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黄金:关注到媒体报道平江发现超40条金矿脉 最终能够注入上市公司的黄金资源以评审备案的储量为准
《中国新地锂》是财联社推出的一档深度专题栏目,以亲历者视角、同行者笔触,见证中国锂电行业发展的一个个关键时刻,也记录下一座座锂电产业链城市的风云崛起。这些时刻、这些城市,将为我们思辨中国新能源产业从何而来、向往何处,提供最生动的诠释和注脚。
财联社5月14日讯(记者 李子健 曾楚楚 王肖邦)一座城市的发展,与一个产业的变革,互融交织。
自上世纪90年代,第一条铜箔生产线落户梅州,这座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内陆城市,便与铜箔产业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印制电路板和锂电池制造的重要材料,铜箔让梅州站上经济“风口”,得以亲历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热潮,并享誉“中国铜箔之都”。
但身处技术革新瞬息万变、产业迭代风起云涌的当下,梅州丝毫难有松懈时刻——在铜箔领域所取得的“江湖地位”,反过来更加督促这座城市“不容有失”。
正如梅州市蒋鲲副市长对财联社记者所述:做大现有铜箔产业之余,梅州还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同时对任何可能带来颠覆性影响的新技术保持“敏锐嗅觉”。
这展现出一座在新经济浪潮中激流勇进的城市,所抱持的进取之心。
“铜箔之都”的雄心
铜箔,电子制造行业的功能性基础原材料,被称为电子产品信号与电力传输、沟通的“神经网络”。
根据应用领域不同,铜箔基本可分为电子电路铜箔和锂电池铜箔,分别用于印制电路板和锂电池负极集流体的制造。
这两大应用领域,也恰好划分出梅州铜箔产业发展的两个阶段:
一个阶段,是梅州铜箔产业起步的上世纪90年代迄今。伴随消费电子行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印制电路板等制造企业对电子电路铜箔的需求急剧增长,梅州顺势承接了一部分自珠三角转移而来的产业资源——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产业链自此在梅州扎根成型,开枝散叶,并形成今日所见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另一个阶段,则始于近年,特别是国家推出“双碳”政策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爆发期,动力电池企业对锂电铜箔需求激增,梅州果断抓住这一契机,在原有电子电路铜箔产能基础上,又大力发展出锂电铜箔的新产能,由此切入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2020年至2022年,梅州市铜箔年产能从4.9万吨上升至10万吨,三年实现翻倍增长,势头强劲。梅州占全国电解铜箔产能的比例也从7.36%攀升至11%,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产能和占比数字还会进一步攀升。
据统计,2020年至今,梅州共实施8个计划总投资220多亿元的铜箔项目,其中3个项目投产,累计新增产能5.1万吨,预计全部项目建成后,梅州铜箔年产能将达到30多万吨。
梅州平远高新区标准厂房建设施工现场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在细分赛道发力
梅州铜箔产业发展壮大,一批目光敏锐并且富有闯劲的企业功不可没。
自从锂电池产业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务院印发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领域需求便迎来高速增长,大大拉动了高性能锂电铜箔的市场需求。
总部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的嘉元科技(688388.SH)第一时间意识并且抓住了这一崛起中的新兴产业所蕴藏的巨大机会。
目前,嘉元科技生产的锂电铜箔产量位居国内前三,拥有国内领先的6μm(微米)极薄电解铜箔产业化技术,以及行业领先的、目前国内外最薄的4.5μm极薄电解铜箔批量生产技术。其中,代表国内外最先进的4.5μm极薄高端锂电铜箔,嘉元科技全球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嘉元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透露,在角逐技术突破的同时,公司也在进一步扩张和布局新产能,并且会和产业链合作伙伴进一步整合资源。其中,公司与宁德时代合作总投资81亿元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加紧建设中,预计今年下半年逐步试产。
与嘉元科技聚焦锂电铜箔细分赛道的策略不同,梅州铜箔产业的领军企业、将铜箔产业引入梅州的超华科技,一方面是以电子铜箔为突破,另一方面追求全产业链发展,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集电路板、覆铜板、电子铜箔、锂电铜箔均有生产的企业。其中,超华科技的高端锂电铜箔从去年开始已经可以实现每月生产300多吨,新上的2万吨的锂电铜箔项目也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
自2018年开始,5G、人工智能、大数据、汽车电子等市场发展迅速,对高档高性能铜箔,如高频高速电路用铜箔、IC封装载板用极薄铜箔、大功率及大电流电路用厚铜箔等需求增加明显。
在高性能铜箔领域,日韩以及台湾地区的企业一度占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这一局面,正在随着超华科技等内资企业的奋起直追,被逐渐改写。
超华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目前公司生产的4.5μm高抗拉锂电铜箔,产品性能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开发了RTF、VLP等高频高速铜箔,部分性能已超越日本进口铜箔。
同样在高性能铜箔领域发力的铜箔企业,还有盈华科技。成立于2021年的盈华科技,代表了梅州铜箔产业的“新势力”。
在梅州当地,盈华科技分两期建设、总投资38亿元的高端铜箔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中,全线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5.66万吨高端铜箔。
