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纳芯微预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至20亿元,归母净利润-4.4元至-3.6亿元; ②东吴证券指出,由于新能源车领域需求下降,海外大厂扩产导致产品价格竞争激烈,将降低对纳芯微2024年至2025年的盈利预测。
《科创板日报》11月10日讯(记者 徐红) 一家跨国外企重磅推出的展品,竟然融入了中国原创核心技术,而这样的展品还不止一件!这是《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今年进博会上看到的惊喜一幕。
以显微镜起家,凭借在这个领域取得的一项项里程碑式的成就,从世界上第一台复式显微镜,到去年赢得2022年“德国未来奖”,蔡司被誉为商业化显微镜鼻祖,其深厚积淀不言而喻。
如今,蔡司又携手中国科创研究团队、高校,联合推出多款显微镜解决方案,这既是一种双向奔赴,更是因为蔡司希望为中国科研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出一份力。
▌“显微镜鼻祖”的持续创新
说到蔡司在显微镜领域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去年刚刚荣获“德国未来奖”的蔡司晶格层光显微镜Lattice Lightsheet 7。
“德国未来奖”创立于1997年,是德国技术与创新的最高奖项之一,专门奖励在技术、科技、工程或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成就。在此之前的两年,该奖项分别授予了新冠mRNA疫苗以及与半导体相关的极紫外光刻技术。
此次获奖的蔡司Lattice Lightsheet 7是一种用于对活细胞进行温和3D成像的新型显微镜,其核心技术来源于诺贝尔奖获得者Eric Betizg教授发明的晶格层光显微成像技术。
二十一世纪以来,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并且不断突破传统极限。其中,活细胞显微成像技术可对细胞内部结构的空间分布和生命过程的动态变化进行观测,是生命科学领域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之一。
但是,由于光损伤会对细胞生理过程产生影响,进而改变正常的生命过程,因此如何在不对活细胞造成损伤的前提下(其中光损伤包括光毒性、光漂白和光致升温等),实现更高分辨率以及更快速度的三维动态成像,是活细胞显微成像的一大难题。
2014年,Eric Betzig教授在Science杂志上首次发表了晶格层光显微成像(Lattice Light Sheet Microscopy)技术,并成功搭建了第一台实验室晶格层光显微镜。
不过,虽然可以基本满足对活细胞高分辨率、较长时间观测的需要,但这一台显微镜的缺陷仍然不少,且操作和维护非常繁琐,因此限制了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而蔡司的突破在于,耗时数年时间,成功将这样一个不完美的实验室方案变成了成熟的商业化产品。
蔡司晶格层光显微镜Lattice Lightsheet 7到底有多逆袭?对此,蔡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显微镜事业部负责人张育薪博士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非常生动的解释:
“研究发育生物学的话,很多时候需要观察斑马鱼的发育过程,受精卵发育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但以前的显微技术并不能观察到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因为受精卵很快会失去活性。”
“而全新的晶格层光显微镜Lattice Lightsheet 7解决了这些问题,能够以极低的光毒性和极高的成像速度,长时间观测细胞的三维空间运动变化过程,最长观测时间甚至可以达到七天。”张育薪博士告诉记者。
▌加速“科创·融合”,助推本土高质创新
在张育薪博士看来,虽然中国不乏实力突出的研发力量,但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上,也还存在着一些瓶颈和挑战。
“关键还是找不到应用场景,也就是有一个很好的技术,但不知道怎么用,用到哪里去。”他说。
所谓科研成果转化,通俗来讲,就是把一些技术转化成实际产品,最终在市场上投入使用。但目前我国的科研转化整体依然薄弱。
而为了增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各地也纷纷推出配套政策。
据张育薪博士,因为很早就意识到中国有为数不少的原创专利和技术需要推向市场,因此蔡司大概在五年以前就开始着手布局,希望以“科创·融合”的方式,借助自身全球化平台和创新资源优势,帮助中国本土创新成果走向国际,提高中国创新影响力。
“蔡司有长达177年的发展历史,对光学技术的转化可以说非常擅长,并且蔡司落地中国也已经有66年,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及敏锐的行业洞察力,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他说。
据悉,此次进博会上,蔡司就带来了多款这样的“科创·融合”产品。
其中Multi-SIM系列显微镜是蔡司和北京纳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李栋团队的合作成果。Multi-SIM X多模态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基于蔡司Axio Observer主机,搭载李栋团队的结构光超分辨成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同时,蔡司还携手由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廖洪钢团队创立的厦门超新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国内首个具有高品质成像和先进分析特点的原位液体电化学显微解决方案。
DeepVision多光子成像与全息光刺激系统则是蔡司联合觅可罗共同推出的活体深层组织成像多样化解决方案,技术核心源于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李博团队及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董必勤团队的多年研发成果。
图|蔡司多个“科创·融合”产品亮相今年进博会展台
蔡司于1957年进入中国,始终视中国为集团全球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持续深化本土化战略,研发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中国市场对蔡司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从2021年起,中国已经成为蔡司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最具创新活力、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因此,虽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挑战:对内,要取得集团和高层的全面认同,以让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对外,要努力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相互信任、长久稳固的合作关系…
但张育薪博士表示,蔡司未来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创新优势,广泛联接更多本土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加速本土的创新研发。
“我们会持续地将整合了国内专利技术的最新产品推向全球市场。我们也曾经历过失败的合作,但我们会不断向前看,多去鼓励成功的案例,同时找出失败的原因,减少将来失败的可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