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思特已成为苹果、微软、还未等多家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商的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的供应商。此次IPO,英思特计划募资约6.06亿元,主要用于扩大主营产品的产能、提升研发生产能力,以全面升级公司在磁性器件领域的竞争力。
《安安访谈录》是界面财联社执行总裁徐安安出品的一档深度访谈类栏目。从投资角度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覆盖传媒创新、VC/PE、信息服务、金融科技、交易体系、战略新兴等方向。
《The One | 对话公司掌门人》是由《安安访谈录》出品的系列专访,以龙头企业掌门人的访谈为一手信源,透过他们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展现公司价值、行业生态和未来投资方向。
本期访谈人物:
中集安瑞科执行董事兼总裁 杨晓虎
“当前氢能业务的推广,最合适的是聚焦发展一些‘端到端’的示范场景,即全面打通既经济又安全,且具备可复制的示范场景。”
▍个人介绍
中集安瑞科总裁、执行董事,主要负责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业务规划和日常运营。自2019年起担任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也是公司若干附属公司的董事。
▍第一标签
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的领军者
▍公司简介
中集安瑞科(03899.HK)于2004年成立,自200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07年加入中集集团(000039.SZ),主要从事用于清洁能源、化工环境及液态食品行业核心装备及工程的智能制造和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全方位布局氢能制、储、运、加注及应用产业链。同时,其ISO液体罐箱产销量、高压运输车产销量居世界前列;低温运输车及低温储罐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LNG接收站大型储罐、LNG加气站模块化产品及CNG加气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排名前三。
在减碳排大环境下,清洁能源成为了“众望所归”。氢能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中集安瑞科为清洁能源装备先进制造龙头,在清洁能源的“潮流”中,其相关业务的发展或能有进一步推动。面对氢能高成本痛点,也有其独到的见解。
氢能,可谓近年来清洁能源发展过程中的“新起之秀”。但氢能业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
“氢能要想实现全面推广应用,因其产业链长、需攻关的技术难题较多,使得最终应用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我的理解是,当前氢能业务的推广,最合适的是聚焦发展一些‘端到端’的示范场景,即全面打通既经济又安全,且具备可复制的示范场景。”中集安瑞科总裁杨晓虎在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目前,中集安瑞科的氢能业务涵盖制氢、储运、加注,目标到2025年,氢能业务目标收入不低于30亿元。
01
——————————
聚焦有氢能资源的地方,变废为宝
中集安瑞科一直以来以“储运加”为主要的氢能业务。去年将业务延伸至上游的制氢环节。
“通过聚焦有氢能资源的地方,利用废气资源,变废为宝,不仅成本可控,公司能获得可观的收益,氢能的利用价值也得到了最大化。”杨晓虎告诉记者,氢能业务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比如在钢厂附近,就可以采取焦炉尾气制氢,这些氢气可以用于氢能重卡,也可以用于钢厂自身,及其附近其他工厂的日常生产需要。
中集安瑞科去年与鞍钢股份(000898.SZ)合资成立鞍钢中集(营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鞍钢中集焦炉煤气制LNG联产氢气项目,所产氢气为“蓝氢”。
“以往我们结合钢厂做焦炉尾气的治理,用到了很多其他的场景,将焦炉尾气用于发电,做合成氨、乙醇等产品,尾气利用的成本底线即燃烧发电,但这一路径,因需要投建一个燃气发电厂,固定投资也很大,发电成本也不低。相比之下,钢厂尾气联产制成天然气和氢气的路径,更能‘变废为宝’,且该制氢方式,成本参照的是废弃物,因此,其对标的价格下限可以很低。”杨晓虎说。
同时,钢厂这类场景,其自身就是耗能、排碳大户,也是物流大户。钢厂原材料需要用大量的重卡拉进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也需要大量的重卡运出。以鞍钢的钢厂为例,目前基本上还是采用的传统柴油车,碳排放量大,经济性肯定也不高。