盈华科技总经理李远泰告诉财联社记者:“一期年产3万吨高端铜箔项目已投产。项目二期年产2.66万吨高端铜箔项目去年9月28日已动工建设,计划今年9月28日实现投产,项目总体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56亿元,年税收超2亿元。”
盈华科技生产车间 财联社记者 摄
百舸争流,不同企业凭借各自优势,在不同细分赛道发力,这是梅州铜箔产业集群所呈现出的独特格局,也是梅州铜箔产业的生命力所在。
背后的推手
如果将梅州铜箔产业史比作一部舞台剧,嘉元科技、超华科技、盈华科技等“明星”企业,无疑是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主角。但同样毋庸置疑的是,任何崭露于台前的精彩呈现,都离不开幕后推手的布局谋篇。
梅州之所以能够在铜箔领域异军突起,享有“中国铜箔之都”的声誉,与梅州各级政府顺势而为、积极有为的产业政策不无关系,也和当地各行政部门贯穿日常的服务、指导、培育密不可分。
蒋副市长告诉财联社记者,为了吸引更多高质量企业落户梅州,通过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企业活力,梅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奖补政策,对重大项目实施“一事一议”,除此之外,铜箔企业落户的县区,也会针对先进制造业的落地进行配套支持,以增大政策的吸引力。
“坚持用户思维”,是梅州市政府旗帜鲜明的理念。蒋副市长介绍,针对每个铜箔重大项目,政府都会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服务模式,研究确定时间表、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现场办公,保障项目早落地、早达产、早见效。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正是受益于政府的“坚持用户思维”,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高端锂电铜箔项目得以“拿地即开工”,而盈华科技年产10万吨铜箔项目在去年年底也顺利开工。
盈华科技工地 财联社记者 摄
此外,为铜箔产业嫁接金融资源,让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梅州市政府也义不容辞、敢为人先。
蒋副市长介绍,梅州政府已摸排组建了上市资源库,将分梯队划分培育企业,针对性开展上市培育,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运作,普及、提高证券及资本市场知识。
此外,梅州市政府实施“一起益企”服务机制,推进解决企业遇到的项目审批、用地、用工、环保、税收、资金等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助力企业清除发展、上市道路上的障碍,组织进入辅导期的重点后备企业对接监管部门专家,为其在推进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和重要决策提供分析意见。
企业与政府“双向奔赴”、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梅州有自己独到的探索与实践。
前瞻时代的机遇
对去年GDP尚不足1400亿、在广东省内排名靠后的梅州而言,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以及使命感,也许格外的强烈。
而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有两个绕不开的命题,是梅州必须以智慧和行动去解答的:一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育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二是如何借力国家战略,更好的融入大湾区。
梅州位于韩江上游,生态区位敏感,韩江水质安全关系着粤东北地区及下游潮汕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梅州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美丽山水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发展经济、解决就业,是利在当下;保育环境、留得青山,是功在千秋,梅州对此念兹在兹。
蒋副市长对财联社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中,将梅州定位为粤北生态发展区,定位非常准确,我们要把握住我们良好生态、守住环保底线的同时,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至于更好的融入大湾区,梅州也在努力抓住国家印发《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的有利契机。
图片来源:截图于梅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这份方案不仅有利于梅州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政策谋划推进苏区加快振兴发展,在“融湾入海”中缩小与珠三角、邻省同类地区差距,对于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推动全省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义。
蒋副市长表示:“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到省委省政府对苏区的重视,是梅州加快振兴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未来3~5年,梅州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实现经济的大发展。”
具体到铜箔产业,这意味梅州将用好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发展铜箔产业链下游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储能设备、高端印制电路板等产业,推动产业集聚,支持企业成为大型电子信息链主企业的配套商、供应商,把梅州制造深度嵌入湾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实现挂链融湾发展。
梅州,这座山水秀丽的粤东城市,站在产业变革的风口,成为“中国铜箔之都”之余,有更多远见与抱负。
(编辑 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