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沃飞长空的AE200批产构型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展出,采用倾转旋翼构型,预计未来会有更多eVTOL主机厂商采用该构型。 ②AE200预计在2025年启动符合性验证工作,2026年完成型号合格证取证,并开展低空出行试点运营,率先开启商业化。
财联社3月9日讯(记者 徐海东)2023全国两会进行中,多公司代表建言不仅涉及光伏、风能等传统新能源,还涉及地热能、氢能、储能等领域。此前,多省市亦制定了新能源发展的计划,如上海提出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以及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北京则拓展氢能等新兴领域等,一场围绕清洁能源的产业革命渐次展开。
而上海电气凭借多年技术积累以及前瞻布局,成为这个领域的抢跑者。今年伊始,上海电气在高效清洁能源领域取得多项重大进展。
1月底,上海电气连续斩获8台百万级燃煤机组大单,实现新年火电市场开门红;2月中旬,上海电气宣布与国家电投、申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核能设备与投资、重大能源保供项目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绿电转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其后,上海电气又与海南省在海上风电综合开发、钒液流电池制造、绿氢装备制造和新型集中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上展开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将全面对接海南省“十四五”规划。
一系列进展,昭示了上海电气先发布局的战略预见和转型升级的决心。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上海电气正加快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而这也直接提振了资本市场对上海电气的估值和业绩信心。光大证券日前研报表示,预计上海电气2023-2024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1.48/36.26亿元,当前A股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17倍,H股股价对应PE分别为8/7倍,维持对公司“买入”评级。国泰君安香港研报则预测,上海电气2023年、2024年每股盈利为0.136元、0.233元,对应其市盈率分别为15倍、8.8倍,市净率则仅为0.6倍。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能源装备产业门类最全的集团之一,上海电气不但拥有在传统能源装备领域的雄厚基础,同时还在“风、光、储、氢、网”等新兴能源装备和智能制造、数智集成领域提前进行了深入布局,未来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将充分受益,焕发新生。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连续八年折冠
增长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对战略趋势的清晰把握和雄厚积累,这从上海电气风电业务近年来的发展中可见一斑。
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公布了2022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统计排名结果。数据显示,上海电气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排名全国第一,这也是上海电气连续8年夺得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榜首。
上海电气2022年半年报中披露,在风电设备领域,上海电气持续丰富产品图谱并推进平台化、模块化、标准化。面对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上海电气加快开发陆上6MW以上、海上12MW以上的半直驱平台化系列机组,积极预研海上15MW级以上产品。
上海电气针对中国中低风速海域打造的全新一代半直驱机组“海神”平台,是目前全球商业化应用的风轮直径最大机组,不仅成功入选“全球最佳海上风机TOP10”榜单,还有效降低了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
国泰君安香港研报预计,国内2022-2024年的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50吉瓦/85吉瓦/95吉瓦,上海电气于2021年持有11.2%(同比+4.1个百分点)的国内风机市场份额,预计将受益于2023年和2024年风电投资的激增。在上海电气于2021年售出的5.34吉瓦的风机中,约77%为海上风机,而海上风机的盈利能力将保持持续坚挺。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疫情等干扰因素已逐步消除,新增项目落地叠加上年存量订单释放,预计2023全年风机交货量可达到80GW以上。现风机平均中标价格已基本稳定,随着2023年新旧项目订单的大量落地,预计风电行业将迎来“大年”。面对行业面整体利好,业内的主要整机厂商都会不同程度地受益,其中特别看好行业龙头及海上漂浮式风电、超大型风机的发展。
“源网荷储”全面布局精彩纷呈
增长不只来自于风电,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整体战略布局中,上海电气在“源网荷储”各重要环节都进行了提前储备。
储能被视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指出,要推动解决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季节不均衡性带来的系统平衡问题。
而上海电气已经在抽水蓄能、锂电、液流、压缩空气、熔盐、飞轮及超导等多种储能技术上形成显著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优储”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储能技术所对应核心产业链资源的差异性,上海电气在统筹整体市场开发的基础上,采取“一储一策”发展策略,由此形成“新型储能”庞大市场的良性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了包括国内首个电网侧共享储能青海格尔木项目、西藏光储电源侧项目、广东阳西火储调频等不同应用场景的标志性项目。截至2022年中期,上海电气储能设备在手订单人民币82.6亿元。
据了解,上海电气先后培育了锂电与液流专业化公司,并实现了产业化快速发展。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南通锂电生产基地于2020年9月建成投产,全方位匹配储能电站、备用电源和动力锂电池等市场需求,一期规划年产能5GWh。凭借技术迭代升级和产品服务保障,全球累计出货时超过2.5GWh,已为500+MW储能电站提供25000+小时的安全运行保障。
在钒电池领域,上海电气于2011年开始布局,迄今为止,其在液流电池的电堆以及系统层面拥有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已达60多项,参加10多项行业标准制定。上海电气储能公司已经完成了50余项千瓦到兆瓦级的项目,储备的百兆瓦项目正在开发当中。其安徽合肥1GWh钒电池生产基地在2020年10月投产,盐城3GW第二生产基地已投建。目前上海电气钒电池储备订单3GW,正在向着规模化产业发展路径快速推进。
