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知名科技记者古尔曼爆料,苹果2025年将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家居; ②苹果计划推出一款融合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其中一款具有先进面部识别功能的智能门铃可自动开门; ③尽管存在风险,如家庭安全漏洞,但古尔曼认为苹果进入智能家居市场利大于弊。
《安安访谈录》是界面财联社执行总裁徐安安出品的一档深度访谈类栏目。从投资角度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覆盖传媒创新、VC/PE、信息服务、金融科技、交易体系、战略新兴等方向。
《科创板日报》 “连线创始人/CEO”栏目,主要关注创新创业型企业,以企业创始人/CEO的访谈为一手信源,让成长中的创业公司走入公众和市场视野,并发掘最新技术和产业趋势。
本期访谈人物:
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CEO 李大海
“不管是哪种商业模式,核心是要关注大模型交付给用户,能带来何种价值,这个价值是否足够扎实。“
▍个人介绍
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CEO。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毕业后加入 Google 成为 Google 中国创始员工之一,后在云云网任工程总监、在豌豆荚任搜索技术负责人,具有连续 12 年创业经验。目前同时作为知乎合伙人、CTO、高级副总裁,带领超过 1500 人团队,具备顶尖技术体系搭建、战略规划、技术管理和商业化落地经验。
▍第一标签
聚焦大模型时代的AI原生价值
让AI技术安全普惠地服务人类美好生活
▍公司简介
面壁智能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北京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深耕通用AI领域,专注大模型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公司拥有人工智能领域享有盛誉的清华系研发创始团队,依托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多项世界级前沿技术,正在构建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库及配套工具,旨在推进大模型技术与应用标准化。基于CPM系列大模型能力集,已成功助力多个行业实现智能升级与业务提效,同时,公司已面向公众发布千亿多模态大模型对话助手「面壁露卡Luca」。公司秉承“AGI for lives 智周万物”的核心理念,期待与全球伙伴共同探索和拓展未知的可能,致力于让AI技术安全普惠地服务人类美好生活,为AGI世界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石。
李大海于今年6月担任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CEO一职,主要负责面壁智能战略发展和日常运营管理。
李大海属于早先一批中国互联网连续创业者。2006年从北京大学基础数学系毕业后,他便加入了Google,成为Google中国创始员工之一。在Google四年多后,李大海和时任Google北京工程副院长刘俊一起创业,做出了国内第一个社会化搜索引擎“云云网”。之后,他又加入豌豆荚,负责搜索业务。2015年,李大海加入知乎,作为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和CTO,主导知乎技术发展。加入面壁智能之后,他现在仍然兼任着在知乎的职位。
谈及为何要进入大模型行业并再次领导一家创业公司,李大海向前倾了一下身体,停顿了一两秒,随后说这是“时代的召唤和馈赠”,他把任职面壁智能CEO称为自己的“第四次创业”,认为大模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自己“必须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这个过程中来”。
▍面壁与知乎的模式难以被复制
李大海任职CEO的面壁智能,来自这一波大模型创业浪潮中的顶流“清华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团队的联合创始人刘知远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智源青年科学家;联合创始人以及CTO曾国洋为悟道·文源中文预训练模型团队骨干成员。
今年年初,在ChatGPT给全球科技圈带来巨大冲击之后,作为知乎CTO的李大海认为大模型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变革,在深入调研之后,知乎决定与面壁进行战略合作。
今年4月,知乎宣布了对面壁智能的天使轮投资。随后,二者在业务层面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合作,陆续发布了共研的知乎大模型“知海图 AI”、基于大模型的对话产品“面壁Luca”、以及知乎的热榜摘要和搜索新功能内测。
李大海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知乎与面壁智能的合作,更多体现为优势互补。
