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本周跨境出海的主要内容有:跨境电商Shein或计划明年一季度在伦敦上市;亚马逊海外官方旗舰店上线京东;库迪在韩已无营业门店。
《科创板日报》10月12日讯(记者 敖瑾)近期,上海电气旗下储能项目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电气储能”),宣布完成总规模4亿元的A轮融资,领投方包括华强资本、国君创投以及基石资本,鞍钢资本、海越资管以及高科新浚跟投。本轮融资完成后,上海电气储能投后估值超22亿元。
今年以来,液流电池在储能行业以及资本市场的热度都明显提升。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液流电池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9起,涉及大连融科、国润储能等多个项目。其中,大连融科还在去年末对IPO发起了冲刺,其当前估值已达百亿级。
上海电气储能总经理、总工程师杨霖霖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液流电池技术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其在储能行业以及资本市场则直到近几年才备受关注,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下游市场带动。
“因为储能概念比较火,尽管这个概念也不新,十几年前储能概念在国内外就已经开始热起来了,但市场应用层面还没有完全爆发,各种技术路线还处在商业化早期或者试探阶段。因此,对于无论是液流电池还是其他技术路线而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已不仅是技术本身是否成熟,而是在于市场需求,在下游市场的带动下,反过来能催生技术的迭代和进步。”
已完成三轮融资,多方机构押注
工商信息显示,上海电气储能成立于2019年12月,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当前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8%。公司主做储能装备的研发制造以及销售,定位长时储能市场,目前主推全钒液流电池。
据杨霖霖介绍,电气储能对于钒电池产业化的推进,是基于对储能整体市场发展以及项目本身技术成熟度的综合判断。
其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早在2011年,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就开始进行液流电池的研发,从研发层面,主要聚焦于电堆以及系统的本体设计及开发,系统本体层面还涉及到关键的电池管理控制系统BMS,以及适配液流电池的PCS的开发。可以说,在研究院阶段,我们就已经形成了液流电池核心技术的积累,从产品层面来看,在储能公司正式成立前就已完成了中试。”
在本轮融资之前,上海电气储能已完成天使轮及Pre-A轮两轮融资。其中,天使轮投资方为安徽巢湖管委会下属的全资投资平台——合肥市东鑫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后者目前持有上海电气储能16%的股份。Pre-A轮投资方则为江苏悦达集团。
上海电气储能本轮共引入六家新进投资方,包括华强资本、国君创投、基石资本、海越资管、鞍钢资本和新浚资本,募资额达4亿元。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吉林百兆瓦级项目的建设、供应链布局、新产品研发以及产能的扩充。杨霖霖表示,上海电气储能还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启动B轮融资。
杨霖霖进一步对记者介绍,当前,由于液流电池行业整体火热,因而业内项目估值抬升较快,而上海电气储能作为国有控股公司,估值总体保持稳健,“这里面涉及到国有资产的评估,贴合市场真实价值。”
对于出资上海电气储能背后的投资逻辑,领投方之一基石资本的投资人蒋双杰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上海电气储能与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的客户具有一定重叠性,因此该项目在客户资源上具有天然优势。“另一方面,电气储能作为国有性质企业,核心团队持股比例高会更好,整个项目会更有活力。”
蒋双杰进一步表示,液流电池由于正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都更为合理,“所以从投资收益方面考虑,会比在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这种已经相对拥挤的赛道寻找标的,要更理想”。
液流电池热度显著提高
液流电池技术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其在储能行业内以及资本市场中的热度,则直到近几年才兴起。杨霖霖认为,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下游市场的带动。
“之前一段时间,多数储能项目实际上都是示范性项目,或者是在风光配储刚性政策的推动下被动实施,据中电联第三方数据统计,已建储能项目,真正投运的占比仅有6%,大部分项目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运行。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在于安全性及功能性是否能支撑商业化的投运,在此行业背景下,有着更优安全性和功能性的液流电池,引起了业内和资本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前往大连融科储能调研。其对全钒液流电池高安全、长寿命和资源友好等优势给予肯定,并表示,希望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在推动国家能源转型和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
杨霖霖表示,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以及转化效率高等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液流电池达到常规调频调峰收益率所要求的边界条件。“它可以满足下游市场对调频和调峰复合型功能的需求,作为储能其中一种技术路线,其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蒋双杰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液流电池当前在整个储能领域的渗透率水平仍不高,占比在3%以内,而随着储能领域的逐渐成熟,长时储能市场将进一步发展。
“有一个说法是,当国内新能源发电在整个电力结构的占比达到约25-30%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对长时储能的需求。也就是说,磷酸铁锂电池也许还是会在储能领域占主导地位,但满足长时储能需求的液流电池能占到20%,市场空间足够广阔。”蒋双杰称。
未成熟先内卷的储能市场
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是业内和资本市场都认可的储能行业现状。
“当前,储能电站赚钱的方式,主要是靠调峰调频去赚其中的电费价差,还有就是靠政府补贴,像国外的储能电站有辅助功能,但国内的电网和电价都相对更加稳定,电价总体也不高,所以也没有发挥辅助功能的空间。虽然商业模式还不清晰,但是因为市场又很大,入局者众多,所以现在就已卷起来了。”蒋双杰直言,储能市场目前还没完全起来。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储能领域注册企业已超过8万家,而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就超过了4万家。
蒋双杰表示,当前行业内有不少企业都在宣传大规模的项目,但事实上很多并没有实际执行。“还是因为商业模式不成熟的原因,很多企业说是要规划500兆瓦时甚至是更大的钒液流电池项目,但最终很多都因为没有投资方,就没有做起来。业内普遍都认为,行业里真正能做出来兆瓦级项目的以及项目经验比较成熟的企业,不超过5家。”
其进一步表示,作为投资方,已经做好了液流电池项目发展周期较长的准备。“都押宝这个领域,是因为储能是一个确定事件,它肯定会起来,能源革命最终必须会有储能的一环,但至于储能到什么时候能真正起来,这个现在还不好说。”
杨霖霖则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从技术角度而言,钒电池是当前技术成熟度最高的液流电池体系,配套产业链也已建立,但配套产业链还未进入充分竞争阶段;随着产业化的推进,业内担心的成本较高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储能市场当前处于商业化探索阶段,盈利模式正在建立,未来随着下游规模化需求带动,液流电池还会有比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杨霖霖进一步表示,基于钒电池的原理性特点,即其电解液的残值率比较高,项目可以通过金融手段租赁电解液,从而降低初装造价,这也将加速带动液流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