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昌发展联合北汽产投等共同出资成立总规模约30亿元的安鹏绿色(北京)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将重点布局以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及燃料电池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 ②昌发展正酝酿成立能源主题的专业母基金,未来昌平的能源布局,不仅有产业集群还会有基金集群。
本期访谈人物:
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颖
““一方面通过直投基金主动地去管理一些重点项目,另一方面用母基金联合市场化子基金的投资,撬动更多的资源,把项目池不断做大。集群式的思路不仅适用产业,也同样适用于投资。”
▍个人介绍
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总经理;北京昌发展产业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聚焦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股权投资、创新孵化,运营管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CHAMPIONBIO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等3大产业园区及5大产业服务平台,服务园区医药健康企业近百家;同时,创建并管理昌平科技产业母基金体系以及昌平区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引导基金。通过管理的母基金及直投基金,投资昌平企业130余家,投资金额近29亿元,项目总体估值逾1300亿元。代表性投资企业案例:爱博医疗(SH.688050)、泛生子(NASDAQ.GTH)、诺诚健华(HK.09969)、百济神州(SH.688235)、华辉安健、图湃医疗、丹序生物、炎明生物、志道生物等。
▍机构简介
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全资设立的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公司下辖资产管理、科技金融、产业服务三大业务体系,围绕企业发展核心要素,为其提供集定制化产业空间、产业投融资及深度产业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激活创新能量,助力企业全周期成长。2016年起,昌发展开始运营管理母基金。截至目前,自主管理的母基金通过与华盖资本、道远资本、汉康资本、水木创投、夏尔巴基金等投资机构合作了44支子基金,落实基金合作规模超过290亿元。2020年,昌发展设立知衡直投基金,重点关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以及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和能源科技为主的泛TMT产业的中早期项目。昌平生命谷知衡投资基金目前已投资19个医药健康项目。
在北京的西北方位,一座囊括了生命谷、能源谷和沙河高教园(即“两谷一园”),覆盖医药健康、先进制造、能源科技、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方向的科学城正在日趋完善。
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昌平未来科学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两谷一园”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尤其是生命谷。经过十几年的耕耘,生命谷入驻了我国首家新药成功出海的百济神州等60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涌现出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是北京乃至全国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引擎。
新近启动的能源谷是昌平践行国家“双碳”目标的一张重要名片。成立仅3年,能源谷已经涌入了213家规模以上能源企业集聚发展,贡献了先进能源产业收入近2400亿元人民币。在昌平区的规划中,到2025年,它要力争实现先进能源产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贡献税收达到100亿元。
千亿级规模的提升意味着整个产业生态会再上一个能级,这不仅需要企业方发力,更需要政府、资本、科研院校等多方合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昌发展联合北汽产投、北京市经信局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等共同出资成立安鹏绿色(北京)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安鹏绿色能源基金”),计划总规模约30亿元,将重点布局以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及燃料电池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
昌发展是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全资设立的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截至目前,昌发展母基金体系在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泛TMT等领域合作子基金40余支,直接间接投资项目近1000个,投资昌平企业120余家次,投资落地昌平区金额近29亿元。
新发起的安鹏绿色能源基金在投资版图里的定位是什么?这支新基金将怎样投向能源产业?昌发展在能源产业的投资布局还有哪些规划?带着这些问题,《科创板日报》专访了昌发展总经理王颖。
