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实探华科大“室温超导”实验室:教授低调 学生兴奋 校方谨慎
①财联社记者实探华科大发现,在复现“LK-99验证”视频火爆后,常海欣教授团队变得低调,校方也态度谨慎,相关专业的学生却颇感兴奋;
                ②对“室温超导”的研究进展,外界抱以希望的同时,或许更应抱有耐心。

财联社8月2日讯(记者 李拥军)与B站“LK-99验证”视频近900万的播放量和A股投资者近乎沸腾的热烈讨论相比,今天,处在关注焦点的华中科技大学常海欣教授团队实验室却是平静出奇。常教授本人格外低调,校方态度也非常谨慎,但记者在实验楼偶遇的几位相关专业学生却难掩兴奋,一名读硕士时曾是“常老师组成员”的在读博士告诉记者,虽然实验结果暂时不能确认为“超导”,能合成并复现LK-99悬浮效应,“意义其实也不小”。

8月2日上午,财联社记者前往武汉,来到常海欣教授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楼门卫室工作人员称“常老师今天没来”。到其办公室探访,只见大门紧闭,敲门许久无人应声。

在该中心内,有常海欣教授负责的三间“量子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其中两间门是开着的,记者从门外走廊观察到,室内开着空调,管式炉等设备也在运转,但无人员在场。

该中心另一楼层的一间“量子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前,记者偶遇一男一女两名正进入实验室的学生,问其是不是跟着常老师在做“室温超导材料”实验,两人匆匆回复一句“不了解情况”就关上了门。

8月1日晚间,常教授在接听财联社记者电话时,曾确认B站“LK-99验证”视频正是出自他的团队。但今天,记者多次致电常教授,电话均未接通,发给他的短信和邮件也未获回复。

相比于常教授团队的低调,财联社记者今日在华中科大遇到的多位相关专业学生,却对上述视频展示的成果难掩兴奋。

在华中科大材料学院,一位读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说自己关注到了B站的视频,“虽不了解但感觉很牛。”

在博士楼宿舍外,一位研究方向为“低温物理学”的在读博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他关注到了视频中常教授团队的最新实验成果,觉得至少证明了材料的“抗磁性”,“也有很大的意义。”他还认为,“用炉子烧这样的合成(材料)方法既机敏,又简单。”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前述“量子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相邻的另一间实验室里,正在做实验的一位在读博士介绍,自己读硕士研究生时就是“常老师那个组的”。他说昨天视频看过了,“目前是一个初步的复现,就是把材料找出来了,还没有测电阻,暂时肯定不能确认就是(室温)超导(材料)。”

他还补充道,得到“抗磁”这个效果的意义其实也不小。“强抗磁的材料,也还是挺少的,不是说没有,以前也有。”因为曾在常老师组待过,他告诉记者,感觉常老师治学还是蛮严谨的。

此外,今天上午,财联社记者还致电常海欣教授所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学院没有接受媒体采访的权限,希望记者联系学校宣传部。他同时也表示,昨天B站UP主所发的视频,“(只)是一个自媒体发的内容”。

而华中科大校宣传部工作人员则回复记者:今天也有其他媒体来电联系采访室温超导实验这个事情,但材料学院那边的统一回复是常教授不接受采访。学校也没有可对外发布的消息,“是他们团队自己外发的视频。”

值得一提的是,该宣传部工作人员上午还在其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锐评所谓‘室温超导’”的评论文章。

经过大半天在华中科大的采访,财联社记者的感受是,骤然置身于“话题风暴眼”的常海欣教授和他的团队,对如此之高的社会关注恐怕还没有足够的准备。学院和学校恐怕也需要更多时间来了解这一实验的具体细节和成果。但华中科大,尤其是材料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们,则似乎挺能接受这一“高光时刻”。

或许,对室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各界关注者抱以希望的同时也该持有足够的耐心。

(编辑 孙放)

超导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