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资管大家|国信证券副总裁成飞:投研能力强者终将胜出,券商资管创新空间广阔
“资产管理机构就是输出投研能力的服务型中介”,核心就是要把投研能力“销售”出去。

财联社10月25日讯(研究员 杨一骏)自资管新规过渡期开启至今5年,资管各类业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迅猛发展,而券商资管的管理规模大幅压缩。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国信证券副总裁、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成飞近日接受了财联社专访,他指出,在资管新规推动下,“市场正在奖励真正有投研能力的机构”。对于券商资管,成飞认为,若依托证券公司的特色,发挥产品创新能力,叠加未来多牌照的加持,依然大有可为。

在两小时的专访时间里,成飞还分享了今年大类资产的走势及背后逻辑,并介绍了国信资管坚持“立足长远,聚焦投研”根本原则所搭建的投研体系。成飞表示,投研能力强者终将胜出,券商资管创新空间广阔。

今年两个“预期偏差”,未来股债皆有机会

上半年,大类资产整体呈现“股弱债强”的格局。对此,成飞表示,主要原因是年初市场的“两个预期”出现偏差。一是美国的加息脚步并未如预期停下,第二个偏差即国内的经济在一季度实现反弹,二季度后复苏后劲略显不足。在两个“预期偏差”的驱使下,上半年美股、美元表现强劲;国内股弱债强。

站在当前时点,成飞认为大类资产中股票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股票的估值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且处在过去两年企业因疫情盈利下降,估值已被动提升的情况下。同时,政策还有宽松空间,随着部分城市打开限购,地产链条或将逐渐企稳。据国信证券的研究数据统计,我国地产新开发的量已经低于每年要折旧的量,这意味着地产的投资或许已见底。不管是从性价比还是基本面来看,股票资产处在明显的底部,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机会来临的那刻。

对于固定收益市场,成飞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固收市场的利率或将逐级向下。当然,利率下行趋势不会一蹴而就。近期,债市经历了一轮调整,但理财等资管产品的负债端总体平稳,并未出现类似去年四季度的大幅调整。因此市场波动意味着配置机会出现。

资管业态格局天翻地覆,有投研能力的机构脱颖而出

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已接近两年,各类资管的业态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券商资管乃至整个资产管理业的核心变化,成飞最深的感触就是“市场正在奖励真正有投研能力的机构”。

成飞提到,2018年,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资管新规过渡期,正是从这一年起,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开始了迅猛发展。2017年,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只占整个资产管理业的11%,到2022年底已达到了22%,绝对规模则增长了124%;阳光私募的占比从2%变化为5%,绝对规模增长了117%。而券商资管的占比从16%下降至6%,信托从24%下降至18%,基金子公司从13%下降到6%。

图:近年资管各业态管理规模占比变化及绝对规模增长率

(资料来源:Wind,财联社整理)

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成飞表示,没有长期建设投研能力的机构,在资管新规后管理规模明显下降。2018年之前,资管行业有通道业务、很多资管产品又可以刚兑,相比之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波动性的净值型产品吸引力不大。资管新规后,实行净值化管理,打破刚兑,真正有投资能力的机构脱颖而出。

对于券商资管,近些年管理规模的压缩比较严重。部分券商资管在2012到2017年之间放弃了主动管理,转向通道业务,虽然券商资管的规模在2017年达到了顶峰,但2018年资管新规后,业务收缩的压力比较大。在这一过程中,成飞对券商资管的业态变化概括为三点:第一,即前述真正有投研能力的机构脱颖而出。第二,主动管理的规模占比上升,通道业务规模大幅压缩。第三,公募化、长期化趋势出现,越来越多的券商资管机构开始意识到要做长期的事情,加强自己投研队伍的培养。

依托证券公司背景,券商资管产品创新空间广阔

在资管的各个业态中,公募基金的投研能力较强,银行理财依托较强的渠道能力,保险的负债端为长线资金。以上几大资管主要业态特色鲜明,而券商资管在发展中的主要特点或优势是什么?

