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逆回购迎来11天20亿“地量”操作 叠加税期已至 市场人士反映资金面仍宽裕
① 虽然DR007加权利率较昨日有所上升,但资金面感觉还是宽松。
                ② 按照央行的“缩减原则”,短期或将避免使用降息降准等大规模刺激工具,

财联社5月19日讯(记者 徐川) 今日,央行再度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有等额逆回购到期,实现零投放零回笼。值得注意的是,自5月6日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已连续11天开展20亿元逆回购操作。

在多日逆回购“地量”操作下,据市场人士反馈,即便流动性投放较此前收紧,叠加税期已至,但市场资金面整体仍然充裕,资金利率维持在低位。

连续11日“地量”逆回购操作 资金面仍偏宽松

本月以来,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逐渐回归“地量”。在月初两个交易日(5月4日、5日),面对5620亿元、1650亿元到期规模,先后进行了330亿元、30亿元操作。

此后,公开市场经历了连续11天的20亿元逆回购操作,在这期间,面对共480亿元到期量,合计净回笼流动性260亿元。尤其在本周,公开市场操作的态度更为谨慎,除周一(5月15日)净回笼20亿元外,其余4个交易日的逆回购操作量均完全对冲当日的到期量。

“(近几天逆回购)到期量每天也是20亿元,资金面偏宽松,本月18日为纳税截止日,后两日为走款日,但今天资金价格还好,融出也尚可。”江浙地区某农商机构金融市场部交易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虽然DR007加权利率较昨日有所上升,但资金面感觉还是宽松,欠配机构较多。

从资金利率走势来看,今日隔夜Shibor再度下行5.5基点至1.4080%;此外,截至今日16时,DR007最新利率为1.8715%。

上海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郑嘉伟表示,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的总体方向为“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更加突出稳的主基调。目前经济复苏出现分化迹象,同时海外央行加息接近尾声,此时的央行货币投行更多由宽松转向稳。

公开市场利率保持稳定 本月LPR或仍按兵不动

在本周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在“专栏一”中对政策利率框架进行了介绍。

对于利率水平的把握,央行将其总结为可采取“缩减原则”,符合“居中之道”,即决策时相对审慎,留出一定的回旋余地,适当向“稳健的直觉”靠拢。

从往期操作看,在2018年全球主要央行连续加息的背景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仅在年初小幅上行5基点后即保持不变;2020年疫情暴发后,全球主要央行大幅降息至零利率水平,同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降20基点后保持稳定,市场利率也保持在适当水平。

对于“缩减原则”,海通证券宏观团队的理解为,在需要降息时,降息的幅度和速度相对“适度”;在需要加息时,加息的幅度和速度也相对“适度”。尽可能向“居中之道”靠拢,即尽可能减少利率的波动幅度。

郑嘉伟认为,按照央行的“缩减原则”,叠加经济周期的时滞性,短期央行将避免使用降息降准等大规模刺激工具,更多通过结构性工具和市场化手段引导实际利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速。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亦指出,在政策“前瞻性”的要求下,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复苏,央行短期直接调整MLF、逆回购政策利率的概率偏低。

此外,本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将于下周一(5月21日)发布。市场人士分析指出,由于5月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维持不变,使得本月LPR下调的概率大幅降低;另一方面,部分银行息差压力仍在,因此对LPR“加点”的意愿并不强。

5月财联社“C50风向指数调查”显示,参与机构一致预计,1年期、5年期以上LPR均较上个月不变,分别为3.65%、4.3%。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受前期居民房贷利率持续下调影响,2022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91%,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低点。受此影响,尽管近期部分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市场利率走低,银行各类负债成本有所下降,但5月报价行主动压缩LPR加点的动力仍然不足。

大金融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