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中纪委官微刊文“查处医疗行业利益输送须‘道高一丈’” 合规企业将更“吃香”
2023年,行业反腐败方向将会是加大源头治理,重点打击迭代贪腐手段,而“不沾腥味”的企业将能够在行业竞争中占据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财联社2月6日讯(记者 卢阿峰)今日上午,中纪委官微刊发《中国纪检监察报》文章,剑指医疗行业利益输送问题,还提到2022年11月发布的5起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中,有2起就是医疗卫生领域商业贿赂。

就此,行业专家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医药卫生领域的反腐高压气氛,业内很有感触,凸显整治贪腐工作成果显著。2023年,行业反腐败方向将会是加大源头治理,重点打击迭代贪腐手段,而“不沾腥味”的企业将能够在行业竞争中占据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制度革新釜底抽薪 近年来反腐败成果显著

6日晨,中纪委官微发布《防范意识强、行为隐蔽......查处医疗行业利益输送须“道高一丈”》(下称“文章”,《中国纪检监察报》原标题为《高压震慑下医药行业风腐问题不断变异升级 严查医疗领域隐蔽利益输送》),强调持续纠治医疗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该文章指出,随着对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医药企业采取更为隐蔽、复杂的手段,为其贿赂行为披上“合法外衣”。如,有的企业以赞助科研经费、学术会议费等名义,进行不法利益输送;有的在医药购销环节给付医院工作人员回扣;有的通过生产环节虚抬药品价格、流通环节虚假交易等方式套取资金进行贿赂。

不久前,2月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还发布《三堂会审|犯罪孳息还是受贿所得》一文,曝光了曾任四川省资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资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的刘某某的腐败案例。

回顾2022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批医药卫生领域的违规或反腐案例公布。

为什么医药卫生领域总是被点名呢?资深医药行业专家、河北泽运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齐正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医疗行业是个比较敏感的民生行业,本次疫情中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换句话说,不是医疗行业的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实际上,各个行业都存在腐败与不正之风,只是医疗距离老百姓更近,大家感触更深而已。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22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多次通报医疗反腐、药品回扣等问题,医药代表、药企等相关违法违规人员被“拎出来”的同时,一些医院的“一把手”也相继落马。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就曾报道,根据国家及各地纪检监察部门公示的信息不完全统计,2022年各地累计已有55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

对于近年来医药卫生领域的腐败整治行动,齐正伟表示肯定,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成立后的改革力度显著加强,特别是实施“集采”以来,行业的商业贿赂与不法利益输送得到明显的遏制,“集采”从最初的“原研替代”到如今涵盖仿制药、中成药、生物药等更广的范围,使更多药品价格回归其临床价值,也从根本上斩断了旧有的不正当利益输送。

“医药卫生领域的腐败现象总体上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持续高压打击并治理,同时也有赖于药品集采挤压了水分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资深医改专家徐毓才也表示同意。

迭代贪腐手段或成今年监管焦点 合规企业会更“吃香”

文章还指出,随着查处力度不断加大,“定制式”招投标、“规避式”委托采购、“供股式”入股分红、“福利式”研讨培训……医疗领域风腐问题不断隐形变异、迭代升级。医疗领域专业性较强,相关违纪违法行为具有一定隐蔽性,问题不易被察觉。但贪腐手段再隐蔽,总会留下痕迹。实施“小切口”突破、“靶向式”查处,相关问题还是有迹可循。

徐毓才对财联社记者分析医药卫生领域贪腐现象不能完全被消灭,手段还更新迭代的原因,他指出:一是一些人还有侥幸心理;二是一些药企还缺乏新的营销手段;三是从治理机制上不够完善,特别是对一些模糊的做法如何界定不够清楚明晰,如企业支持培训等。“(被污染的)土壤和环境不完全治理,贪腐自然会滋生。”

徐毓才建议:“作为监管机构首先要做一个深入调研,切实把其中的门道搞清楚,给出明确具体而且符合实际情况的清晰界限,只有界限清晰了,监管才能到位,实施者才能不打擦边球。其次要加强培训,让监管对象都清楚,自觉执行不越界。”

齐正伟则对财联社表示,各种贪腐手段只要被监管机构发现自然就会有整治的办法。“我们相信,随着问题的发现,治理办法也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科学,让不正之风实施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医药卫生领域的发展也会越来越风清气正。”

具体措施方面,“预计更多地会加大源头治理,比如从企业的营销行为入手,包括票据、医药代表的规范化、药款医保直接支付等方面,同时,加大举报奖励等。对于回扣的一些模糊地带也会下功夫出台新办法。”徐毓才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医药卫生领域腐败一直是多部门关注的重点,除中纪委外,国家医保局还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将医药回扣、医药贿赂等行为纳入到了信用评价范围。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去年共有4家医药企业被评为“特别严重”失信,总涉案金额已超千万,药品回扣成为最典型的失信问题。而被评为失信企业后,相关企业日常的招标采购工作都将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齐正伟认为,随着行业的复苏与企业的调整与发展,行业反腐还会持续推进,特别是在医疗端的服务购买行为、医药端的产品销售行为、医保端的DRG/DIP实施与支付行为中,政府相关部门对不正之风的监督与查出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削弱。“与之相对应的是,药企规范化经营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市场竞争优势,因为不沾染‘腥味’、不爆雷的企业才更能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

(编辑:曹婧晨)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医疗器械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