对此,成飞表示,与其他业态的特点相比,券商资管既有较好的投研基础、也有不错的渠道布局,虽然现阶段还不如公募基金、银行理财成熟,但依然具备较为综合的优势。

首先,券商资管根植于证券公司,凭借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核心地位,其天然的业务协同优势是其他业态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券商配备了投行、财富管理、研究所等部门,在合规的情况下,可以与资管业务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

其次,券商正在向财富管理转型,这会给券商资管的渠道发展带来更多机会。在券商的财富管理体系下,券商资管能更精准、更体系化地触达客户,特别是机构客户和长线资金,包括投行服务的上市公司客户、上市公司股东客户等,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服务。

此外,与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相比,券商资管更大的一个优势在于产品创新能力强。券商资管的机构客户和长线资金对于产品的期限、风险、收益等综合考量因素有更高的要求,发展大类资产配置、定制化、多样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同等的投研水平下,券商资管产品创新的空间比公募更为广阔。

申请公募牌照,券商资管如虎添翼

目前,证券行业资管子公司数量已增至28家。设立资管子公司后,拿下公募基金牌照成为众多券商资管业务的战略重点之一,28家资管子公司中已有9家公司拥有公募基金牌照。

成飞强调“资产管理机构就是输出投研能力的服务型中介”,核心就是要把投研能力“销售”出去。当前,券商资管可以把投研能力精准地输出给企业客户、机构客户等,未来,一旦有了公募牌照的加持,券商资管的投研能力就能够服务于更广大的客户群体。因此,从扩大客户服务覆盖面,更大规模的输出投研服务产能来说,申请公募牌照是券商资管发展的必经之路。

成飞还以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为例,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需要公募牌照,也需要券商的投行能力。强强联手后,更有助于发挥基础设施公募REITs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头部化格局远未牢固,国内资管机构需要自己的品牌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为6.28万亿元,而前20强去年四季度月均规模合计为5.3万亿元,券商资管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头部化效应显著。同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的头部化效应也比较明显。

不过,在成飞看来,券商资管的头部化虽然是趋势,但当前头部化的格局还远未牢固,国内资管机构的品牌效应还远未形成。

国外的知名资管机构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标签:比如贝莱德阿拉丁,特色是风控;比如先锋基金,是智能化、被动投资做得好的机构;比如资本集团,是主动权益投资做得好的机构。成飞认为,国内的资管机构都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不仅当下排名靠前的券商资管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中小券商资管也有望通过形成自己的特色标签实现弯道超车。

立足长远,聚焦投研,客户满意就是最好的投资

成飞介绍,现阶段,国信资管坚持“立足长远,聚焦投研”的根本原则,正全力打造自己的投研体系和策略,力求用优质的投研能力来服务客户。

目前,国信资管构建了固定收益、混合策略、权益投资、资本市场四大策略板块,设立从现金管理到权益投资、衍生品类投资等涵盖12大策略的产品体系,依托公募、私募、单一定制三大业务模式,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为各类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投研策略服务。

成飞表示,投研体系搭建是长期的,国信资管不会过度聚焦于一年、两年的业绩或是排名,而是通过稳定的投研体系、可复制的投研逻辑去力争创造长期稳健的业绩。国信资管更关心客户的满意度,注重回撤的控制,要求投资经理聚焦自己的能力圈,不以风险换收益。

同时,国信资管投研团队的每位投资经理都具备明确的能力标签,且风格鲜明,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可能做最擅长的事。比如,信用增强策略的投资经理擅长做信用挖掘,相比做久期,会更多关注自下而上做投资。只有把一个策略做到极致,做出特色后,才会向市场去输送投研服务能力。

成飞表示,国信资管将构筑固定收益业务基石、打造权益长跑品牌、发挥FOF大类配置优势、探索创新衍生品等特色业务。

国信资管的固收团队投研风格以稳健为主,风控能力强,历史业绩表现出色,擅于平稳长跑,更能稳健冲刺;权益投研团队秉承“价值投资,绝对收益”核心理念,核心成员历史管理规模超百亿元,投资风格深受客户认可。FOF团队在全市场严格遴选好资产,聚焦在策略轮动、基金筛选的方向上寻求确定性和稳定性。今年,紧跟市场推出的衍生品策略也倍受客户青睐。国信资管致力于为客户打造优质的投资体验,用执行力真正落实“客户满意就是最好的投资”。

资管大家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