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为传导成本压力,国内轮胎行业头部企业开启了新一波涨价潮; ②目前,天然橡胶高位调整,海运费大幅下降,相关上市公司毛利率有望在经历第三季度的低谷后得以提升。
财联社11月25日讯(记者 赵子祥)环保监管促进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产业格局,这一点在氟化工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明年国内氢氟碳化物(HFCs)生产、进口、内用生产配额总量和企业配额分配方案等内容。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11月24日是厂家提交配额审核最后期限。此前为获取更多配额,国内氟化工企业在基线年期间会扩张产能以满足配额的需求,结果带来因产能快速扩张导致的第三代制冷剂如R32、R134a和R125等产品价格低迷。而未来在配额结果的产能限制下,因供应过剩造成的价格“内卷”有望改善,近期相关产品价格就已出现显著回暖。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三美股份(600379.SH)工作人员处获悉,公司已提交了配额申请,考虑到明年要正式执行,预计2024年配额数据将在年底前公布,但具体分配结果不太好预测。
业内预计年底公布配额数据
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制冷剂总量管控正式落地,后续结合产量和申请量进行的额度分配实施,届时各家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将得到重塑,其中三代制冷剂规模领先的企业或将受益。
巨化股份(600160.SH)日前公开表示,“采取配额生产后,企业生产量不能超过按国家配额分配方案所获得的生产配额,有利于化解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并优化供需格局、竞争格局。”
而对于公司是否将在新配额中揽大头的提问,巨化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根据国家HFCs配额分配方案,预计公司可获HFCs配额总量处于国内龙头地位。
谈及制冷剂产品价格变化及配额后影响,三美股份表示,“二代制冷剂价格相对稳定,盈利水平也较为稳定;三代制冷剂:今年三季度以来价差有所扩大,2024年执行配额后,供给量将得到一定控制,但具体价格走势,还受下游需求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此外,对于今年四季度是否会复现去年同期海内外的流通及终端环节的囤货行为?三美股份日前接受券商调研时表示,去年四季度,基于配额的争夺、产品处于低价等特殊原因,生产厂家、流通、终端环节,都有超出常规的囤库存;今年来说,配额基线期已结束,生产厂家会基于保障正常的生产、发货而备安全库存,流通和终端环节也更多属于是正常的备货、补库行为。
据了解,巨化股份是国内唯一拥有氟制冷剂一至四代系列产品企业,目前公司制冷剂年总产能为68.23万吨,三代制冷剂年产能为48.07万吨,其中R32年产能为13万吨,居全行业首位。
永和股份(605020.SH)三代制冷剂品种齐全,同时正在布局四代制冷剂。公司包头基地拟建设2万吨/年HFO-1234yf、2.3万吨/年HFO-1234ze联产HCFO-1233zd、1万吨/年全氟己酮、18万吨/年一氯甲烷等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审批。
分配方案还同时公布了HFCs生产单位名单、HFC-23生产和副产单位名单、HFCs进口单位名单等,其中,涉及氟化工上市公司除了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外、还有东阳光(600673.SH)、昊华科技(600378.SH)等。
配额制逼近掀起涨价潮
配额分配影响着未来制冷剂产能供应格局,其结果对氟化工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结果出炉之前,相关产品市场价格已经开始“抢跑”。
隆众资讯制冷剂分析师郭晓晨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相比月中旬来说,目前多数型号目前已有不同程度上涨。
其中,上涨最为明显的为制冷剂R143a及R507,截至发稿,制冷剂R143a市场重心参考31500元/吨出厂,相比月中旬上涨13750元/吨,环比上涨77.46%;R507市场重心参考29000元/吨出厂,相比月中旬上涨7250元/吨,环比上涨33.33%;两种型号宽幅上涨。
除此之外,除制冷剂R22及制冷剂R142b环比有所下跌之外,其余型号均有不同程度回升。
本轮上涨的主要原因与后市配额关系密切。郭晓晨表示:“一部分制冷剂例如R143a等为厂家对于后市配额的预测有部分把握,部分型号预测后市配额将缩减明显,同时由于部分型号出口占比较重,国内市场存供不应求预期,市场应势上涨。”
“另一方面,部分型号如制冷剂R125及R134a等上涨主要是由于当前产能利用率持续维持低位,厂家优先自用为主,市场接单厂家缩减,致使市场当前略显供应略紧状态,市场有所上涨。”
一位制冷剂二级分销市场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受到明年行业供应缩减预期影响,有一部分工厂暂停报价,开始布局库存,并且挺价意愿较浓。
“内卷”竞争或将改善
HFCs配额起自于一项环保协定,2016年10月15日,《基加利修正案》在卢旺达基加利通过,将氢氟碳化物(HFCs)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管控范围。
HFCs是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常用替代品,虽然本身不是ODS,但HFCs是温室气体,具有高全球升温潜能值(GWP)。《基加利修正案》通过后,《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启了协同应对臭氧层耗损和气候变化的历史新篇章,我国为履约国之一。
根据《方案》,我国HFCs生产和使用的基线值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为单位,分别为基线年(2020年至2022年)我国HFCs的平均生产量和平均使用量,再分别加上含氢氯氟烃(HCFCs)生产和使用基线值的65%。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受基线年政策刺激,各厂家在前两年间通过扩产来提前“占位”。一位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暴增的产能也是供给方的无奈之举。
“大家为了更长远的利益牺牲短期利润,供大于求之下价格上的让步时有发生,造成了部分产品价格内卷严重。”该人士表示。
上述化工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实际上今年以来,第三代制冷剂的市场竞争格局就有所修复,因为随着配额基线年结束后,“以销定额”一去不复返了,企业亏本就就不会生产了。“后面配额结果出来,供应端基本锁定,需求和价格的对应会更理性,我觉得(价格战)是不会再打了。”
原料成本支撑不足
不过,与配额分配预期带来的正面刺激不同,制冷剂原料成本端的支撑近期呈现弱势。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10月31日-11月24日,制冷剂产品原料方面,萤石价格从3800元/吨降至3700元/吨,降幅达到2.63%;无水氢氟酸价格同样下跌0.91%。此外,R32原料二氯甲烷近一个月跌幅为3.69%。R134原料三氯乙烯价格则下跌2.34%。
其中下跌最为明显的为三氯甲烷(R22主要原料),相比10月31日下跌1000元/吨,环比下跌33.33%。
郭晓晨告诉财联社记者,近期制冷剂市场虽有所上涨,但整体需求提升有限,厂家产能利用率无明显提升下,原料采购仍刚需采买,对于原料市场支撑有限,因此近期原料市场走向仍整体走弱,原料与制冷剂市场反道而行。
“制冷剂市场场内业者心态多观望为主,等待准确配额方案及数据公布,后市行情如何发展,仍主要取决于市场供需因素主导。”郭晓晨进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