《科创板日报》:这是昌发展在新能源领域发起的第一支基金,选择发起这支基金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王颖:大背景是在国家的“双碳”战略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技术需求上,未来都有足够的发展前景。且昌平之前已经有了不少产业积累,在“能源谷”里既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及国电投、华电、国能、华能、大唐“五大发电集团”等能源央企设立的分支机构或研发总部,也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华北电力大学、清华核能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关联大学和研发机构,中小型企业也入驻了几百家。
大央企带动,辅以科研院校的人才优势,慢慢地社会资本也都进来了,现在确实有了一定的规模。外部条件有了,我们内部也做足了功课。两年前我们先是通过母基金投子基金的方式追踪布局能源产业,例如委托水木创投管理的子基金就投出了亿华通,后面开始尝试直投,比如国鸿氢能。
去年昌平的“链主”企业北汽福田提出想合作一支产业基金,我们觉得很合适,因为能源产业非常复杂,重投入不说,产业链条上有相当多需要协同跨界的领域。和北汽产投这样的产业资本合作,不管是在产业理解还是上下游赋能上都能得到很多支持,这次一起启动新基金算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具。
《科创板日报》:在这支和北汽产投一起发起的基金中,昌发展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王颖:我们是双GP模式,相当于两家共同发起、共同管理。昌发展有一只专门看能源赛道的投研团队,过去一段时间里围绕氢能、储能、动力电池、能源互联网等方向自上而下做了很多研究,市面上的公司都看了一圈。
在基金落地的这段时间里,跟北汽产投的团队磨合地很顺利,他们在产业认知和业务赋能上会更侧重,我们的团队对于昌平产业环境、政策,落地服务这些更熟悉。大家现在是协作互补,两边会一起找项目、研判项目,都贡献了不少项目资源,目标list已经有了。
《科创板日报》:围绕这支基金,昌发展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王颖:昌平在能源领域的布局主要围绕三个赛道展开,一是风光电,也可以理解为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二是氢能、储能、碳捕捉这样有待培育的前沿赛道;三是能源互联网,包括虚拟电网、能源的智慧调度等IT数字化和能源管理结合的产业。
跟北汽产投合作的基金,会在我们已有的产业布局基础上,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倾斜,比如动力电池、氢电池、汽车自动化等。在电池领域,现在能观察到上游材料、组件、装备上,都有挺多迭代的空间。汽车向自动化、物联化发展也已经是行业共识,整个产业链还远没有到饱和状态,仅传感器一项就能挖掘出不少机会。在更广泛的能源领域,我们也不设限。有合适的项目团队都会布局,也会主动捕捉具有前沿视角的公司,即使它需要更长的培育时间。
《科创板日报》:近两年能源赛道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等产业资本“亲自下场”,头部风投机构也屡屡出手。面对这样的环境,昌发展怎么理解竞争,差异化的优势如何体现?
王颖:首先要明确的是,能源赛道确实足够大,无论是广度还是厚度都有足够多的空间。我们的差异化打法其实已经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得到了验证,要依托昌平的本土基因和我们现在已有的产业优势,用产业集群的思维来做投资。
因为无论是生物医药还是能源产业亦或是先进制造,这些硬科技色彩浓厚的赛道,都有集群式发展的特点,即优质企业、科研机构、生态上下游会不断向产业高地富集。现在昌平在能源谷有智库的支持、丰富的应用场景,还有龙头企业的资源,昌发展的身份特别适合把这些有形、无形的资源链接、调度起来,促使它们互相融合、碰撞再向外扩张。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像是产业集群里的一个“小盟主”。刚才分享了昌平在能源领域着重布局的三个方向,其实现在已经有相关的大、中、小企业,互相连通聚集了起来。我们在设立这支直投基金之后,可以把路拓的更宽一点,例如校企转化。以前的经验,是通过昌发展旗下的孵化器、校城融合基地,来帮高校完成很早期的成果转化,现在在初步转化后可以通过直投基金来实现接续培育。
另外可以分享的是,我们正在酝酿能源主题的专业母基金,未来布局能源产业的基金体系是多层次的。
《科创板日报》:既然已经在酝酿母基金,昌发展显然是以长线思维布局能源领域,未来还有哪些规划?
王颖:我们的规划是先尽快把母基金建设起来,一方面通过直投基金主动地去管理一些重点项目,另一方面用母基金联合市场化子基金的投资,撬动更多的资源,把项目池不断做大。
集群式的思路不仅适用产业,也同样适用于投资。这次和北汽产投合作的直投基金,相对而言更侧重布局一些成长性的,或是技术市场已经比较明确的项目,少量配置一些前沿的早期项目。如果母基金落地,我们就可以配置多种投资风格,比如专门投一支看早期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子基金。再往后发展,早期、成长期、后期PE等多个阶段的基金都会逐渐覆盖,未来昌平的能源布局,不仅有产业集群还会有基金集群。
投资视野也会进一步打开,未来我们的注意力不会只放在国内,外资背景的基金管理机构和海外的能源产业项目,都在考察范围内。因为能源是一个全球性的命题,它有着全球化的市场,投资机会也是遍布全球的。
《科创板日报》:如果给这个宏伟蓝图做阶段性的目标规划,您希望3到5年后看到昌发展在能源领域的布局,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王颖:目前能源谷里主要都是大企业,像“三桶油”、“五大发电集团”这些。未来我们期待市场里的主体能更丰富,大、中、小型的企业形成一个活跃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生态位企业互相融合、发展,比如央企的科研成果转化出来,带动民营企业产生社会效益,协同发展。
在产业生态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看到更多具备前沿视角、技术领先的代表性能源企业在昌平落地,这次通过直投基金已经有了一些储备,接下来会不断有进展公布。
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安安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