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国养老金融经历了从事业到产业,从单支柱到多支柱的发展; ②养老金融的核心内涵是养老储备管理的市场化、产业化; ③个人养老金账户和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将是第三支柱的主阵地和主战场。
财联社10月25日讯(研究员 杨一骏)自资管新规过渡期开启至今5年,资管各类业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迅猛发展,而券商资管的管理规模大幅压缩。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国信证券副总裁、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成飞近日接受了财联社专访,他指出,在资管新规推动下,“市场正在奖励真正有投研能力的机构”。对于券商资管,成飞认为,若依托证券公司的特色,发挥产品创新能力,叠加未来多牌照的加持,依然大有可为。
在两小时的专访时间里,成飞还分享了今年大类资产的走势及背后逻辑,并介绍了国信资管坚持“立足长远,聚焦投研”根本原则所搭建的投研体系。成飞表示,投研能力强者终将胜出,券商资管创新空间广阔。
今年两个“预期偏差”,未来股债皆有机会
上半年,大类资产整体呈现“股弱债强”的格局。对此,成飞表示,主要原因是年初市场的“两个预期”出现偏差。一是美国的加息脚步并未如预期停下,第二个偏差即国内的经济在一季度实现反弹,二季度后复苏后劲略显不足。在两个“预期偏差”的驱使下,上半年美股、美元表现强劲;国内股弱债强。
站在当前时点,成飞认为大类资产中股票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股票的估值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且处在过去两年企业因疫情盈利下降,估值已被动提升的情况下。同时,政策还有宽松空间,随着部分城市打开限购,地产链条或将逐渐企稳。据国信证券的研究数据统计,我国地产新开发的量已经低于每年要折旧的量,这意味着地产的投资或许已见底。不管是从性价比还是基本面来看,股票资产处在明显的底部,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机会来临的那刻。
对于固定收益市场,成飞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固收市场的利率或将逐级向下。当然,利率下行趋势不会一蹴而就。近期,债市经历了一轮调整,但理财等资管产品的负债端总体平稳,并未出现类似去年四季度的大幅调整。因此市场波动意味着配置机会出现。
资管业态格局天翻地覆,有投研能力的机构脱颖而出
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已接近两年,各类资管的业态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券商资管乃至整个资产管理业的核心变化,成飞最深的感触就是“市场正在奖励真正有投研能力的机构”。
成飞提到,2018年,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资管新规过渡期,正是从这一年起,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开始了迅猛发展。2017年,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只占整个资产管理业的11%,到2022年底已达到了22%,绝对规模则增长了124%;阳光私募的占比从2%变化为5%,绝对规模增长了117%。而券商资管的占比从16%下降至6%,信托从24%下降至18%,基金子公司从13%下降到6%。
图:近年资管各业态管理规模占比变化及绝对规模增长率
(资料来源:Wind,财联社整理)
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成飞表示,没有长期建设投研能力的机构,在资管新规后管理规模明显下降。2018年之前,资管行业有通道业务、很多资管产品又可以刚兑,相比之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波动性的净值型产品吸引力不大。资管新规后,实行净值化管理,打破刚兑,真正有投资能力的机构脱颖而出。
对于券商资管,近些年管理规模的压缩比较严重。部分券商资管在2012到2017年之间放弃了主动管理,转向通道业务,虽然券商资管的规模在2017年达到了顶峰,但2018年资管新规后,业务收缩的压力比较大。在这一过程中,成飞对券商资管的业态变化概括为三点:第一,即前述真正有投研能力的机构脱颖而出。第二,主动管理的规模占比上升,通道业务规模大幅压缩。第三,公募化、长期化趋势出现,越来越多的券商资管机构开始意识到要做长期的事情,加强自己投研队伍的培养。
依托证券公司背景,券商资管产品创新空间广阔
在资管的各个业态中,公募基金的投研能力较强,银行理财依托较强的渠道能力,保险的负债端为长线资金。以上几大资管主要业态特色鲜明,而券商资管在发展中的主要特点或优势是什么?