在另一大热的赛道氢能,上海电气也已成为抢跑者。近年来,上海电气加速布局聚焦氢能“制、储、加、用”四大环节关键核心装备,以电解水制氢为产业突破点,并向储氢、加氢及分布式发电等全产业链布局,产品服务领域涵盖了电解槽、储氢罐、隔膜压缩机、掺氢锅炉\燃机、燃料电池、能化结合工艺等多个环节。
根据上海电气制定的氢能技术行动路线,公司将通过技术研发快速掌握绿氢制备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核心设备制造能力。同时,结合应用场景,打造源网荷储氢一体化的能源产业新生态,以氢能作为主要媒介,打通能源与化工的中间环节,推动源网荷储氢各端核心设备的内部配套,带动上海电气相关装备板块共同发展。
在制氢领域,上海电气成立了专业化制氢公司,重点攻克低成本高性能电解槽装备,目前可提供100~2000标方/小时碱性电解水制氢系列产品和5~200标方/小时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系列产品;在储氢领域,以建设上海市储氢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依托,构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石,可为用户提供从1MPa~100MPa不同压力等级的高压储氢设备;在加氢领域,以旗下国控环球在加氢站系统设计能力和业绩为牵引,重点攻克隔膜压缩机核心技术装备,可提供20MPa、45MPa、90MPa隔膜压缩机、高压储罐等核心设备、加氢站工程总承包业务以及可再生能源“制储加”一体化加氢站解决方案等;在用氢领域,以掺氢燃机和“电氢化”一体化应用为重点,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绿色原料用能规模化发展。
为此,上海电气已于2020年成立专门成立氢能事业部,2021年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上海电气氢能技术中心、氢能博士后工作站。2022年11月,与上海电机学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共建氢能中心实验室。2022年12月8日,上海电气旗下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揭牌,其自主研制的两款制氢装备“碱性电解装备和PEM电解装备”也在当日正式下线。两款制氢装备单体产氢量和电解效率国内领先。
在氢能“加”的环节,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已经建设超过250座加氢站。作为连接储氢与用氢之间的重要一环,近两年我国加氢站建设速度逐步提升,中国石化力争成为“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宣布在“十四五”时期将建成1000座加氢站。一旦绿氢成为未来能源供给的主流,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燃料成本问题便会得到解决,燃气轮机一定会在我国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氢能“加”注环节将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在氢能“用”的环节,上海电气为河南安阳二氧化碳制绿色低碳甲醇项目提供胺法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装置,捕集石灰窑烟道气中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绿色燃料甲醇,该装置可实现二氧化碳年捕集量16万吨 ,是目前国内最大碳捕集及合成甲醇项目,对二氧化碳捕集循环利用及实现碳中和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行业人士预测,随着碳捕集成本降低、技术进步、政策激励,CCUS技术在2025年产值规模预计将超过200亿元/年,到2050年超过3300亿元/年,按保守情形估计2025-205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1.87%。
无论是氢能、储能还是多能互补系统等,都是为实现“双碳”目标打造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围绕上述领域的政策去年以来密集出台。
在氢能,2022年3月,能源局、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强调氢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重要能源媒介作用。而从2021年至今,国家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300多项与储能相关的政策,并明确锁定2030年30吉瓦的储能装机目标。
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规划的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已超6000万千瓦,是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所确定目标的两倍。
业内分析人士判断,预计2023年我国储能需求为15GW/31.9GWh,同比增长146.3%/166.6%,其中大规模长时储需求为13.3GW/28.5GWh,同比增长144.6%/165.7%。
火电投资加速将成公司业绩压舱石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在新能源领域的衔枚疾进,上海电气在火电能源设备则早已具备显著优势。从2022年整体公开招投标数据来看,上海电气在煤电市场中,占有率达42.34%,以十多个百分点的优势领跑同业。
在煤电三大件中的汽轮机和发电机,上海电气的占有率均超过50%。按现有市场占有率测算,“十四五”期间上海电气有望获得超过2000亿订单规模,公司在未来的业绩将获得保障。
据了解,上海电气高参数、高效率、低煤耗、大容量火电机组的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2021年度电力行业火电机组能效水平对标结果显示,上海电气供货机电设备包揽全部1000MW级湿冷机组AAAAA级榜单,AAAA级榜单占比达90%。
为进一步推动煤电低碳化转型,上海电气全面切入“三改联动”市场,发挥技术创新领先优势,打造了多个煤电改造行业标杆项目。
上海电气自主创新的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不断刷新全球最低煤耗纪录。其中,华电内蒙土右电厂项目是基于国家能源局三改联动政策,在西北、华北地区的代表性项目。
据了解,截至2022年中期,上海电气燃煤发电设备在手订单人民币500.7亿元。凭借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先后获得多个综合提效改造等改造项目订单,新增多个订单。
业内人士指出,伴随2021-2022年大范围缺电和政策对火电的态度转变,国内新一轮火电投资正式启动。煤电规划一再提高,2022年7月政策层面提出新开工3000万千瓦,后提高至8000万千瓦;8月再次提出,2022-2023年两年每年开工煤电项目8000万千瓦,2024年保障投运煤电机组8000万千瓦。9月国家发改委召开了煤炭保供会议,提出2022-2023年两年火电将新开工1.65亿千瓦。
测算显示,1.65亿千瓦的新增火电装机将有望带动价值2100多亿的设备投资,这将给国内火电设备厂商带来数倍于当前年收入的市场空间。
(编辑: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