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对话蓝固新能源李立飞:抢占固态电解质先发优势,预计今年各类新型电解质实现千吨级出货
2023-09-12 星期二
资讯
在李立飞看来,于创业者而言,“战略眼光、领导力、抗压能力”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动力电池行业很‘卷’,小而美的企业很难存活,必须要成为大而全、大而强的企业,才能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电池,固态锂电池技术采用锂、钠制成的玻璃化合物为传导物质,取代以往锂电池的电解液,大大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关注

近年来,江苏省溧阳市通过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配套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依托“链式发展”格局,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在溧阳高新区已形成新能源动力电池上、下游超100家企业的完整产业链格局。

蓝固新能源位于新能源产业链中游,落地在溧阳高新区。在见到蓝固新能源创始人李立飞前,他刚接待完一批投资人,“采访结束后,还有些投资人要过来。”李立飞表示,“公司正开始新一轮融资。”

当前,基于新型电池的良好发展态势,产业链龙头加大布局,推动固态电池落地。其中,电解质是新型电池中最为关键的部件,这也是新型电解质材料研发生产商蓝固新能源所聚焦的主要业务方向。

成立于2021年的蓝固新能源,作为聚焦布局新型电解质材料的一匹“黑马”,其发展速度颇为迅猛。融资动作方面,今年6月,蓝固新能源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三轮融资,累计公开融资额超数亿元,投资方包括:海松资本、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九智资本、隐山资本、富华资本、苏控创投、皇城相府等。同时,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卫蓝新能源)为蓝固新能源的创始股东之一。

在一个工作日的午后,李立飞与我们分享了关于蓝固新能源的成长故事。

▍抢占固态电解质先发优势,打造完整产业链相关布局

2021年,在先进电池技术往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和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方向转型的历史机遇期,电解质材料成为限制先进电池技术转型升级的瓶颈。在李立飞看来,彼时,新能源业态已进入比拼规模、成本的发展阶段。

“是时候进行转变了。”于是,在这一年,李立飞创办了蓝固新能源。

此前,李立飞博士已扎根新能源事业多年,2009年在中科院物理所完成电池电解质材料博士课题的研究,毕业之后进入电解质产品的制造型企业,亲身见证了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二十年,2018年10月加入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担任副院长,负责运营工作。

从业务布局来看,蓝固新能源通过“液态电解质-混合固液电解质-固态电解质”的技术路线,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从而建立以液态电解质为基础、混合固液电解质为亮点、固态电解质为核心的电解质材料企业。

“这三类电解质产品(即:液态电解质、混合固液电解质、固态电解质),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范围内并存。因此,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技术方向。”李立飞表示。

其中,今年2月,蓝固新能源推出系列钠电电解液产品,包括:4000周长循环产品、4.2V高电压产品、5C倍率型产品、-80℃超低温产品、80℃高温产品、宽温产品以及正在开发的钠离子固态电解质和固液混合电解质。

据李立飞介绍,拥有纳米固态电解质量产技术和核心专利的蓝固新能源,已布局千吨级固态电解质生产基地和研究院,正在规划万吨级固态电解质二期生产基地。

产能布局方面,蓝固新能源总部位于江苏省溧阳市,目前下辖江苏蓝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公司)、蓝固(湖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湖州公司)、蓝固(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淄博公司)三家子公司。

目前,其江苏公司,2022年5月固态电解质进入试产阶段,已建成行业内首条千吨级固态电解质生产线;湖州公司2022年10月具备年产5000吨原位固态电解质、混合固液电解质的生产能力,已经实现稳定出货;淄博公司5万吨原位固态化电解质、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电池电解液和钠电池电解液即将进入投产阶段。

“随着后续市场需求愈发旺盛,我们可以快速地把淄博工厂(产能)扩到10万吨;而后把固态电解质(产能)扩大到万吨级,这样我们整体规划产能约为11-12万吨,预计两年内便可实现,目前我们已经在布局相关产能。”李立飞如是说。

▍今年各类新型电解质产品预计可达千吨级出货量

“今年公司最主要的目标,一方面是各生产基地实现全面达产;另一方面,公司销售额破亿,并完成B轮融资。”李立飞说道。

据李立飞透露,目前该公司在手订单主要涉及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所需电解质。

从团队规模来看,截至目前,蓝固新能源团队规模超260人,其中研发团队占比超50%。

“我们研发团队细分为多种方向,如:锂电池电解液,钠电池电解液、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电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钠电固态电解质、全固态电池电解质等方向。”李立飞表示,“整体来看,研发团队过半成员均聚焦于固态电池方向。”

研发专利方面,据介绍,截至目前,蓝固新能源已申请专利52件。其中,发明专利为44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84%。

“从产品技术成熟度来看,我们有部分产品已至量产阶段;另有部分产品正处于中试与量产之间,在这个阶段非常考验(企业)与客户之间联合研发的紧密度,而后便是产能快速上量的发展阶段。”李立飞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满足新型电解质材料的应用需求,衔接研发与量产的工作,蓝固新能源新建了中央研究院工程中心,用于该公司产品的应用开发研究。

具体来看,包括多条固态电解质的中试产线,软包、圆柱电芯中试生产线,隔膜涂覆实验线,正极材料表面包覆试验线以及电性能评测中心等。

截至目前,蓝固新能源主要客户为头部电池企业和多家新型电池技术的新能源企业,“无论是新项目还是原有项目,客户优先看重的是电解质产品性能,当性能达到要求后,才是成本因素。所以归根到底比拼的是‘性价比’。”李立飞如是说。

▍固态电解质有望打开产业更大发展空间

在新能源汽车和各类储能器件渗透率逐年提升的背景下,电池作为其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前,由于固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等特点,被业内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共有超50家企业在布局研发固态电池,预计约2025年开始小批量进入市场。

“固态电解质有望打开产业更大发展空间。各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并无对错之分,均为‘理论+经验’的组合。”李立飞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升级的进程中,半固态电池也被行业视为当下最现实的路线。公开资料显示,自2022年以来,东风、广汽、蔚来、上汽、长安等车企纷纷披露了关于半固态电池的装车进展。

李立飞认为,“与全固态电池相比,半固态电池产业化节点会更早。预计今年三、四季度,业内将会看到更多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如:蔚来、上汽、广汽都有上公告车型。”

李立飞进一步表示,“固态电池发展是大势所趋,3C、储能、动力等不同应用场景存在着对于不同电池的市场需求,这也会为行业带来丰富的固态电池方案。”

同时,“全固态电池量产会到来,但目前还面临着不少待解难题,如:量产工程化、良率、直通率等。无论如何,(电池产品)必须由电池数据说话,且可实现产业化发展。”

在李立飞看来,于创业者而言,“战略眼光、领导力、抗压能力”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动力电池行业很‘卷’,小而美的企业很难存活,必须要成为大而全、大而强的企业,才能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