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乘联分会数据显示,根据月度初步数据综合预估,2024年12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5%; ②广汽集团发布产销公告显示,2024年12月全集团汽车销量28.3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9.3%和42.3%。
财联社10月21日讯(记者 李子健)全球供应链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在这场变局中,“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的相继推出正在对未来产业链布局做出新的调整。
在10月20日-21日,以“迎新局、开新篇——世界格局演变下的企业发展”为主题的2023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厦门峰会上,多位与会嘉宾针对如何应对全球产业格局重构及其他话题给出观点。捷配集团董事长周邦兵表示,走出去的中国制造业要形成产业集中化……“如果单打独斗,就会面临很大风险”。
全球供应链的变化与机遇
匹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会长许志华在演讲中谈到,当下确实整个行业或者是企业自身都面临重大的转折契机和机会,总体来讲就是大变革时代,在这个变革时代里面每一个环节怎么样去重构,怎么样去变化,是不是能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跟时刻。
谈及全球供应链的影响,许志华表示,从鞋服行业来看,第一个变化就是全世界中国制造的鞋服少了,实际上还是中国人或者是中国企业生产,只是这些企业有越来越多的给国际品牌代工的企业。现在产业链的转移方向在鞋服行业应该是两个方向,外向型往东南亚方向转或者往靠近东南亚的边界,广东、云南这一带在转移。内循环的往内地转,往江南、湖南、四川,那就是往劳动力丰富,劳动力成本偏低一点的地方转移。福建鞋业还是全球最大的运动鞋业基地。
第二个变化,是自主研发的能力。不管是新材料的研发能力,还是新材料的研发周期,(中国鞋业品牌)都已经远远地,可能达不到领先于国际品牌,但是已经某种程度能够领先国外品牌。
他提到,传统研发周期里面,一双专业的跑鞋可能在国际品牌里面至少研发周期都是两年到三年,现在中国品牌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搞定,包括基础材料的研发,所以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的反映速度远远快于国际品牌。
而厚朴供应链科技集团李书文则警示,现在很多做传统产业的,这两年都往外跑,出海出的很厉害,在他看来,短期利益好像会占便宜,实际上这几年出去的过的好的不多。“你是不是考虑好了,这个企业干20年还是30年,还是百年老店,就想赚三年的钱,如果你把产业链移到越南,移到东南亚很多国家,也许有便宜占,但是未必”,他说。
李书文认为,不要忽略供应链的效率,商业最后竞争一定是效率的竞争,供应链的安全势必会得到彻底解决,不要强调安全的时候把效率丢了。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负责人关伟坦言道,现在的所谓的供应链的转移是挑战,同时也是机会,“如果我们能够把它准备好,把它执行好,那么其实是整个中华经济的一个再次腾飞的机会”。
企业国际化的关键与思考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蔡莹彬谈到,作为世界500强的核心企业,国贸股份的成长也是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以及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成长起来的,现在也成为了全球供应链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去年整个营收应该有5000多亿是在全球供应链的业务里面。
在他看来,全球产业的合作是未来重中之重。他表示,希望通过“走出去”,通过经验,把全球重要的资源和优势的产能,包括关键的物流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贸易交易、综合服务、产业运营中盈利的方式,使传统的业务模式向更广阔的蓝海去推进。
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应该如何找好切入点中,德龙集团董事长,新天钢集团董事长丁立国表示,做生意最核心的是一定要找增量市场。德龙在国际化的路径中有两条路,一个是国家战略,一个是公司战略。从增量市场角度,未来整个德龙重点的发展方向都是海外。
他表示,今天中国所有的制造业,走过二十年、三十年的,走到全球去,到海外去都有竞争力,“我们的建设成本最低,运营成本最低,完全让日本、韩国这些人不可想象,本地人更不可想象。”
“中国制造业想要出海,核心的关键是要输出中国的工业组织能力,这是非常关键的。”捷配集团董事长周邦兵表示,中国企业一定要输出工业能力。这并非是指简单输出工业能力,输出所谓的剩余产能,“利用所在国廉价劳动力的打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他进一步解释,“中国制造业之所以在这三四十年时间能够得到长足发展,核心的关键就是工业园,每一个地方都有产业工业园,围绕着工业园来做上下游产业的配套。比如做电路板,中间就有很多环保的配套,原材料对应相关的一些配套,一个零部件坏了,基本上打个电话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就解决了”
周邦兵称,走出去的中国制造业要形成产业集中化,做零部件的厂商一定要围绕着主机厂,围绕着链主型企业做产业布局。“如果单打独斗,就会面临很大风险”。
德勤中国副主席吴卫军则提示,无论在哪里的企业都要更加注重环境社会的公平性和信息披露治理的透明度。未来要更加关注ESG这个领域,这是中国的企业家要跟上的一步,只有这样,跟国际的企业才有更好的对话的基础。其次,他表示,无论全球化、逆全球化走到哪儿,数字化一定会走下去。“如果没有数字化这一点,可能是会落伍的,而且落伍得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