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今日,标普消费ETF大涨超9%,溢价率升至18.1%,其近3日累计已上涨超19%。 ②本周,跨境ETF逐步升温,周内日均换手率较上周提升近1个百分点,且多只跨境ETF获融资客加仓。 ③周内融资净买额较高的跨境ETF中,东南亚科技、道琼斯、美国50相关的部分ETF今日创历史新高。
财联社6月18日讯(编辑 俞琪)碳酸锂价格最近几个月开启疯涨模式。据上海有色网周五发布的数据,当日锂电材料报价多数上涨,电池级碳酸锂上涨1000元/吨,报31.4万元/吨。经计算,相较4月中下旬17.65万元/吨的低点,锂价两个月内累计最大涨幅超75%。
对于锂价此番快速上涨,市场普遍认为,主要源于一季度电池厂商去库存力度大,加之下游需求走高,4月中旬以来,电池厂商陆续开启库存回补,从而带动锂电产业排产回升。而对于锂价今年走势,有业内专家在日前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碳酸锂价格已大幅度回落,今年价格大概率会保持在15万-20万元一吨。
而当前随着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突破30万元关口,锂电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分歧已逐渐显现,价格涨幅亦有所放缓。业内分析指出,在市场多重不确定性因素下,碳酸锂价格已进入深度博弈。
▌上游“饥饿营销”下游“高冷”观望 产能扩张仍是业内共识
近两年的碳酸锂价格可谓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涨大跌,尤其进入今年,锂价一度从去年年底的高点跌到18万元/吨以下,而又在两个月内回升至30万元。目前,市场共识认为电池厂商库存已处于低位,且因下半年车市回暖,补库存成为刚需,而上游企业则在此时紧缩供应以望提升价格。这场急上急下的锂价蹦极游戏正考验着每一家上下游企业的心态。
根据德邦证券研报梳理,锂电池产业链分为碳酸锂等上游原材料环节、中游(电池材料、电芯及pack)和下游应用领域。
锂盐锂矿厂欲缩供应提价格 “挺价”情绪已传导材料领域
据行业媒体报道称,上游锂矿锂盐厂商当前抬价意图明显,除对老客户及长协订单外依旧缩减市面碳酸锂供应,部分锂矿厂商在销售模式上已采用竞拍形式提高产品售价。分析师亦表示,本轮价格反弹一是因为当前锂盐厂对外出货意愿较低,捂货待涨情绪较浓,带动价格一路走高。二是因为虽然需求尚未完全好转,在市场情绪的驱动之下,下游询盘询价增多,且部分厂家在恐涨心态下,出现少量提前备货行为。
与此同时,随锂矿和锂盐端压货抬价,“挺价”情绪正逐渐传导至六氟磷酸锂等材料领域。据业内某企业人士反馈,在碳酸锂的减量和抬价下,叠加一季度库存出清,公司已出现产品供不应求并开始削减对电解液厂商的供货量。数据显示,在磷酸铁锂材料环节,5月份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磷酸铁锂材料价格已有近30%的涨幅。在电池回收端,磷酸铁锂黑粉、三元电池粉价格自4月底涨幅亦超50%。
电池厂销量增长强劲 库存告急或难“高冷”观望
随终端新能源汽车销售旺季到来,锂电池销量正在被显著拉动。据悉,4月中旬以来,电池厂商陆续开启库存回补,并带动锂电产业排产回升。据行业媒体采访获悉,国内某动力电池厂商表示,近期下游销量起来后手头订单增多,差不多半个多月就已清空了与(上游)几家合作厂的存货。
从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来看,亦反映出当前动力电池市场的高景气。宁德时代Q1营业同比增长82.91%;净利润同比增长557.97%。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一季度电池销量高于产量,有助于库存降低。亿纬锂能Q1业绩表现同样不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1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8.68%。
显然电池厂商补库存意愿正逐渐较强,不过,出于对锂价上涨过快而引发后续跌价的担忧,电池厂商观望情绪亦在酝酿。据悉,在上月底青海某盐湖企业新一轮碳酸锂竞拍中,仅一人出价,最终以起拍价29.5万元/吨成交。分析认为,其背后反映了市场对于碳酸锂30万元/吨的价格已经产生犹疑。
