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发布,为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提出了四阶段任务; ②下一代北斗系统将形成高中低轨混合星座,并覆盖地表至深空的各类用户终端; ③券商观点,随着北斗系统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这是一档针对科创领域上市公司核心高管(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长、创始人)的访谈节目。科创家们有哪些少为人知的传奇经历?公司上市前后,他(她)们的心路历程有何变化?《科创家》与您一起探寻,以期远眺未来。
本期访谈人物:
双元科技董事长 郑建
“我们不会做集成性质的公司。如果做集成,长期来说肯定会‘卷’得非常厉害,公司也不会有大的议价权,更不可能有高的毛利率。”
▍个人介绍
郑建先生,浙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1982年参加工作后分别就职于浙江大学机械厂、浙江大学工业总公司(现均已注销),以及浙江双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第一标签
“在线测控”第一股掌门人
▍公司介绍
双元科技成立于2006年,十多年来专业从事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在线自动测控和机器视觉应用技术的研发。公司获得众多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和国家科技创新基金奖励。双元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浙江省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单位。目前公司主要生产产品质量自动测控系统和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金属箔材、医疗卫材、薄膜、无纺布卫材、造纸和食品等众多行业,产品远销欧美,遍布全球。
从造纸到锂电,双元科技过去数年的一场成功“跨界”,最终推动这家从浙江大学走出来的技术型企业,今日正式登陆科创板,并率先斩获“在线测控行业第一股”的名号。
2020年至2022年,双元科技营收创下50.03%的复合增长率。其中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成长最为显著,受益于锂电产险扩张、设备投资需求增加,其销售规模从2021年的5000多万元,到2022年翻了一倍;并且下游客户也大有来头,如比亚迪、欣旺达、蜂巢能源、嘉元科技、诺德股份、青山控股等等,在过去一年中的客均销售金额大增。
外界对双元科技的发展和快速增长津津乐道,称叹公司“赶上了好时候”。不过在双元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郑建看来,如今的“爆发”,其实是一种很自然的逻辑。
“好的企业是埋没不掉的。”有的企业靠“抢机会”也取得了不错成绩,而郑建跟他的创业伙伴自浙大毕业后,二、三十年来一直扎根片材质量检测行业。“因为我们的技术积累摆在这里,即使遇到去年大环境比较严峻的时期,公司的产品技术还是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近日,《科创板日报》记者前往浙江杭州对郑建进行了专访。“浙大是一个既出科学家、又出企业家的大学。”外界对浙大人的这一印象,也很好地体现在郑建的身上。
郑建在采访中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低调、务实,是他最为欣赏的企业家特质。
这样的生活工作习惯也融入了他的日常,比如他会在上下班时经常搭乘地铁,高铁也会购买二等座。
不仅如此,在企业经营方面,郑建也一直比较谨慎,认为“做强”要优先于“做大”。不过,随着公司即将顺利上市,郑建也开始在其中寻找平衡点,在企业健康运作的前提下,兼顾规模、效益、质量,满足社会更大的自动化需求。
▍跨界破圈 新能源市场仍有增量空间
双元科技自动测控业务在A股市场较为稀缺,并且业务布局较为全面。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型过程中,国内市场一直被美国Honeywell、赛默飞,以及瑞士ABB等公司占据的局面被打破,双元科技脱颖而出。
最早双元科技从造纸领域的自动化质量检测起家。在以往的刻板观念中,造纸产业链价值偏低端,市场规模也不大,难以孕育出在高端产业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型企业。我国尽管长年是造纸业大国,但市场测算显示,到2025年,国内造纸行业留给纸张定量/水分/灰分/在线测控系统、冷凝水回收/集散控制系统和纸张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市场空间,预计仅有1.36亿元。
然而,郑建认为,自动测控行业内部过去有这样一个“怪圈”:在传统产业——比如像造纸行业,自动化的发展进程,要远比现在许多新兴产业要精细、深厚;传统产业较为恶劣的生产环境,对系统设备商的技术方案能力反而要求更高。“造纸厂烘干阶段都是四五十度的蒸汽,还有大量粉尘,传感器要在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可靠性都锻造过了。”因此对公司来讲,技术迁移的过程并不困难。
传统产业中的历练,也让双元科技面向不同市场应用的研发效率大幅提升。不止于锂电,公司业务下游还涵盖光伏薄膜、无纺布及卫材,以及将会持续切入的复合集流体、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和碳纤维等新材料领域。此前积累的研发技术成果通用性较强,加上检测场景相似,双元科技2020年至2022年研发费用支出低于可比公司,业绩增效相对更加明显。
回看过去数年发展,从2016年入局新能源电池市场,到2021年、2022年,双元科技锂电池领域市场占有率为分别达到16.64%和20.79%,位居行业前三;并且铜箔面密度在线测控系统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
郑建承认,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同样是过硬的技术,在新兴行业的空间和成长性就非常高。他也看好公司接下来在新兴领域的增长,认为未来两到三年之后有机会排到行业第一。
