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盛美上海表示,为规避因全球营商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拟终止其位于韩国的半导体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投资项目; ②盛美上海称,将继续关注海外市场的发展机会,并将优化全球布局策略,以更稳健、灵活的方式推进国际化发展。
《科创板日报》6月26日讯(记者 朱洁琰 编辑 李红晖) 25日晚间,凯赛生物(688065.SH)发布定增预案,拟以每股43.34元的价格向实控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控制的企业上海曜勤生物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设立,简称“上海曜勤”),发行股票募资不超66亿元,公司股票也将于6月26日复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定增预案中还出现了招商局集团的身影,公告显示,招商局集团通过上海曜勤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预计超过5%,将成为公司的间接股东。并拟与公司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开展系列生物基聚酰胺材料方面的战略合作。
▌定增引入招商局资本
根据相关协议,此次发行后,凯赛生物控股股东也将由CIB变为上海曜勤,不过,公司实控人仍为刘修才家庭。原控股股东CIB持有上海曜建51%股权,招商局集团持有上海曜建49%股权。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以最新公告日为准),有6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其中有16家公司向实控人发布定增预案,其中包括高测股份、南亚新材、卓然股份、科前生物等。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向实际控制人定增很常见,属于实际控制人增持的一种方式。
从资本市场来看,凯赛生物目前的总市值为324亿元,但公司拟向实控人控制的企业定增金额已达66亿元,约占其总市值的20%。此外,公司已通过IPO募资约55.61亿元,若此次定增成功,也意味着上市不到三年,其融资金额超百亿元。
不过,对于凯赛生物的定增案,王骥跃也进一步分析,“这例还是有些不一样的,这种安排,应该是既满足招商局入股又不影响实控人控制权的方案设计。与招商局的合作是战略方向的考虑,招商局要求入股,但实际控制人不想稀释控制权。”
▌签订生物基材料采购“长单”
同时,凯赛生物还发布了另一则公告,公司与招商局集团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具体内容为招商局从凯赛生物采购产品,可以选择生物基聚酰胺树脂,或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复合材料,或其片材、异型材、管材等成型材料。
据公告,招商局集团还将努力保障落实前三年“1-8-20目标”,即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凯赛生物的产品中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于2023、2024和2025年分别为不低于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从2024年底开始,双方提前一年确定后续采购产品形式和采购量。
根据凯赛生物2022年年报,公司在新疆乌苏市拥有生物基聚酰胺年产10万吨生产线,在山西太原市有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正在建设中,2023年陆续建成进入调试。
以此计算,20万吨相当于凯赛乌苏和太原两条生物基聚酰胺产线全部投产状态下(100万吨)20%的量。
在《科创板日报》记者近期参加的一场合成生物行业论坛上,凯赛生物首席运营官、副总裁杨晨也指出,在新疆乌苏公司已实现生物基聚酰胺的产业化。在山西太原,也做了一个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材料产业园。
“实际上,我们做材料这一块就已经是全球体量最大的了,整个是与政府一起合作,总投资超过400亿元,政府把基础的配套设施做完,我们生产核心的生物基材料,然后下一步我们会和诸如服装企业等一起,把材料往下游应用去延伸。”杨晨说。
从此次协议来看,凯赛生物除了与招商局集团达成了生物基材料采购合作和融资渠道合作外,还与招商局合作攻关下游应用。公告显示,双方还将共同设立生物基材料在招商局集团应用场景的攻关团队,开发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复合等领域的应用技术。
不过,凯赛生物核心产品长链二元酸等市场需求仍疲软。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24.41亿元,同比增长3.28%;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减少6.97%。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05亿元,同比减少23.56%;实现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减少67.09%。
从产品来看,2022年公司长链二元酸销量5.87万吨,同比减少4.48%;生物基聚酰胺销量1.10万吨,同比减少22.59%。
华安证券表示,2023Q1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公司业绩承压。未来随癸二酸放量、聚酰胺推广工作有序开展叠加下游消费需求复苏,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