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今日,岭南股份、南京化纤、日出东方等大批“老人气股”涨停,多股已晋级2连板。 ②近半年,市场人气高标频现,58股录得15次及以上涨停,19股随后最大跌幅超50%,腰斩比例近三分之一。 ③年内已有近270股录得370余次涨停,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医药生物板块个股涨停次数居前。
财联社5月28日讯(编辑 俞琪)旅游市场今年显著回暖,在刚过的五一期间更是迎来大爆发。根据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国内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增长9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2倍;出境游订单亦同比增长近7倍,多地机酒订单超2019年水平。然而,当人们出行自由且出游选择变多后,此前疫情期间大热的露营则开始遇冷,逐渐淡出旅游市场。近期多家媒体报道,当前露营热度明显不如前两年,不少营地经营困难,整个产业链的生意都越来越难做。
浙商证券研报显示,户外用品产业链中上游包括原材料及成品生产商,下游包括品牌商及零售商。目前国内露营设备高端品牌仍以部分海外品牌为主,本土企业包括浙江自然、浙江永强、嘉益股份、三夫户外、牧高笛、探路者等。二级市场表现来看,龙头牧高笛股价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最大跌幅已达45%,相较去年高点累计最大跌幅近六成,此外,三夫户外、浙江自然相较前两年股价高点亦均腰斩。
现在看来,国内的露营热更像是一团虚火。市场分析称,作为“旅游平替”的露营,随疫情的结束而流量减少是意料中的事。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露营市场目前刚刚起步,长期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过面临各种挑战如何摆脱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是才是长久生存的关键。
▌从一篷难求到集体倒闭 行业在为过去三年的虚假繁荣买单 龙头股价腰斩业绩大滑坡
对比此前三年和当前的露营市场,当时有多火热现在就显得有多冷清。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五一假期,多家露营营地并未出现去年预订爆满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余位,订单较去年同期下滑明显,个别月份订单直接砍半。在需求锐减下今年春天以来已陆续出现露营地倒闭的现象,“露营倒闭潮来袭”也成了近期的热点话题。
据贵州某地的一位业内露营创业者介绍,当地已经经历了一波营地洗牌出清,有入局者投资200多万后却血本无归。不只是个体经营者们。公开消息显示,露营平台觅野Camp在3月停止服务,背后原因一方面在于解决营地和爱好者的需求始终没有利益,另一方面在于融资计划未能成功。在关停前该平台大约拥有着超3000个露营地资源以及超60万会员。
然而,回溯前几年的露营市场,则是一番全然不同的景象。2020年被认为是露营元年,在当时远距离出行受限的日子里,露营几乎是唯一的休闲出游选项,并且在年轻人作为消费主力的支撑下,露营迅速“出圈”。据南方新闻网去年五一期间的报道,以露营和房车为主打的野外旅游异常火爆,“一篷难求”几乎成常态。
火爆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行业高毛利和蜂拥而来的入局者。据悉,当时有营地的毛利甚至能达到100%,只要有空地扎帐篷就能赚钱。2021年前后,嗨King野奢营地、ABC Camping等露营品牌均获融资加持,上市公司三夫户外及牧高笛也开始加码营地生意。其中,国内户外龙头牧高笛的营收和利润在2020年后明显攀升,去年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同年5月业绩说明会上透露,部分露营产品订单已排至2023年。并且公司股价也开始蹿升,在去年达到历史新高,两年内累计最大涨幅超550%。
但随着出行限制得到解除,火热了三年后来到“冷静期”的露营市场后期还能持续多久?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现状可以看作是行业在为过去三年的虚假繁荣买单。此前的露营盛况实际可以看作居民在远途旅行难以实现下的“退而求其次”,并且,另一个需要承认的现实是,目前国内的露营对于大众来说仍是一个高消费、低频次的娱乐项目,因此,当露营消费热度一过,可能大量露营场地就会闲置,进而相关企业也会出现规模性亏损。
牧高笛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1.47%,并且有着超6.6亿元的存货,占总资产比重达51%。同时,公司股价近一年也已腰斩。华西证券研报预计,牧高笛上半年盈利能力将承压。
▌代工模式依赖症下难以摆脱“打工仔”身份 国内企业卷不进的高端化下半场
如果站在长期角度来看,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催生的“露营热”虽是虚火,但客观上其实加速了露营文化的市场教育。露营产业不应被理解为是“旅游平替”,而是一个满足人们户外需求的新兴休闲场景。长远来看,整个行业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不过,在多位露营行业从业者看来,疫情让露营这个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至少提前了5-10年。因此,对于国内露营产业链中的玩家来说,长期内无法摆脱“打工仔”的身份、在高端化方面迟迟难敌国外玩家似乎是更大的问题。
一方面,国内露营市场还在发展初期阶段,国内大多数厂商仍处于低阶的代工阶段。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露营行业渗透率约1%,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渗透率则在10%至20%的区间内。
根据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我国户外用品生产企业最主要的经营模式为OEM和ODM代工模式,且客户多为海外知名品牌商及零售商。例如,牧高笛OEM/ODM业务的大客户是Go outdoors、Kmart等品牌,境外收入占比常年接近80%;帐篷生产商扬州金泉主要服务于Coleman、The North Face、Fjallraven等国际知名品牌。业内分析认为,抱紧大客户的日子固然轻松,但看似“稳定”的代工业务,也限制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在品牌竞争力方面,国内品牌化之路常常伴随着低价竞争、抄袭等话题,产品同质化严重,因此长时间以来迟迟无法走进高端化。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国内高端市场几乎被海外品牌垄断,虽然近年来国内品牌如牧高笛、探路者凭借不断提升的产品力,跻身中高端市场,但多数国内品牌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产品功能性较弱且同质化严重,定价普遍较低。根据36氪整理的数据显示,若与snow peak等高端户外品牌比较,牧高笛、探路者的产品价格实际上仍位于较低水平。
(图片来源:36氪未来消费7.20微信公众号文章《露营热了三年,谁在陪跑谁在赚钱?》)
据市场分析认为,随着露营流量潮水退去,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势必更上一层楼,国内露营链条上的大小玩家,必然会在供应链、库存乃至盈利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其中一些低端挣快钱的入局者被迅速淘汰。对于技术壁垒并不太高的露营装备制造和露营服务来说,垄断国内市场、出现巨头企业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持有乐观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认为,今年露营整体走势向下其实是对露营这几年来始终面临单一业态的调整,面对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的玩家退出是一种“健康的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