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宝利国际实控人周德洪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转让,对手方为由池州市国资委投资的基金; ②周德洪2022年被判入狱,自去年以来,已经先后两次筹划控制权变更,但均未能成行; ③近年来池州国资投资A股很少,控制的上市公司仅有九华旅游一家,系去年由省属划转。
财联社11月19日讯(记者 闫军)“杭州30亿量化跑路”事件再有投资人发声。郑煤机通过外贸信托投向华软新动力的产品无法兑付,投了3亿,不到半年暴雷,目前仅追回2956万元。
11月19日晚,上市公司郑煤机公告称,收到关于购买信托产品进展事项的监管工作函,并对公司购买信托理财产品进展情况和风险提示做了说明。
郑煤机公告,公司于今年5月向外贸信托分别认购了外贸信托-华软新动力精选1号单一资金信托(简称“信托1号”)、外贸信托-华软新动力精选2号单一资金信托、外贸信托-华软新动力精选3号单一资金信托,3个信托理财均分别认购金额1亿元,合计认购3亿元,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信托产品尚未到期。
鉴于上述信托产品面临兑付风险,公司已提前赎回信托1号产品的信托资金2956.34万元,其余存在无法按期兑付、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其对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此前,财联社已经对华软新动力踩雷瑜瑶投资跑路事件做过报道,百亿私募华软新动力公告投向深圳汇盛投资的私募产品发展兑付困难,经过梳理,这是一起私募产品多层嵌套风险事件,第二层汇盛投资投向瑜瑶投资,而瑜瑶投资则投向了早已在协会注销的股权私募磐京投资。
此次郑煤机在公告中透露的消息也验证了此前市场的传言,郑煤机在追索投资时,发行华软新动力发现第三层管理人瑜瑶投资产品投向不知所踪,遂向郑州公安局报案,揭开了这一起私募诈骗案的序幕。
郑煤机尚有2.7亿未追回
在郑煤机的公告中,详细介绍了此次投资的经过,今年3月29日,郑煤机通过了《关于使用闲置资金投资金融理财产品的议案》,为合理利用闲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意公司在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投资购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投向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券商、信托、资产管理计划等理财产品。
5月29日,郑煤机认购了外贸信托的3个单一资金信托计划,认购金额分别为1亿元,预计年化收益率为5%,3个信托合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到期的期限。
具体来看,信托1号期限为2023年5月30日至2024年5月30日、信托2号期限为2023年5月31日至2024年5月31日、信托3号期限为2023年5月31日至2024年5月31日。
在信托资产的管理上,郑煤机聘请了华软新动力作为信托投资顾问,为信托提供出具投资建议的服务,受托人根据华软新动力的投资建议定向投向汇盛资产量化对冲4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从时间来看,上述信托产品均尚未到期。不过郑煤机很快发现了风险,公告称,通过对所投产品的持续跟踪以及近期市场舆情,公司关注到上述信托产品所投资的底层产品可能面临无法按期赎回的风险,上述信托产品可能面临无法按期兑付的风险。
因此,郑煤机与受托人(外贸信托)、投资顾问(华软新动力)沟通,已提前赎回信托1号产品的信托资金2956.34万元。目前,尚有2.7亿元未能赎回。
公司表示,已指定专人负责项目跟踪,积极联系督促各相关方尽快向公司兑付上述信托理财产品的投资本金及收益,尽最大努力保障公司利益。同时,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留在必要时采用法律诉讼措施等其他维权手段的权利,最大程度减少公司的潜在损失。
此外,郑煤机也强调,除上述信托产品外,公司未购买外贸信托的其他理财产品,也未与华软新动力开展其他业务。
华软新动力提供了信用增级措施,或需兜底?
郑煤机表示,已指定专人负责项目跟踪,积极联系督促各相关方尽快向公司兑付上述信托理财产品的投资本金及收益,尽最大努力保障公司利益。同时,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留在必要时采用法律诉讼措施等其他维权手段的权利,最大程度减少公司的潜在损失。
郑煤机的理财产品通过外贸信托,投向了华软新动力,虽然未披露相关合同,但是从郑煤机公告来看,踩雷的产品也逐渐浮出水面,投向汇盛资产量化对冲4号私募。
郑煤机的公告还透露出一些合作细节,在郑煤机的3个信托计划中,作为投资顾问的华软新动力,还同时作为信托的信用增级人,由其履行追加信用增级资金的义务。信用增级人未及时追加信用增级资金或因信用增级人财务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不能履行信用增级义务的风险均由信托财产承担。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尽管这一信托是与外贸信托签订,但是华软新动力是信用增级人,这意味着为信托资产兜底。“近年来,基金管理人为委托人提供资产资金的情形并不多。华软新动力愿意提供信用增级,或为了销售抱有侥幸心理。”
这其中还牵扯出华软新动力的前实控人王广宇,有消息人士表示,华软新动力的前控股股东为金陵华软投资集团,后者的实控人即是王广宇。金陵华软投资集团在2015年6月退出华软新动力,但是在今年8月,王广宇被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被限制高消费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