据杨晓虎测算,一旦上述鞍钢中集项目二期投产,两期合计年产能达25万吨天然气和3万吨氢气。“这些氢气不愁销售,可用于钢厂中的炼解环境,替代传统燃料,做氢冶金,也可供钢厂的氢能重卡使用。除此之外还可以作为当地(营口)城市公交的燃料。同时,鞍钢钢厂周边的糖厂,以往通过煤锅炉发电,高耗热耗能,可改作零碳排的氢气发电。这些场景还可进行全面复制。”
02
——————————
低压大容积球罐可解氢能高成本难题
“我们国家去年预计共产约3350万吨氢气,其中约50万吨是绿氢。绿氢仅占1%左右。即便是电解水制氢的方式,还得保证绿电,制出的氢气才能算绿氢。因此,真正算得上绿氢的,少之又少。”杨晓虎说。
目前,西北建设了很多光伏风电项目,当地弃光弃风较多,弃掉的资源完全可以做成电,再电解水制氢。且现在风光电发电成本下降速度较快,由此产出的绿氢成本具备较大竞争力。但难点是周边缺乏应用场景。
若围绕西北产业特色,杨晓虎认为,西北有很多煤、能源运输车,可以通过重卡的改造,将其变为氢能重卡。此外,西北的煤化工产业也可以借助这些氢能,将煤从产业中剔除。
不论如何,氢能生产后,离不开储存容器。因不稳定的特点,清洁能源的储能是一大难题,电解水制氢高成本问题仍较难突破。
“氢能的成本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耗电,二是存储运输。”杨晓虎解释说,“以前存储都需要靠高压存储,高压管束压力高,虽然存储量大,但前端需要压缩机。同时,存储所需要的高压容器量多。且压力越高,装备成本也就更高了。而低压力大容积的球罐作为缓冲罐,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成本)问题。”
中集安瑞科为此开发出了氢能中压球罐,最大单体球罐可以做到一万立方米。该球罐可以作为风光电电解水制氢后的氢的暂存罐,暂存后直接进管网,或进入化工厂转化成绿氨、甲醇,再或者作为传统工业减碳的替代能源。
“目前,我们正在做管道掺氢的技术突破。若国家主管网允许,氢气可以通过压缩机,掺进国家主管网中。这一发展仍需经历一个过程,掺氢比例与管道标准有直接关联,目前主要管道为天然气管道,而非氢气管道,仅可以掺10%(体积比)的氢气。若能实现掺氢,未来我们就可以用自产的管束车,将其从有风光电的大西北运至国家主管网,全国应用,变成天然气的组成部分之一,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杨晓虎说。
值得一提的是,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计算,如掺氢比例为10%,可消纳1700多亿度绿电,大幅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渗透率。
如果氢能产业链能逐步打通,相关技术再进一步叠加,或能将单一的氢能场景逐步连接,慢慢“织”成一张网。不过在杨晓虎看来,氢能的运用并不需要达到“网”的境界,做好小场景,就能拥有很多机会。未来能源场景的分布,还是要看场景周边的能源是什么。若一个场景周边有风,则利用风,有光,则利用光,通过风、光制电。
杨晓虎认为,能源的未来趋势,一方面是绿色,另一方面是分布。未来能源将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但一定离不开天然气,天然气是所有化石能源中,最安全、清洁的能源,是绿色能源的终身伴侣,在没有风、光电时,天然气可以作为“即插即用”的应急能源使用。
03
——————————
绿氢产能大爆发,装备需求也增长
回看中集安瑞科自身在氢能方面的布局与发展,收入年年翻倍的目标,要如何实现?
“我们今年的资本性支出,计划超过10亿元,其中包括氢能领域的投资,如四型车载瓶生产线,去年公司为香港第一台三轴双层氢燃料电池巴士提供了四型车载储氢瓶和供氢系统。此外鞍钢的制氢项目。这两者今年都处于建设高峰期。”杨晓虎说。
从氢能业务的上中游来看,据杨晓虎介绍,上游制氢部分,中集安瑞科主要为利用现有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掌握制氢资源,获取较低价格的原料气。
中游“储运加”方面为发展重点,其中高压运输车和站用储氢瓶已然为市场龙头,目前这两个产品市占率已超过40%。车载瓶也具备较强竞争力,叠加其品牌效应,中长期市占率目标为20%-30%。
电解槽方面,中集安瑞科去年已下线第一台1200Nm³/h碱性电解槽。“尽管目前电解槽设备制造并非行业头部,但根据我们判断,今年或是绿氢产能的爆发元年,因此绿氢装备,今年产能相较去年,或能翻番。随之而来的就会是储氢球罐,相关能源(液氨、甲醇)的运输车装备需求爆发,40年来,我们一直都是这类运输车装备的行业龙头,市占率基本超过40%。”杨晓虎透露。
据悉,截至2022年12月底,中集安瑞科氢能业务在手订单3亿元,同比增长99%,2022年累计新签订单6.1亿元,同比增长65%,2023年截至2月底累计新签8879万元,同比增长10%。管束车在手订单充足,站用储氢瓶、车载储氢瓶及供氢系统订单增长较快。
记者:胡皓琼
编辑:刘琰
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安安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