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AI重塑电影产业?听听“大咖”们怎么说|直击上影节
①在今日举行的金爵电影论坛开幕论坛上,电影界“大咖”们齐聚,共论新技术对中国电影工业化道路的影响。
                ②在一些类型影片中,AI已经展现出初步成效,与数字制作关系紧密的动画电影就是一个典型。

财联社6月10日讯(记者 崔铭)“谁AI概念讲得好,谁家股票就涨得好。”博纳影业(001330.SZ)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的一句话,引得现场一片笑声。

AI无疑是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热门话题之一。在今日举行的金爵电影论坛开幕论坛上,于冬、中国电影(600977.SH)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傅若清、光线传媒(300251.SZ)董事长王长田、上海电影(601595.SH)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等电影界“大咖”齐聚,共论新技术对中国电影工业化道路的影响。

在傅若清看来,电影是技术和艺术的产物。如果没有技术的推动,电影很多艺术的表达和呈现会很空洞、苍白。他谈及,今年春节上映的《流浪地球2》就是受益于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一个影片有二十几位科学家作为拍摄顾问,我想这在中外的影片里都是很少见的创作结构。”

在一些类型影片中,AI已经展现出初步成效,与数字制作关系紧密的动画电影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从目前来看,AI对动画制作的改变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完全想象不到的。”王长田直言,AI对动画电影主要环节的效率提升,能达到约50%的水平。在整个动画电影制作周期中,AI能够提升30%的效率。

“比如做一些场景、形象设计,原来可能需要一个非常成熟的美术师,花一个月去做出一个场景图。现在可能一个晚上的时间,当然包括前期培训的时间,就能做出几千张比以前一个月画的还要好得多的图。”王长田进一步表示,光线传媒计划每年上映3部动画电影,借助AI,现在有机会制作4部。

AI提效能力基本已被电影界认可。另有专注后期制作、视觉效果的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此前在剧本分镜上大约要预留一个月的时间,现在用AIGC可以砍到7天。这半年公司很多岗位和部门已经离不开AIGC,它也可以弥补公司高级艺术家不足造成的一些问题。

于冬认为,降本增效之外,AI对电影业最根本的改变是让艺术创作和讲故事变成可能。“现在很多新技术运用到电影制作中,让演员有危机感,其实恰恰是让这些演员延长了艺术生命。”

而在新技术浪潮中,大屏幕仍有独特站位。于冬表示,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强化剧场效果,现在小屏幕上有海量的内容,但没办法实现大屏幕的票房回收。“唯独没有被这些技术淹没的就是我们剧场式的电影内容,在技术快速发展和迭代下强化剧场效果,这一点特别重要。”

王健儿提到,最近两年上海电影提出今后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除了精品内容和大IP开发,就是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我认为未来的电影产业可能会变成电影的智能制造业。”

(编辑 刘琰)

光影连接世界 文化传媒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