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基金将积极推动产品费率机制改革,也将持续健全优化考核体系,强化利益共担机制,力争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复杂的内外循环:对内,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难度大、时间跨度长,政府主导的投资与出口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经济社会从短缺时代进入到过剩时代,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外,中美贸易背后的遏制所形成的冲突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存在。
在这种复杂形势下,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本期财联社连线分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学系教授孔爱国的观点,他聚焦中国金融转型与经济转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金融转型可以带动经济转型,是未来经济转型的新动能。
孔爱国认为,应当主要依靠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企业家为主体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当然,这需要为企业家们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选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家的培育同样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机会都蕴含在其中。”
本文整理自孔爱国在复旦管理大视野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编辑 | 李梦琪
策划 | 郭楠
从全世界来看,没有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金融市场很落后。也没有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很发达,经济很落后。经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通常都比较发达,特别是一些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人均GDP超过五六万美金,其经济的成长性仍然存在。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很大程度上依赖印刷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型经济应该慢慢结转向靠资本的配置来创造财富的资本型经济。如果能够顺利从货币形态过渡到资本形态,那是我们的万幸;如果过渡不过去,那未来经济发展仍然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与麻烦。因为货币数量扩张太快对经济产生长期的潜在的不确定性。
靠资本支持经济的发展的话,事实上未来中国真正需要的是企业家。
早在2020年4月份,我就曾在EMBA的论坛上提到,中国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真正的企业家。今天这个结论仍然成立。因为我们今天面对的市场规模普遍不如过去大,局布市场或者区域性的市场机会普遍存在,需要启动的投资事实上是由消费市场的规模来决定的,而消费的特点就是分散、灵活、多样性,所以只有市场化的企业家能够满足当下消费市场的特征,而再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已经很难了。
中国很多企业家对市场的需求的研究都非常好,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当然也有很多失败的,但是不用担心失败,我们不用怕失败。就像前几天马斯克发射火箭,火箭炸掉了,结果一屋子的人都在欢呼、鼓掌,因为没有这一次失败就没有未来的成功。因此,不用怕失败,失败都是为我们未来成功做好准备的。
为什么说经济转型非常困难呢?转型只是一个说法,实际上是让老的产业慢慢退出,同时新的产业也慢慢形成,但大家知道老的产业要退出很难,新的产业要增长更难了。所以转型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是需要若干年的,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中国经济才会慢慢转型。
中国经济转型靠什么?从一种模式转化到另外一种模式,不再靠政府的投资,不再靠大量刺激出口,能不能通过我们经济自身的能力,实现它的成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对企业家依赖性最高的时代,我们今天对企业家需求特别大,企业家是社会创造财富的重要主体,而企业家要去创造财富,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没有条件创造不了财富。
如果企业家要去创造财富的话,我们至少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帮助他们完善市场环境。第一、建立完美的金融市场;第二、合理的税收体系;第三、统一的主品市场;第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结合目前中国的现实,我们认为,中国经济要转型最主要的是要有完善的金融市场,而金融市场本身的结构是非均衡的,金融必须先转型,即提升资本市场的功能,而非强化以银行为主的市场结构。金融转型能够给经济转型助力。目前,资本市场大家也可以看到真正的突破。从2019年7月20日,首批25家公司科创板上市,到2020年6月份,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经是合计融资1274亿。这一年有1274亿的资金成为公司的长期资产,绝大多数形成固定资产,因为这是权益融资,这就是资本市场的好处。这些公司的权益增加,另一方面也会扩大短期融资需求。
资本市场的变化不是科创板,而是从审核制变成注册制。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现有发达市场的经验来看,真正的注册制是由交易所来批准,到证监会去注册。这从本质上来看,交易所应该是盈利机构,其他的中介的作用也是特别重要,只要交易所变成盈利机构,交易所的要求就跟投资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到时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注册制还是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否则资本市场的选择功能不会实现。
2021年9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服务贸易大会上决定北京要成立北交所,大家看到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开放的雏形,我们已经有三个交易所,如果加上香港联交所的话有四个交易所。香港联交所去年就开始把公司上市的要求降下来。可以预见,交易所和交易所之间将会由香港联交所发起的竞争而来带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开放。资本市场的能量会逐步放出来,带动有竞争力的企业的成长,把中国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