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心堂预计2024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72.7%–81.8%; ②公司表示,业绩变动主要系公司门店拓展导致运营成本费用增加,以及部分新店和次新店处于前期亏损阶段。
栏目介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命健康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从业者们时刻前行在探索生命奥秘的最前沿。然而,当创新药转型阵痛与资本寒冬接踵而至,当国内外行业政策环境变化带来重大挑战,当内卷袭来陷入价格战……这些“健行者”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性才是这个行业的新常态。变局中寻求破局,风雪里何处逢春?对此,他们有着自己的智慧与思考。
行者无疆。为见证这些“生命工程师”的探索之道,财联社大健康团队特别推出《健行者》栏目,与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高管、投资人等独家访谈,通过展现他们对自身经历、行业方向和痛点难点的深刻见解,以期引起业内更多反响和反思,推动行业大步前行。
健行者|乐纯生物董事长秦孙星
从松江区“专精特新”企业到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到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乐纯生物不断获得各方认可。作为生物制药领域一个非典型细分赛道的公司,乐纯生物近三年已完成数轮融资,所披露融资数额均为亿级。
在产业整合方面,乐纯生物2022年发出两起并购,并购初衷为何?整合效果如何?为此,财联社记者走进乐纯生物采访了公司董事长秦孙星和其并购的全资子公司格氏流体的总经理张巍巍,获知了公司并购的计划和长远目标,并从中感知到整个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温度。
乐纯2.0蝶变,“预计未来延续稳健并购”
据悉,乐纯生物创立的2011年,恰逢中国生物制药发展需要更快速的研究和生产过程。当时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一次性工艺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工艺,但国内一次性工艺领域仍处于空白阶段,国外的产品又存在价格昂贵、定制周期长等问题。据秦孙星回忆,当时有制药企业使用到了一次性的灌装系统并给外企11个月的时间去做设计和测试,但直到GMP认证的前一个月,该方案都没有交付。在GMP认证的前夕,出于对产品稳定性的考量,该企业不得不使用更高成本的工艺去做药物生产和研究。
乐纯生物是国内首家聚焦垂直于生物制药一次性工艺设备及耗材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在国产一次性生物工艺技术领域已经占据重要地位。2021年12月,乐纯生物“LeKrius®”生物制药工艺薄膜自研成功并实现稳定量产,解决了国内生物制药一次性耗材基础材料环节的“卡脖子”难题,从源头成功“补链”、“强链”。据秦孙星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公司在2021年实现70%零部件国产化,强劲赋能本土生物制药企业。
其实有关乐纯未来发展路径选择也曾有过不同的声音。秦孙星回忆称,2018年左右乐纯营收已经做到数千万元规模,但有人说这是非常小的行业,乐纯不应当一直只做这一个领域,而是应该往更多制药装备方向发展,才有机会把企业做得更大。“但最终我们坚定选择继续走在包括一次性耗材在内的生物工艺细分赛道。”
早期对于一次性工艺技术的坚定选择,一方面是来源于乐纯生物已有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是管理层对未来市场的判断,秦孙星认为该领域能有长远发展。
新的变化发生在2022年。当年,乐纯生物在年初收购了格氏流体,年终发起并购康晟生物,乐纯还“纯粹”吗?实际上,生物工艺赛道涉及非常繁杂且更加向下细分的耗材、产品及技术门类,秦孙星透露乐纯生物始终是沿着“完善生物工艺供应链”在做纵深开拓。
值得注意的是,格氏流体有着30年过滤器研发生产经验,康晟生物则是业界知名的培养基研发及生产制造公司,从工艺流程来看,产品分处生物制药上下游不同阶段。通过收购这两家企业,乐纯完善从上游细胞培养到下游纯化的布局,建立了生物制药耗材、工艺供应链,成为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细胞株构建+培养基+生物反应器+Bio-Service(临床前工艺优化服务)整体服务能力的上游服务商。
“这是由生物制药供应链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个企业能研发所有产品和技术。因为生物制药供应链产品多且杂,每个产品都形成Niche Market(狭缝市场),具有一定壁垒。但为了做生物制药供应链解决方案,必须有多种平台和多种技术,对标国际巨头的全产业链布局,并购是我们这类企业的成长方式之一。”秦孙星如是解释并购原因。
未来并购计划方面,秦孙星向财联社记者透露称,预计未来仍延续稳健的并购节奏,围绕制药行业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展开。首先是明晰自身定位,在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下明确需要“补”的东西,及其在公司整体业务中的驱动价值;同时提升并购后的整合能力, “技术整合、研发互补”,公司的核心力量要靠自主研发成长,同时通过并购整合把产品线协同起来。
