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转型创新 恒瑞交出答卷了吗?|聚焦
①未来恒瑞的看点依然是在创新药板块。
                ②投资人认为,恒瑞的研发已经从1.0进入2.0时代,恒瑞也已经形成全生态链优势。

《科创板日报》11月26日讯(记者 徐红)“要看懂中国的医药产业,就不能不看恒瑞。” 在不少长线关注医药的投资人眼里,从仿制药起家,到如今的转型创新,恒瑞医药的发展几乎可以代表中国医药产业的变迁。

因此,当行业再次进入调整,作为标杆之一的恒瑞会如何表现引发外界高度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还影响着整个医药市场信心的修复。

过去的三年对于恒瑞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一方面仿制药业务因为带量采购被大大压缩;另一方面,本该接着为企业“造血”的新药研发又深陷行业内卷。

两面夹击下,恒瑞必须为求生存而拼搏。

▌集采影响边际减弱,恒瑞业绩企稳

时隔两年,近期恒瑞医药举办了第二届研发日活动。恒瑞医药举办研发日活动的传统始于2021年,彼时,集采给公司带来的业绩压力还刚刚开始。因此举办研发日也被认为是恒瑞积极求变的一个信号。

两年之后,随着恒瑞慢慢走出阴霾,不仅业绩企稳回升,海外BD业务更是捷报频传,因此今年公司的研发日活动人气依旧。

恒瑞医药2023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11.68亿元,同比增长9.19%;实现净利润23.08亿元,同比增长8.91%;实现扣非净利润22.43亿元,同比增长11.68%。

分季度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收54.92亿元,同比增长0.25%;实现净利润12.39亿元,同比增长0.17%,这是恒瑞医药自2021年业绩进入下行通道以后,营收和净利润首次双双恢复增长

分产品线看,2023年上半年,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达到49.62亿元(含税),这个数字与2022年的整体水平相比有了明显提升。2022年,恒瑞医药实现营收212.75亿元,创新药收入为81.16亿元。

仿制药方面,2023年上半年,第二批集采涉及的产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醋酸阿比特龙片因多数省份集采续约未中标及降价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减少5.23亿元,2022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产品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减少5.78亿元。

不过,因为手术麻醉、造影等其他产品销售的恢复,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集采带来的影响,报告期内恒瑞医药仿制药收入整体持平。

由于尚未集采的重磅品种已经不多,长期来看,仿制药集采对恒瑞业绩的影响也将边际减弱。

▌避开拥挤,非肿瘤产品占比扩大

管线布局既有广度又不缺深度,未来,恒瑞的看点依然是在创新药板块

针对战略布局,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进行了分享。他称,“在肿瘤领域,恒瑞将持续聚焦中国人高发和特色癌种的药物研发;同时,围绕自身免疫、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领域,同样将寻求利用已有的技术平台,着力解决临床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同时,随着多个创新药的陆续上市,恒瑞还会全力推动这些新品的临床使用。“所以在未来两三年里,我们会以医学、市场为引领,为国内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

“在把本土市场做好的同时,我们也会加速与有全球开发能力的公司合作,把我们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带到全球。”据孙飘扬,针对海外市场,恒瑞选择合作的模式在于,避免国内、国外两条线同时作战所带来的风险

自2011年首款创新药艾瑞昔布片(商品名:恒扬)获批之后,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已有13款自研创新药和2款合作引进创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其中11款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恒瑞医药董事、副总经理江宁军在研发日上介绍称,恒瑞正在推进的临床试验合计有270多项

《科创板日报》记者也注意到,随着肿瘤赛道内卷加剧,很多药企开始将眼光投向其他潜力赛道,而恒瑞也不例外。

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张连山表示,目前恒瑞的管线中还有51款肿瘤创新药,包括小分子20款、单抗8款、ADC药物8款、双抗6款、PROTAC药物2款、核药2款、新剂型药物3款、辅助治疗药物2款。慢病管理创新产品达到了58款,恒瑞非肿瘤产品管线规模已经超过肿瘤产品

特别是自免和代谢性疾病赛道,这两年的热度在不断攀升,恒瑞也已提前布局。其中自免布局11款产品,覆盖四大科室常见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疾病领域布局12款产品,包括2款已上市(瑞沁、瑞泽唐),3款进入上市申请,7款在研。

“在糖尿病领域,从单药到联合治疗,从小分子到胰岛素,再到双靶激动剂,可以说针对血糖控制,我们的管线不仅实现了多靶点覆盖,还能达到终生血糖管理的目标。”恒瑞医药董事、总经理戴洪斌谈到。

▌打破内卷,构建差异化优势

纵观恒瑞产品管线,一位关注恒瑞已有十多年的投资人的总结是,恒瑞的研发已经从1.0进入2.0时代,“1.0是求快,产品要尽快做出来,但2.0是既要快又要高质量”。

“并且,现在恒瑞手握的也已经不是一个或几个产品的优势,而是形成了全生态链优势。”对方表示。

据悉,最近几年恒瑞一直在致力于打造新的技术平台。截至目前,包括ADC、PROTAC、CGT、核药、双抗/多抗、结构生物学、核酸药物在内,恒瑞已经构建了一批拥有自主产权、国际领先的技术平台。

“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恒瑞怎么一下子就做出了一批ADC,其实原因就在这里。“张连山说。

同时,在技术研发之外,恒瑞还建立了一支超过2000人的专业临床研发团队,并实现全渠道的商业化覆盖,构建患者为中心的全病程管理生态。

在产品开发方面,可以看到,以满足“临床需求“出发,恒瑞同样在构建自己差异化优势。

“比如在降糖领域,我们发现七、八十岁的老年患者特别容易忘记服药,所以布局了丰富的复方药物管线,除了刚刚申报的三方制剂HR20031之外,还有 HRX0701(瑞格列汀+二甲双胍)、HR20033(恒格列净+二甲双胍),分别在今年1月和去年5月申报上市。所以在提升患者依从性上,我们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张连山说。

“我们还是全球第一家大胆去做没有FC功能的PD-L1抗体的企业,因为在早期临床中,这款产品已经展现出非常出色的安全性。我们已经申报上市的降脂创新药瑞卡西单抗,或将是全世界第一个能够做到三个月打一针的PCSK9抗体。”张连山表示,恒瑞并没有忘记追求“全球创新”。

王林(化名)拥有丰富的海外投资与全球生物科技基金管理经验,他同样长期关注着恒瑞。在他看来,在成为Big Pharma的路上,恒瑞的蜕变有目共睹,包括今年利用BD走出中国、走向国际,“能够很好地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率”。

“未来,以国外大药企的经验看,恒瑞或许还可以考虑如何通过并购快速补充自己的管线,提高未来业绩增量。过去两三年里,国内有不少创新药公司的估值或市值被大幅调低,恒瑞可以重新检视这些公司或管线的价值,选择合适的标的予以并购,这也不失为一种最大化资金使用效率的策略。”他说。

生物制药 医药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