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700余股已“跌回9月”,目前的收盘价已低于9月30日时收盘价,占整个A股近32%。 ②分行业看,煤炭、银行、钢铁、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板块内“跌回9月”股比例较高。 ③近390股本月高点至今收盘回撤超20%,其中,华立股份、中化岩土、川润股份等股“亏钱效应”明显。
财联社12月9日讯(编辑 若宇)被“健康焦虑”困扰、时不时传出“不敢看体检报告”的年轻人,正越来越注重养身。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超九成的90后具备养生意识,其中一半以上开始追求养生的生活方式,而保健品则成为更多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刚需”。多家公司跨界进入保健品行业阵容,也有不少大型保健品企业、药企甚至食品企业先后向海外品牌抛出橄榄枝,比如H&H国际控股早于2015年收购Swisse斯维诗;新希望2016年拿下澳大利亚保健品品牌Australia Natural Care;汤臣倍健2018年收购LSG公司,顺利将Life-Space纳入麾下,以此获得益生菌市场的发展红利。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8日收盘,A股市场上保健品概念股共有7家,分别为ST交昂、康比特、百合股份、青海春天、仙乐健康、汤成倍健和金达威。另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还有多家上市公司业务涉及保健品,包括东阿阿胶、启迪药业、健康元、哈药股份、西王食品、东鹏饮料和片仔癀等,具体情况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焦虑衍生的消费习惯得以延续,保健品企业也取得了营收数据的同比持续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实现营收77.8亿元,同比增长26.34%;同期Swisse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40.8%。不过二级市场反应并不热烈,截至周五收盘,Swisse母公司H&H国际控股年内累计最大跌幅50.48%。
▌保健品龙头造富神话褪色?美股康宝莱2021年高点迄今股价累跌超八成
保健品亦称为膳食补充剂,可按功能分为营养素补充剂以及功能性保健食品。细分来看,汤臣倍健、健合国际等公司在营养素补充剂领域有所布局,康宝莱、碧生源等深耕体重管理领域,西王食品在运动营养领域有相关业务、华润药业和东阿阿胶等则在中国保健药品领域布局。据NBJ数据显示,全球膳食营养补充剂2022年的销售额为1761.7亿美元,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2025年膳食营养补充剂接近2000亿美元。
市场格局来看,天风证券刘畅等人此前研报指出,2020年保健品行业CR10为32.7%,汤臣倍健与无限极为行业最大龙头,安利(中国)、合生元、东阿阿胶和康宝莱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不过作为国内传统保健品巨头,汤臣倍健在近期的二级市场表现却不尽人意。而在2019-2021年期间,慢牛股汤臣倍健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180.11%。
汤臣倍健股价日线走势图
业绩方面,汤臣倍健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速持续放缓,其解释主要系品牌建设投入增加及非经常性损益影响。
在保健品龙头股行列,港股公司H&H国际控股(曾用名“合生元”)自2018年5月高点迄今累计最大跌幅88.88%,公司曾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累涨2.3倍;美股康宝莱自2021年2月高点迄今累计最大跌幅81.97%,公司曾在2015年-2019年期间累涨近3.5倍。
H&H国际控股股价周线图
康宝莱股价月线图
反观同为保健品概念的东阿阿胶,则自2022年9月低点迄今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80.16%。但不可忽视的是,公司单季度营收和净利均呈现同比增速逐级下滑的窘境。2023Q3实现营业收入12.61亿元,同比增长3.32%;实现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23.42%。2023年前三季度,东阿阿胶销售费用率亦高达38.48%,同比增长0.90个百分点。业内分析,保健品行业的整体研发门槛不高,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营销成了品牌制胜的关键。
东阿阿胶股价走势日线图
业内坦言重现当年保健品造富神话并不容易。一方面传统势力赖以生存的直销、药房渠道增速放缓,线上渠道的推广费用却连年上涨;另一方面国家对保健品原料目录的严格把控,国产品牌在品类创新上也有局限。但通过跨境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保健品无需批文。
值得关注的是,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对海外品牌的青睐也为“假洋牌”留下了钻空子的空间。有分析进一步表示,很多跨境小品牌的产品原料实际是由国内的中小厂流出的,只是在海外完成贴牌包装程序后再通过跨境渠道回国销售。这些产品的稳定性、降解速度是没法跟国内大厂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