对此,成飞表示,与其他业态的特点相比,券商资管既有较好的投研基础、也有不错的渠道布局,虽然现阶段还不如公募基金、银行理财成熟,但依然具备较为综合的优势。
首先,券商资管根植于证券公司,凭借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核心地位,其天然的业务协同优势是其他业态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券商配备了投行、财富管理、研究所等部门,在合规的情况下,可以与资管业务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
其次,券商正在向财富管理转型,这会给券商资管的渠道发展带来更多机会。在券商的财富管理体系下,券商资管能更精准、更体系化地触达客户,特别是机构客户和长线资金,包括投行服务的上市公司客户、上市公司股东客户等,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服务。
此外,与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相比,券商资管更大的一个优势在于产品创新能力强。券商资管的机构客户和长线资金对于产品的期限、风险、收益等综合考量因素有更高的要求,发展大类资产配置、定制化、多样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同等的投研水平下,券商资管产品创新的空间比公募更为广阔。
申请公募牌照,券商资管如虎添翼
目前,证券行业资管子公司数量已增至28家。设立资管子公司后,拿下公募基金牌照成为众多券商资管业务的战略重点之一,28家资管子公司中已有9家公司拥有公募基金牌照。
成飞强调“资产管理机构就是输出投研能力的服务型中介”,核心就是要把投研能力“销售”出去。当前,券商资管可以把投研能力精准地输出给企业客户、机构客户等,未来,一旦有了公募牌照的加持,券商资管的投研能力就能够服务于更广大的客户群体。因此,从扩大客户服务覆盖面,更大规模的输出投研服务产能来说,申请公募牌照是券商资管发展的必经之路。
成飞还以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为例,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需要公募牌照,也需要券商的投行能力。强强联手后,更有助于发挥基础设施公募REITs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头部化格局远未牢固,国内资管机构需要自己的品牌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为6.28万亿元,而前20强去年四季度月均规模合计为5.3万亿元,券商资管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头部化效应显著。同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的头部化效应也比较明显。
不过,在成飞看来,券商资管的头部化虽然是趋势,但当前头部化的格局还远未牢固,国内资管机构的品牌效应还远未形成。
国外的知名资管机构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标签:比如贝莱德阿拉丁,特色是风控;比如先锋基金,是智能化、被动投资做得好的机构;比如资本集团,是主动权益投资做得好的机构。成飞认为,国内的资管机构都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不仅当下排名靠前的券商资管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中小券商资管也有望通过形成自己的特色标签实现弯道超车。
立足长远,聚焦投研,客户满意就是最好的投资
成飞介绍,现阶段,国信资管坚持“立足长远,聚焦投研”的根本原则,正全力打造自己的投研体系和策略,力求用优质的投研能力来服务客户。
目前,国信资管构建了固定收益、混合策略、权益投资、资本市场四大策略板块,设立从现金管理到权益投资、衍生品类投资等涵盖12大策略的产品体系,依托公募、私募、单一定制三大业务模式,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为各类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投研策略服务。
成飞表示,投研体系搭建是长期的,国信资管不会过度聚焦于一年、两年的业绩或是排名,而是通过稳定的投研体系、可复制的投研逻辑去力争创造长期稳健的业绩。国信资管更关心客户的满意度,注重回撤的控制,要求投资经理聚焦自己的能力圈,不以风险换收益。
同时,国信资管投研团队的每位投资经理都具备明确的能力标签,且风格鲜明,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可能做最擅长的事。比如,信用增强策略的投资经理擅长做信用挖掘,相比做久期,会更多关注自下而上做投资。只有把一个策略做到极致,做出特色后,才会向市场去输送投研服务能力。
成飞表示,国信资管将构筑固定收益业务基石、打造权益长跑品牌、发挥FOF大类配置优势、探索创新衍生品等特色业务。
国信资管的固收团队投研风格以稳健为主,风控能力强,历史业绩表现出色,擅于平稳长跑,更能稳健冲刺;权益投研团队秉承“价值投资,绝对收益”核心理念,核心成员历史管理规模超百亿元,投资风格深受客户认可。FOF团队在全市场严格遴选好资产,聚焦在策略轮动、基金筛选的方向上寻求确定性和稳定性。今年,紧跟市场推出的衍生品策略也倍受客户青睐。国信资管致力于为客户打造优质的投资体验,用执行力真正落实“客户满意就是最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