国内在线测控领域的市场供需,已经脱离了只满足基本需求、拼业务稀缺性的逻辑。新兴行业需求扩展比较快,“一开始终端对产品质量的意识没那么强,因为那个时候连电池拿都拿不到;现在新能源已经卷得相当厉害,反而越是这个时候,对我们公司产品的需求越急切。”郑建说。
郑建表示,这是因为用户对这个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产品质量检测的诉求,达到了更高的高度,“对我们来讲,这里有着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挥”。
▍坚持两大平台布局 不做“集成”
双元科技作为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及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面密度/厚度/克重/定量、水分、灰分等工艺参数检测并对生产过程进行高精度闭环控制的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以及适用于表面瑕疵检测、内部缺陷检测和尺寸测量的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
从业务分类来看,双元科技目前几乎是国内行业内唯一一家布局在线自动化测控和机器视觉智能检测两大平台、坚持两条腿走路的企业。其中前者核心技术范畴在于传感器、高速数据处理模块、软件算法等,后者则在于工业线阵相机、图像处理板卡、光源及恒流控制器等。
行业内双元科技的可比企业,更多专注某一技术环节,如自动化控制系统、测量设备、工业相机、X射线检测等。
郑建表示,在产线自动控制过程中,有许多个点需要机器视觉进行工艺匹配。“双元科技的自动化在线测控业务经验,使得对全流程的生产工艺比较熟悉,加上机器视觉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完整的方案。
“两大业务平台工艺信息的共享、市场销售资源的共享、研发资源及工程安装服务的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
为进一步增强两大平台竞争力,双元科技近年研发还向上游发展,开始关注部分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产。比如2021年该公司自研工业线阵相机开始投入使用,到2022年使用自研工业线阵相机的数量达到3215台,自研占比已达到69.83%。此外,自研核心部件还包括智能图像处理板卡、高速数据处理模块、工业软件等。此次在科创板上市,双元科技也将投建研发中心项目,进一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开展智能相机及特定功能算法、基于FPGA的AI技术开发等课题。
“我们不会做集成性质的公司。如果做集成,长期来说肯定会‘卷’得非常厉害,公司也不会有大的议价权,更不可能有高的毛利率。”郑建表示,他非常欣赏国外基恩士这样的公司,一方面能够自己做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他们的业务模式也有可借鉴之处。
“日本基恩士不卖系统,双元现在还是以卖系统为主,但智能相机、核心传感器等模块可以自己开发。面对市场需求急剧增长,我们之后可能除了做系统外,还会做一些小平台,让用户根据自身业务个性化需求自行组态,相当于增加了业务门类、丰富了业务内容。”
郑建表示,上市后公司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同时在资本加持下,也会考虑改变一下运作方式,以比较小的代价去收购一些具备技术特色的公司,在自身技术团队内进行消化整合。
▍上市超募10亿 在做大、做强之间重新寻找平衡
“双元科技现在虽然营业额不是太大,但公司的利润率比较高,这说明我们的技术含量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认可;另外,双元去年有将近44%的毛利率,商业决策上能够降低利润空间,换取业务规模扩张。不过,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做自己有特色的东西。”
这充分体现了郑建的经营理念,就是做企业不在乎做大,“先做强,做强以后再考虑做大”。
一家企业能上市,意味着将拥有更加充裕的资金去谋划未来发展,对不少公司来讲,“做强”还是“做大”已不再是单项选择。
按照本次发行价格125.88元/股计算,预计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将达到16.66亿元,较原计划超募约10亿元左右。
为避免公司盲目地扩张,郑建现在每个月最关注两个财务指标,一是现金流,二是签单情况。在利润率首先不能降下去的前提下,双元科技最近也在寻找一种平衡点。
“我们之前可能属于一种偏谨慎的运作模式,有了资本加持,在保证企业健康运作的前提下,规模有可能也会适当扩大。”郑建表示,同时兼顾规模、效益、质量来综合考量,“适当把规划做好,满足社会更多自动化需求。”
“双元科技上市后还会立足高科技创新,利用资本市场的机会,通过高端人才引进以及并购对自身业务有增量点的项目,扎扎实实实现我们从每一位投资者募集到的钱的价值,让它产生更大的效益回报。”郑建如是称。
结合今年市场环境跟在手订单情况,双元科技披露的上半年业绩预测显示,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2.26亿元至2.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45%至39.65%;归母净利润预计为6018.66万元至6686.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46%至91.59%。
值得关注的是,双元科技也在加大外贸业务。过去一段时期,国内制造产业公司为优化营收环境,开始将生产线设置于东南亚等海外地区,尤其是一些新能源领域公司动作频频。
双元科技的业务作为制造业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更好解决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减少原料消耗、减少用工三大刚需。
“之前可能是一些设备厂或者新能源客户到海外建厂,把双元科技产品带到海外,但未来双元也会建立自己的团队主动出击。”郑建表示,“顺应制造业全球化,未来海外的市场机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