知乎不仅语料充足,并且在工程方面积累深厚,比如云原生能力,所有的服务都在云上,在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时,运营的成本会更低,灵活度也更高。再比如模型安全,知乎作为一家运行多年的内容公司,内容合规性上,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知乎的把控都会更成熟一些。
而创办于2021年的面壁智能,是国内最早从事大语言模型的团队之一,在架构、模型结构、预训练和对齐等方面已经有了深入的工作,而且已经训练出了自己的大模型CPM-Bee,并且开放了API,他们整体对于大模型的理解和模型训练能力上也更胜一筹。
在以自研和收购为主的这一波中国大模型创业浪潮里,知乎与面壁智能合作共建大模型的路径,形成了“互联网+大模型”的第三种范式。但李大海认为,这种共建的范式并不适合所有企业,它需要寻找到合适的团队,二者建立深度的信任,才能顺利推动合作,在当前的市场下,这种模式很难被复制。
▍“我们要做的事情一定是AI原生”
经过前半年的极度兴奋和过度想象,当下的大模型行业正在逐渐趋于冷静,但平静的表面之下实则暗流涌动。
身处浪潮之中的李大海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直言,整个行业目前其实还是在非常有效地持续进行应用探索。
在李大海看来,与国际相比,中国在生成式AI领域的发展虽有一定差距,但国内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强大的数据基础,因此在应用落地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相比于其他国家,国内能够更快地探索出优秀的AI应用。
不过,随着大模型政策落地,各类C端应用从过去的邀请制、限制名额的注册制,进入到全面推广期,这同样意味着,这场大模型“淘金潮”的优胜劣汰也将更加明晰。
关于“百模大战”的市场竞争,在采访中,李大海多次强调“回归商业化本质”。他说,不管是哪种商业模式,核心是要关注大模型交付给用户,能带来何种价值,这个价值是否足够扎实。
具体到业务上,面壁智能在基础模型、平台层、产品层、插件层都有产品布局,李大海给出的公司战略是to B、to C两条腿走路。
C端应用中,能够提供的价值主要有两种:效率价值和情绪感,针对这两种价值,公司会进行深度思考并挖掘具体应用;B端则持续进行打磨,会更关注如何给企业提升效率。
“现阶段面壁智能会更侧重于C端。”李大海强调。
在采访过程中,关于应用的讨论,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李大海说自己正在思考一个问题,他想把公司打造成一个AI原生的组织,每一位员工,会天然想到如何将AI应用到日常业务当中。
循着AI原生这个话题,他继续说到,AI原生十分重要,“我们要做的事情一定是大模型AI原生”,将应用建立在大模型之上。
对于AI落地应用,市面上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但多是基于既有应用的线性外推,讨论怎么把之前能够做到80分的事情做到90分。
大模型在原有功能赋能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但也要注意到,以往的每次技术革新最终都带来了一些“原生”的产品形态和落地场景。AI技术时代也将存在这样一种形态的产品。
在李大海看来,大模型原生应用就是100%基于大模型,脱离了AI这个应用就不复存在。现在,一些应用在现有场景中已经在使用大模型,虽然可能会带来一些效率提升,但他认为这种不算是典型的大模型应用。
不过,李大海目前也还没想明白这种AI原生应用究竟会是何种形态,但他笃定AI原生这个未来,“你无法想象它之后会是什么样子,但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就是很足”。
▍大模型“短期被高估,长期容易被低估”
对于李大海的采访,《科创板日报》邀约了多次,但每次都不凑巧,安排时间的员工说,李大海最近这半年的行程都排的非常满。
专访的前一天下午,面壁智能刚刚在北京发布完最新的大模型成果,当天晚上,李大海就从北京飞往上海来见投资人。
在大模型掀起的这场时代浪潮里,从业者们紧迫感很强,都在争分夺秒做技术追赶,生怕错过哪怕一分钟。
担任CEO后,李大海说这半年以来,自己频繁出差,在各个航司的会员,“都快到金卡了”。而在这之前,在知乎的时候,他的出差频率是季度/次。
谈及出任面壁智能CEO的决定,李大海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此前的CEO是刘知远的学生,刚刚毕业,在公司管理和行业积淀方面肯定还有所欠缺,大模型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需要一个具备管理和行业经验的人来快速补齐。
李大海是典型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连续创业者。在经历了前三次的互联网创业之后,对比这一次大模型技术创业浪潮,李大海说自己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大模型技术“短期被高估,但长期却容易被低估”。
“大家在短期预期会很高,但是对于大模型给世界带来的长期改变,比如大模型安全如何保障?当AI智力开始达到临界值的时候,如何保障AI伦理?”李大海觉得这些问题会在几年内就开始暴露,“但当下的社会认知还是不够的。”
单就创业这件事而言,李大海说,对比起来,也有变和不变。
不变的是,核心还是要关注用户需求。变化的则是,这一波大模型的行业本身技术层面就会是一个很大的变量;互联网时期创业成功的人,再度加入到这个领域来,抬高了创业门槛,这也对创业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