格氏流体连续正增长,“产品线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俗话说,并购容易,整合难。不过同一产业链上的并购,确实也给并购后的整合减少了阻力。
秦孙星举例称,过滤和一次性使用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产品,但有协同效应,格氏过滤器可以装在乐纯一次性使用系统中一起售卖。收购格氏和康晟后,乐纯生物形成了“一体两翼”(以一次性工艺为一体,以培养基和过滤为两翼)的业务格局,更有竞争优势。相信公司产品线通过两三年发展,有望实现质的飞跃,可媲美世界级公司产品线。
据悉,2021年格氏流体开始为乐纯定制生物制药行业一次性囊式滤芯,由于已经有了深入合作的基础,乐纯与格氏“联姻”之路十分顺利。
张巍巍轻快地说道:“我们其实中间就简单地谈了三轮,就作了决定。乐纯为格氏增添了专业的应用技术团队、产品验证团队、核心组件的研发团队、产品工艺开发团队等高端人才,这些新鲜血液令格氏面貌焕然一新,应该说为格氏重新腾飞插上了翅膀,也为格氏能够在生物制药领域展示技术实力提供了广阔平台。”
此次并购让格氏更广泛触及生物制药行业,也使乐纯打通了生物制药下游过滤纯化领域。
“格氏和乐纯在预过滤、超滤还有纳滤等产品当中有相同的发力点,双方产品线和市场存在互补关系令整合效果1+1>2,目前已经分别相互引流了上百家的客户。技术方面,通过总部和格氏研发团队共同努力,格氏在去年底上市PES疏水膜,成为了全球极少数拥有这项技术的公司。”格氏流体创始人、总经理张巍巍告诉财联社记者。
在业绩变化方面,张巍巍透露称:“并购一年以来,2022年格氏流体收入同比大幅提升,在最为困难的环境下完成了逆势增长。在国产化背景下,目前有上百家头部企业客户开始配合格氏做新产品管线测试应用。2023年Q1也实现了稳步正增长,从集团到格氏流体,大家会全员努力将这种势头保持下去。”
秦孙星称,并购后企业管理层非常稳定,因为大家是真正的融合,格氏和康晟的核心创始人都是乐纯股东,被并购企业管理层进入乐纯核心管理团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企业之间逐渐水乳交融,本质上是创始人之间相互认同,大家年龄相仿、朝着共同的理想和愿景在做事,都想把中国制造做到世界级水准。大家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共担企业责任。
看好CGT业务,“希望四年后海外占比明显增长”
“乐纯将下一个重要发展目标点定在2027年,希望到2027年时,乐纯能成为在全球生物制药供应链行业有着一定声誉的公司。”秦孙星解释,这个声誉重要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四年后海外收入占比能有明显增长,能够实现约三分之一的销售收入来自中国区以外的业务;第二,整个产品线能覆盖整个生物制药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从上游的细胞培养到下游的制剂,在整个生物制药的全过程当中乐纯都有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第三就是海外团队,能够成为乐纯发展中至少是比较重要的一极。
据悉,当前乐纯的海外收入占比为5~10%,同时,2022年开始,格氏的产品也已在海外做推广,可以期待其在海外销售收入上的成长。
2021年10月,乐纯生物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秦孙星认为,这可以让乐纯掌握药物前沿技术发展方向的全新视角,确保未来当制药技术发展时,乐纯依然走在行业前列。“我们在美国做研发,就是要拉长领先距离,做国内短期还看不到也做不出来的产品,这就是未来乐纯的核心竞争力。”
据透露,乐纯美国研发中心至今进入产品开发阶段的一个重要模块是CGT(细胞和基因治疗)相关的产品开发,而CGT也是秦孙星最为看好的生物制药细分领域。
秦孙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在生物制药上的客户主要为抗体、疫苗、CGT三大类,“我们观察到,单抗行业目前处于稳步发展阶段,ADC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快速增长势头;CGT无疑是下一个生物制药发展的蓝海,该行业也是公司业务层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板块;疫苗行业发展也较好,其中人用疫苗快速成长(最近一两年相较之前增速有所下降),兽用疫苗则仍是明显快速增长行业。”
在谈到生物制药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和企业做法时,秦孙星表示:“我觉得到2027年生物制药行业依然会快速增长,乐纯将对标行业内国际巨头,通过供应链能力和海外市场的‘双增长’,从单一产品型向多元型、全链条整体解决方案型转变,从而推动中国生物工艺行业翻越分水岭。对于我们的客户而言,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于如何做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及疗法,而对应到生物工艺、对应到乐纯生物,则是如何通过我们自身的创新力和供应链能力更好赋能客户端,提高创新药成功率、缩短研发和商业化周期。”
记者:王俊仙 卢阿峰 实习记者:陈雨晗
编辑 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