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微博透露,明年(2025年)小米就能自研自产小米空调了。 ②受访人士认为,小米自研自产空调将会搅动当前空调市场格局,或加剧整个行业的价格与品质竞争。
财联社7月28日讯(记者 赵子祥)“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立志要做“新能源之都”的常州,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时间表:到2025年,要成为这两个“超万亿俱乐部”里的关键一员。
“去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决定要打造新能源之都,并在年底出台了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实施意见。”常州市工信局综合处处长周忆峥向财联社记者透露,“ 今年大年初七新春第一会上,全市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通过对常州去年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梳理统计,根据产业实际情况,把发电、储能、输送、应用这4大块都作为新能源领域,去年常州整个新能源领域的产业规模超过了5100亿。”
谈及开启“新能源之都”建设前后的种种,周忆峥告诉财联社记者,“制造业一直是常州多年发展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长处和亮点。在此基础上,从十几年前常州就开始关注动力电池,现在我们看新能源产业很火,但在十几年前很多人都没有看清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常州就已经开始介入到这个行业当中来了。”
能源转型时代的一场“双向选择”
常州与新能源的渊源,离不开当地的制造业基础。“大家以前对常州制造业的感知不是很强,因为我们的产品跟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周忆峥告诉财联社记者,实际上,在“新能源之都”口号打响之前,常州一直以装备制造、工业制造而闻名,全州基本上涵盖了90%以上的工业门类,所以很多企业到了常州都能找到配套的供应链。去年全市整个工业规模开票销售额超过了2万亿,排名全省第三。
常州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常州或许没有那些一说出来让人觉得如雷贯耳的超大型企业,但在产业链配套、专精特新的培育方面,常州一直是走在前面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是依赖国外经验,直到我国装备制造业突飞猛进,新能源技术装备得到长足进步,才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大幅增长。工业基础除了可以提供雄厚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支持,为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保障,还可以吸引和集聚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形成相关产业集群。
而谈及常州制造业基础对于发展新能源项目的助力效果,苏文电能副总裁李剑峰告诉财联社记者,“首先常州本身有相当多的兄弟公司(新能源),也包括很多上下游企业,其实对我们来说支撑是非常大的,说句实话,不管是人才也好,各方面配套也好,如果不是常州,在另一个地方是很难建立起整个产业链。”
财联社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常州市政府的引导支持下,苏文电能目前已经打造出了一个“零碳园区”,“光储充”一体化的能源结构使得整个园区基本实现了“全绿电,零排放”。
抢在风口形成之前
如果说常州自身的工业基础是新能源产业率先“开花”的土壤条件,那么常州抢抓机遇的能力则促成了新能源产业的早一步“结果”。
“2016年的时候,像中创新航这些企业在当时看来并不是特别亮眼,但那个时候常州就决定把它引进来,等到其他人发现风口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开始有产出了,就比人家快了一点。”周忆峥回忆道,我们其实在很多产业上都有这样的趋势,还不能叫“风口”的时候,常州就有很多企业、企业家,包括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向这些行业介入了。”
关于常州的“大胆”,一则广为流传的坊间趣谈是这样说的:2016年,车和家还没有改名为理想汽车,李想跑到常州,只带着一纸PPT,总共就几页,游说过程中李想说了什么没人知道,但是最终,常州市武进区决定通过多种财务形式给予这家互联网汽车公司有力的支持。
从结果看常州赌对了。武进高新区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当时确实是冒着风险,但李想本人此前的成功经验也提供了信心。
在主要产业板块上,常州动力电池依然是拔尖水平,新能源汽车这两年也开始异军突起。财联社记者了解到,2023年1月至6月,常州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均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常州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透露,“今年50万辆肯定要过的,看能不能超过60万辆,我们现在还在积极的和理想和比亚迪(沟通),争取能够继续在常州扩大生产。”
而与动力电池一样,常州之所以现在迎来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爆发期,和几年前抢在风口形成之前引入车企有直接关系。
一台洒水车、一座桥折射出的营商环境
今年年初,常州锚定“新能源之都”发展目标后,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
