比超过5%。细化到子领域,企业数量排名前20的子领域大部分都是科技创新活动较集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三大城市群集聚区域科创实力

3041家科创型企业分布于全国208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国城市科创实力总值前3强,得分远超其他城市。其中,北京得分超80,超过上海和深圳20分,说明其实力之强;上海与深圳的得分差距仅在3分之内,说明实力相当;其他城市皆在50之下,显现城市之间的科创实力落差。前十强城市中,苏州和杭州是科创实力总值最高的新一线城市,仅次于京沪深,超过广州;除了京沪深之外,杭州、广州、天津、武汉科创实力得分总值与各项一级指标得分均位于领军城市之列,城市科创研发能力、城市科创转化能力、城市科创综合能力均有较强发展。

在208个城市中,处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科创型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8.97%、17.28%、11.97%。从城市地区分布来看,城市科创实力与其经济、商业发展水平强相关,大部分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科创实力也较强。特别三大城市群中,较多城市的科创实力突出,其创新人才资源集聚水平、创新创业投入规模和强度、知识创造的广度和深度、技术成果传播和扩散效应、对国内乃至国际的创新辐射均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三大城市群之外,成都、西安、大连成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城市科创实力之首,皆处于先锋城市之列。

专利与论文揭示科创研发亮点

专利与论文是衡量科创研发水平的重要指标。课题组采用PCT专利、SCI与ESI学术论文数据、增速及其高质量指标,并对全球排名前500领先研发机构、前500领先学术机构、6000多名高被引科学家进行城市映射,评估各城市科创研发能力,重点关注其得分在城市级别之上的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城市。

总体来看,北京、上海、深圳的科创研发能力位列前3强;天津、重庆、杭州等紧随其后,广州、武汉、南京、长沙等进入领军水平。无锡、昆明等二线城市,镇江、扬州、宁德等三线城市,焦作、吉林、秦皇岛等四线城市是科创研发能力亮点城市。

企业实力体现科创转化能力

科创型企业营业收入、研发支出、研发人员、授权专利、获得小巨人企业数量等是体现城市科创转化的重要指标,反应了城市科技创新转化的能力和水平。课题组汇集科创型企业数据,评估与重点关注正在成长中或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科创型城市。

总体来看,208个城市的科创转化能力前三强同城市科创研发能力,杭州、苏州、成都等紧随其后,大部分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处于第一梯队,属于领军城市地位。处于第二梯队的多为新一线或二线城市,属于先锋城市,无锡、保定、潍坊等二线城市,连云港、宁德、台州等三线城市是其亮点城市。

科创环境建设点亮城市综合能力

城市科创综合能力主要是评估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包括研发人才、研发投入、载体平台等因素,是创新活动能够进行的重要支撑,是拉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研发人员占地区人口比重、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开发区等几项指标排名靠前的城市,绝大部分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城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城市地区财政科技拨款占地区政府支出比重两项指标呈现一二三四线城市百花齐放态势,不同层级的城市政府都非常重视对科技的投入。

此外,课题组继续引入媒体评价,借助媒体对于政府科创政策或措施的报道情况,评估地区政府以及公众对于科技创新的关注程度和重点领域。纳入统计的208个城市新华网科创相关主题报道共4524条,城市间报道数量差异明显,主题各有侧重。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科创领域媒体报道具有较为明显的城市特性,例如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既有国家层面的科创政策报道,也拥有开放的国际视野;上海作为经济金融中心,重点关注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促进科创板市场高质量发展、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等,并提出利用开放优势海聚英才;广州、深圳两地高科技企业聚集,且具备区位优势,侧重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科研转化、强化协同等,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科技+”产业集群;新一线城市重庆,关注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建设国际性综合货运枢纽,科技成果向民生应用转化等。科创领域新闻报道数量较少的三四五线城市,反映的多为城市经济发展重点与科技发展规划相关。

总体来看,城市科创综合能力前四强为北京、苏州、上海、深圳。处于领军地位的城市中,北京得分远超其他城市,苏州、上海、深圳3个城市得分相近,紧随其后的广州、杭州等又与苏州、上海、深圳3个城市拉开一段差距。无锡、珠海、嘉兴等二线城市,芜湖、绵阳、湖州等三线城市是科创综合能力亮点城市,四线城市铜陵也表现出色。

课题组成员: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林鹤、祝毓、张耘、温一村、汪逸丰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