根据业内分析预计,锂电池清理库存周期为1.5月左右,二季度下旬排产将逐步开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上下游博弈日益激烈,但在产能扩张方面似乎都心照不宣。不过,这也更为碳酸锂价格的走向增加了不确定性。
不少锂盐上市公司近期公布扩产计划。天齐锂业5月13日披露,拟投资不超过20亿元建设3万吨/年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6月6日,盐湖股份公告,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在察尔汗盐湖鸣锣开建,该项目总投资约70.98亿元。同时,据业内报道梳理发现,从去年各项目给出的建成投产时间来看,几乎都将在今年、明年甚至后年完成。
(数据来源:钛媒体;资料来源:钛媒体5-29 公众号文章《锂盐“赌局”下半场:透明成本下的供需博弈|钛媒体·封面》)
国内电池厂的锂资源项目则开始纷纷进入投产阶段。宁德时代日前表示,江西锂云母矿量产进展整体顺利,预计年中会陆续投产。公司将结合锂矿价格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矿产资源的开采计划,以保证公司资源端稳定及相对低成本的供应。此外,国轩高科近日也表示,旗下年产碳酸锂2万吨项目已实现投产,一期年产2.5万吨预计二季度投产。
▌30万成价格分歧点:供需“跷跷板”两端谁是赢家、谁会出局 锂价何时能告别“大起大落”格局?
在当前锂价破30万关口下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分歧已逐渐显现。粤开证券4月19日研报表示,从锂电产业链不同环节来看,市场对碳酸锂的市场预期都在不断修正,行业也会逐渐出清并回归理性。此外,业内分析进一步指出,扩产是本能,也是对穿越周期“本事”的检测,后期随扩产陆续兑现,拼规模、拼成本的洗牌已经开始,在部分企业穿越周期的同时也会有企业被退场。
具体来看,在上游环节,根据相关企业今年一季度业绩来看,行业已出现“成本比拼”后的分化。有行业媒体相关分析文章梳理得出,随今年开年后锂价快速下行,自有矿山/盐湖的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其中,天齐锂业、中矿资源、永兴材料、藏格矿业等原料自给率高的Q1盈利水平同比仍呈增长趋势。但外购原料再加工(尤其是进口原料)的企业风险敞口则较大,其中,江特电机、融捷股份、雅化集团等依靠外购原料而进行锂盐生产的公司Q1净利下降幅度明显更大。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回望2018年至2020年中的锂盐熊市,价格从15万元/吨跌至最低4万元/吨,行业出清的顺序基本是外购锂矿加工企业-锂矿自给率低企业-盐湖企业进行,与成本呈负相关关系。预计在锂价此轮暴跌中,锂盐厂受影响的程度难逃这一规律。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上游企业在股价走势上似乎都一样惨。相较于去年高点,江特电机和融捷股份股价跌幅均超六成,天齐锂业和雅化集团股价亦腰斩。
从中下游环节来看,今年一季度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为代表的电池厂商一季度存货余额均已出现回落,成本下降下业绩迎来扭转。不过,行业分析师认为,今年国内动力电池或将面临产能过剩困局,产能过剩将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蔓延,不具备规模实力的中小电池厂商将面临较大风险。
不过,锂电池整个产业链中不论谁输谁赢,行业普遍愿望仍是希望锂价能够相对稳定。集邦咨询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去库存已接近尾声,供需关系经过一个季度的市场化调节后已逐渐走向正常。
但亦有业内人士反馈,碳酸锂现在的定价方式和价格传导都还不是很成熟,锂价的稳定仍有困难。电池厂商大规模推进一体化,在资源端、电池回收端大力展开布局,给电池厂商更多价格谈判的底气。国内碳酸锂供应整体依旧处于紧平衡,这也导致如果锂电产业链某个环节市场状况发生变化,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的问题,从而导致价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