根据常州市工信局局长严德群介绍,《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领域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能源生产布局持续优化,新能源渗透率显著提升;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政策引领方面,打造新能源之都的首要环节就是强化新能源政策支持,包括对符合政策要求的新引进优质项目和外经贸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申报审核拨付措施,推动政策红利快享直达。
具体细节方面,周忆峥告诉财联社记者,企业来到常州以后,从项目落地开始,从市里到区里有专门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市里每年的新春第一会,连续9年都是以重大项目为主题来召开,所有的工作最后都是转化成一个个项目来推进。企业来了以后,从落地到最后建成,整个生命周期全程都有跟踪服务。
这种跟踪服务,常州市金坛区企业北电爱思特副总经理傅东翔深有体会:“金坛有一个店小二精神,就是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我之所以脱口而出,因为它不是一个口号,它真的帮助你。”
傅东翔举例称,“金坛市经开区的布局上面,它有一个招商局,招商局里有一个服务局,还有一个科技经贸局,这就是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人管你,从最初选址,到政策对接,企业注册的时候都是(政府工作人员)亲自给我们跑。”
“建厂搞建设的时候,你说缺什么,你说开工不足了,他们会来现场了解情况,你说路面需要洒水,很快一台洒水车就来协助你进行厂房建设。”傅东翔表示。
财联社记者在现场看到,北电爱思特厂区临近主干道的一处大门外,有一座金坛当地政府为公司专门修建,方便企业运输车出入的石桥。
提及石桥的修建,傅东翔言语间充满感激,“我们人跟物是分开的,货车为了安全,是从后头走,为了建那个桥,当时区里头是掏了400万,当然(有桥后)整个贡献我们经过换算是值的,他们真的是有什么困难都会第一时间帮你解决。”
而对于正在加码布局光储充一站化充电站的苏文电能来说,常州独一无二的营商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
苏文电能副总裁李剑峰告诉财联社记者,公司光储充一站化充电站其实依托于停车场,或者城市一些边缘的地块,这个时候政府会来帮助公司解决用地的问题,因为没有先例,全程要沟通的部门包括发改、资规、城管,涉及到安全问题、建设标准、使用性质等等很多问题。
“各地的政策不同,但是江苏常州的政策是最好的。这个最好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块是设备补贴,比如说整个场站建设可能是300万,会补贴一些设备的费用,可能会有10来万;其次更好的是运营补贴,比如说生产一度电给一毛钱补贴,其实对于我们做集中服务的非常有价值,因为我们充电量比较大,这样对我们整个运营的支持比较好,而且也杜绝了偏补的情况。”
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下一步如何走?
随着全国各地的项目上马的越来越多,常州新能源产业相比之下不像前两年那么突出,未来如何突破至关重要。
周忆峥告诉财联社记者,常州目前对新能源产业未来的突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在应用环节,不仅做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柱,也要成为一个应用示范的样板城市。目前重点抓“三个率”来引导城市转型,即新能源汽车的“见车率”、充电桩的见桩率,还有光伏“见板率”。但常州的“野心”还不止于此。
“虽然我们产业的规模现在看起来还可以,比如产业规模上目前是领先的,但是如果你往深里挖,我们在产业链上还有很多环节是不健全的。”周忆峥告诉财联社记者:“大企业的生产基地落址常州之后,今天他可能来,明天也可能走,我们想要打造一个生态,让他离不开这里,觉得在这很好,不想走也搬不走,哪怕别人出更优惠的条件最后他还是要留下来。”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6月27日,常州市政府召开做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推进会,其中便提到要“强机制、找差距”。
“因为现在增长最快的是新能源汽车,我们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召开了现场培训会,要打造整个产业生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我们接下来还要持续的招引和并购,包括现有的企业要积极的引导他们转型。”周忆峥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常州市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苏南地区的中小企业,本身就是一点一点从乡镇企业成长起来的,能够成长存活至今的,都是经过几十年市场竞争淘汰过程脱颖而出的企业。常州市接下来要引导他们走专精特新道路,坚持深耕主业,而不是简单的做扩大生产。
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有“两个超万亿元”的指标任务:即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而常州正在做以及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将会围绕这两个目标。
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梯度培育,常州正致力于把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纳入培育库。财联社记者现场采访时获悉,截至今年上半年,常州共有37家新能源领域上市企业,超过40家外地新能源上市公司在常投资标的,同时还有十多家新能源行业重点未来拟计划上市的企业,后备力量充足。
“培育库建立之后,其实不光是我们在用(信息),包括企业后续选择上市,梯度培育系统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现在很多金融机构、包括我们的上市培育辅导,其实都是在盯着这些企业。”周忆峥告诉财联社记者。
(编辑 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