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港股创新药再度走强,机构关注哪些利好催化? ②生物医药指数近4个月连续跑赢大盘,年内表现有多强势?
财联社9月23日讯(编辑 马轶杰)近日,港股爆发回购潮的消息逐渐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但在创“天量”的回购金额数据背后,仍有一些细节值得投资者注意。
9月19日,恒生指数公司发布报告称,截至9月15日,港股年内回购金额已达735亿港元,占2022年全年的70%;预计2023年港股全年的回购金额或达929亿港元,为前5年平均水平的3.9倍。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港股全年回购1049亿港元,同比增长175%,相当于此前5年平均水平的4.4倍。而2023年至今,港股回购的趋势不减,也因此成为了市场热衷讨论的焦点。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港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由2022年同期的约589亿港元增至782亿港元,同比增幅约33%。
虽然在总量层面,2023年以来,港股回购规模确实依旧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如果具体到个股表现则是另一番景象。
首先港股年内回购的公司数量同比2022年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年内共有154家公司出手回购,而这个数字在2022年同期则有194家。
其次,从回购金额来看,年内港股回购金额的增长全部来自腾讯控股(00700.HK)、友邦保险(01299.HK)、汇丰控股(00005.HK)贡献。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三家公司年内分别回购302亿港元、198亿港元及127亿港元,合计约626亿港元,占港股期内回购总额的八成。
而最为关键的是,截至9月22日,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三家公司累计比去年同期多回购了约241.88亿港元,而年内港股整体的回购金额仅比去年多出了约193亿港元。
这意味着,若剔除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三家公司,港股年内的回购金额实际上处于负增长的状态。
其中,腾讯控股相比2022年同期多回购了约117亿港元,占年内港股回购金额增量的60.6%,以一己之力带动港股回购规模增长,无愧于“港股”股王的称号。
但这也意味着当前港股市场中的“回购潮”,仅仅是依靠龙头公司带动,实际并未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一现象也值得投资者深思。
不过,恒指公司指出,股票回购是源于上市公司认为其股票被低估,而当前高水平的回购金额或能反映出企业认为其股票被低估的现状,促使其“逢低买入”。
浙商国际也在9月19日的报告中指出,港股市场自2008年以来经历过五轮公司回购潮,均发生在熊市中,并在随后会伴随一波上涨行情。
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大规模回购,往往意味着其认为当前股价远低于内在价值,可视作表达股价低估的积极信号,对投资者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