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天士力宣布暂停旗下安美木单抗的研发,自2016年获批以来,该药已到达IIb期临床研究阶段; ②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安美木单抗药效未达预期,其他EGFR单抗生物类似药竞争激烈; ③该项目还有赛伦生物参股,天士力、赛伦生物分别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62亿元、1414.48万元。
《科创板日报》3月31日讯(记者 金小莫)国内创新药出海传来好消息:记者从港股创新药企和誉医药获悉,由企业自主研发的创新CSF-1R抑制剂Pimicotinib(ABSK021)于日前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可进行三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用于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腱鞘巨细胞瘤。
2022年10月,ABSK021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在获得前述FDA的批准后,也就意味着,和誉医药可以在中美两地同时启动ABSK021的三期临床试验。“该研究将同时纳入美国、中国患者,用同一套临床试验方案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可同时向FDA、CDE进行新药上市申请,实现全球化。”和誉医药首席医学官嵇靖博士对记者解释称。
这不仅加速了药品的全球上市时间,还压缩新药全球开发的成本。记者注意到,在国内Biotech中,截至目前,已同时启动中美两地全球III期临床研究的企业数量并不多,但趋势已经形成(中美两地同步临床成创新药出海新趋势 这类CXO订单量迅速增长|行业观察)和誉医药的成功案例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呢?中间又有哪些故事?
日前,《科创板日报》记者与和誉医药首席医学官嵇靖博士进行了对话交流。
和誉医药首席医学官嵇靖博士,图片由企业提供
公开资料显示,嵇靖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主要研究胃肠道和肝脏疾病。她曾任联拓生物医学和临床开发高级副总裁,阿斯利康中国研发副总裁。此前,她先后在强生中国、GSK、赛诺菲-安万特和默沙东等知名跨国公司的临床部门担任早期和后期药物研发重要职位。于2021年2月1日加入和誉医药,担任首席医疗官,负责领导跨职能团队,监督全公司的临床开发和监管战略。
中美两地同时启动临床试验
问:首先恭喜嵇靖博士,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也可以说,为国内的其他企业们“打了个样”。想请问一下,您大概是什么时候意识到,ABSK021的临床试验可以同时向FDA、CDE进行申报的呢?
答:一开始就要根据产品的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布局在美国怎么做、在中国怎么做,在其他地区怎么做,这些都要想好。
其实,这个临床研究的剂量爬坡是在二年多前从美国开始的,接着在中国也入病人,数据基本上两地是一半一半,同步看人种差异对于ABSK021有没有影响。所以,我们在各方面的要求都能够达到FDA和CDE对于三期临床试验的注册要求。
一开始,我们向FDA递交三期临床试验申请的时候,内部也是有一些争议的,大家反复讨论目前I期研究数据对剂量探索是否充分,FDA是否会拒绝并要求积累更多数据?
在对I期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我们认为对剂量探索还是比较充分的,获批可能性很大,因此决定尽快递交。因为研发速度非常关键,我们不希望临床试验在中国开始了很久以后,再加入美国患者数据,还是希望中美同步启动的。
问:如果中国开始了,美国再启动会导致什么样的情况?
答:那就得等美国,影响未来的上市速度。因为入组的人群是同一研究,如果不能同时启动的话,整个研究就会被拉得很长。所以,我是想同步开始的,我就跟团队讲,我们把目前数据分析透彻,其实还是有机会的,所以我们就去递交了。
问:如果和誉医药的临床试验申请被FDA退回来了,还会有机会再修改方案、补足数据,再去递交吗?
答:这要看是什么问题了。如果FDA认为你的适用人群或临床试验剂量选错了,那基本上得重新来过了,临床方案要重新改,那就不是半年一年的事情了;但如果,你向FDA提供了两个剂量,FDA可能会认为现在的数据不足以支持判断,它会要求再补充一些数据,比如说再补充5个病人、10个病人的剂量数据,再和FDA讨论。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还是有机会的。
适应症的选择切忌“扎堆”
问:所以和誉医药在剂量的选择上,选择了比较弹性的设计?
