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2月24日晚间,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官微突发消息,为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破除“内卷式”恶性竞争,两家硅料企业将进行有序减产控产。 ②华创证券研报指出,若后续行业自律公约推进顺利,供需过剩现状有望明显缓解,带动价格及盈利修复。
财联社10月26日讯(记者 刘梦然)硅料大降价冲击力开始显现,通威股份(600438.SH)今年第三季度利润下降超六成。在今日进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管理层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业绩波动主要由于整个光伏产业链周期性波动引发的价格下跌,尤其是高纯晶硅环节盈利水平同比有一定幅度的收缩,体现了行业的整体情况。公司经营层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进入四季度,多晶硅价格仍然处于底部区间。据硅业分会本周预计,新一轮成交五家一线大厂N型硅料价格将在7.7-8.0万元/吨附近达到平衡,P型复投料将在7.0-7.3万元/吨达到平衡。
谈及未来硅料价格走势,通威股份管理层在交流上表示,将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过去及当前一段时间,随着新增硅料项目的集中投产释放,硅料价格总体呈现出下行趋势。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成本方面,通威股份相较于同行仍保持一定优势。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高纯晶硅销量17.77万吨,同比增长64%,国内市占率为30%左右。据公司披露,公司多晶硅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以内。
管理层表示,伴随着硅料价格逐步下探触及行业部分产能成本线,未来部分相对落后产能将逐步出清,部分新项目的投建与运行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考虑到多晶硅环节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化工属性,从长期来看预计将保持较为合理的价格与毛利率。
公司认为,在短期供应相对过剩和N型产品占比提升的背景下,预计不同产能产品品质的差异也将带来价格的分化。
目前,公司仍有多晶硅新产能在建中,永祥能源科技一期12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已于今年三季度顺利投产,目前正在产能爬坡。同时,云南通威20万吨和包头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已分别于今年3月和7月开工,两个项目都预计于2024年年内投产。
通威股份也是电池片领域龙头,根据infolink统计,出货量连续多年居于行业第一。截至上半年,公司已形成90GW太阳能电池产能。在此次业绩会上,有投资者就当下热门技术路线之争,提问管理层是否有相关布局。
对此,公司回应称,已储备了TOPCon、HJT、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硅叠层等一系列太阳能电池新技术。
对于当下热门的BC电池技术,通威股份董事长兼CEO刘舒琪表示,在背接触电池方面,公司已拥有百MW级中试线,并同步研发了P型BC电池和N型BC电池,其中,P型TBC研发批次效率达到25.18%,N型TBC最高研发效率达到26.11%。
刘舒琪认为,从光伏电池技术迭代的历史规律来看,新技术替代原有技术基本需要满足更高的经济性和更好的可靠性才能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
对于“是否认为BC电池将是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的提问,刘舒琪认为BC电池虽然具备美观度高、正面发电效率高等优点、但在量产经济性及可靠性方面暂时还无法与PERC及TOPCon电池媲美,目前更多是一种差异化产品。至于BC电池路线在未来是否能成为市场主流技术路线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司将持续推进BC电池技术研发工作,并同步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
交流中,公司同时透露异质结电池业务进展,正稳步推进铜互联技术量产条件下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验证,为HJT大规模量产创造坚实条件。
据悉,公司自主研发的210-66版型异质结(HJT)组件正面功率达到743.68W,组件效率23.94%,为本年度第四次创造异质结(HJT)组件功率纪录。公司在铜互连等先进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现有1GW异质结产线已完成双面微晶升级,硅片厚度110um下量产,良率可达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