答:我们的整个方案设计比较flexible,把二期临床研究的主要元素结合到了一期临床研究中,所以我们的一期临床研究数据就能回答一些二期临床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这两年,FDA对剂量的选择非常苛刻,要求在进入三期临床之前拿出充分的证据证明三期剂量选择是合理的。我在一期临床时就拿到了不同剂量的安全性及疗效数据,又接入了临床药理团队做数据模拟,来论证不同剂量的疗效、安全性。
问:除了临床数据比较让人信服外,FDA之所以能快速通过,可能也和适应症的选择上没有那么扎堆有关?
答:确实是,我们在国内是第一个,在美国目前也只有一款产品获批,欧洲尚无同类产品获批。
它的适应症是腱鞘巨细胞瘤,是一个生长相对比较缓慢的良性肿瘤,但对病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有些肿瘤长得体积非常大,甚至会引发受累关节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复发比例高,手术难度大,一旦手术治疗失败或发生严重并发症,肢体截肢将变得不可避免,所以这是一个严重的疾病。
在美国,已获批的标准治疗药物是第一三共的pexidartinib,在美国2019年就获批了,但它的问题不是高选择性的,在疗效方面,公开数据显示,在6个月的注册研究ORR是 39%,而且有着比较严重的肝毒性,FDA给了它一个“黑框”警告,在美国使用是需要登记的。所以,这个药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我们这个药,就目前学术会议已公布的研究数据,ORR是68%。而且,我们没有发现明显的肝毒性。
所以我们直接向FDA递交了突破性疗法申请,一个多月直接拿下了。总结来看,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疾病是不是严重,一个是突破性,是不是比目前标准疗法在疗效上有显著的突破。
FDA初步看了我们的数据之后,也是非常快同意了我们的突破性疗法申请,那时候大家非常受鼓舞的。
基于数据可大胆与FDA交流沟通
问:总体来复盘的话,您对后续拟出海的企业还有哪些建议吗?
答:第一,要找到布局。如果针对产品特点、适用人群和拟开发适应症你一开始布局好了,我觉得是很有可能成功出海的;
第二,要充分沟通和表达自己观点。及时分析临床数据,调整策略,以及早期、积极和CDE、FDA沟通。 CDE和FDA是鼓励申办方去沟通,沟通方式也是多样的,问题也包含临床开发各个阶段,因此没有什么不可以问的问题。
实际上,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正式申报之前,我们和FDA开了一个视频会议,就方案设计和FDA一起探讨了很多的,比如说临床试验样本量的选择和受试者人群的选择等。我们的入组人群是不可手术的腱鞘巨细胞瘤, 什么是不可手术?中国医生跟美国医生认为的不可手术,怎么达到标准统一。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实际上我们跟FDA是有探讨的。
再比如说,会上FDA又给了一些小建议。其中一个是让我们增加一项检测指标,但这项指标我们已经在I期研究中进行了检测并得到充分验证, III期方案中有更好的临床指标来反映药物疗效,另外这个指标需要患者额外抽血并在24小时送至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
因此我们认为是没有必要在III期方案中增加这个检测,在和FDA讲清楚理由之后,FDA 同意了我们的理由。FDA还有一些要求,我们要一个一个讲清楚,我们为什么不同意。准备了很多幻灯片和支持依据,然后才开会,一点一点跟FDA捋,一个小时的视频会议,他们来了近十个专家,不断跟我们探讨探讨, ……整个谈话还是非常顺利的,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三期临床仍有许多挑战
问:三期临床试验大概需要进行多久?
答:因为现在在美国也刚刚拿到批件,大概明年年底应该可以差不多出一些数据。
问: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入组呢?还是已经入了。
答:入组的话,我是想尽快吧,预计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先拿到批件,美国刚拿到,所以美国还在选临床试验中心。美国方面,我们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临床医生的支持,他们也会加入我们的研究。
问:这个瘤是罕见病吗?
答:虽然不在罕见病目录里面,但是还是比较罕见。
问:那入组的病是不是相对来说比较难?
答:是,确实比较难,所以需要提前和专家沟通,储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