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新冠诊疗需求加速CT“飞入”社卫中心 医疗影像设备下沉基层市场可期|聚焦
新冠诊疗的需求开启了CT设备进入基层医院的加速键。

《科创板日报》1月31日讯(记者 金小莫)拿到医生开具的检测单后,穿过一条长走廊,右拐至室外,进入“方舱”CT房内,根据指示要求平躺至CT上,不一会就完成了拍摄。医生告知称,正常情况下20分钟左右就能出具报告。

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师在为患者扫描CT。

这是《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看到的一幕场景。后者也是上海较早一批加装CT的基层医疗机构之一。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每百万人CT拥有量为18.6台,为美国的1/2、日本的1/5,至少有两倍提升空间。对医学影像设备商来说,能否拿到这部分提升空间,基层市场有很大的决定性——截至2021年,基层医疗在我国全部医疗机构中占比达94.3%。

不过,又由于种种原因,CT下基层的推进速度一直不快。在2023年,由于新冠及时诊疗的需求,这一情况或将有所转变

联影医疗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上海各区的基层医院均有CT配置需求,联影医疗正在紧密对接、尽早安排;同时,北京,广州,浙江等地也有类似行动。“很多医疗机构都在关注加装CT,也有向我们咨询了解的。”

▌嘉定、闵行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加装CT

最直接的推动因素来自政策层面。2022年1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并印发了《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提出应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级分类、就诊转诊。

对此,上海嘉定较早做出了反应,并率先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装CT。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嘉定区较早被选入加装CT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一。

该中心主任沈志萍对《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称,早在今年1月1日,该中心就已经接到了上级单位加装CT的通知,经过为期半周左右的协调、安装、调试等准备工作,1月7日,该中心正式开启了CT影像拍摄业务。

沈志萍向记者进一步解释了其背后的逻辑:肺炎进展是判断新冠患者是否为中重症的主要依据,而肺炎的诊断依赖于CT影像报告。当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了CT这一“武器”后,就能筛选出新冠重症人群,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或向上级医院转诊。

“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大量患者涌向二级、三级医院拍CT,造成医疗资源挤兑,也可以让那些真正需要被救助的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沈志萍称,据她了解,加装的CT由区财政统一采购并下发至各个基层单位,覆盖了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嘉定区的这一做法也得到了上海市卫健委的肯定,并建议其他区参照执行

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师在根据AI辅助系统判断患者病情。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联影医疗已中标嘉定区的政府采购大单,公司CT机进驻嘉定区所有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在闵行辖区内,共有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装的是东软医疗的CT设备。另据记者一线了解,黄浦区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装了CT机

▌日均拍摄量约20例

沈志萍介绍称,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的服务辖区内,共有约20万人口,其中老龄人口约1万多人,为新冠重症的潜在人群,安装CT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实提升了诊疗能力,并对肺炎的早发现、早治疗起到了有很大的帮助。

“此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诊断肺炎,只能依靠DR设备,后者对肺炎的呈像显著性不是很突出。因此,很多患者不得不去二级医院拍CT,导致二级医院CT拍摄人满为患。”沈志萍称,基层加装CT后,大量患者人群从二级医院分流至此:仅在该中心,日拍片量的峰值约在70-80人,目前,维持在日均20人左右的拍片量

采访当日,市民王阿姨正和家人一起等待CT检查。她告诉记者称,“之前还需要去大医院排队拍片,耗时耗力,在家庭医生的介绍下才知道原来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可以做,确实方便多了。”

▌三大难点已解决 有向全国复制的潜力

此前,《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要让CT真正下基层,除财政支持外,还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

一是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需要时间。公开资料显示,国内基层医疗机构缺乏能熟练操作CT等医疗设备的医务人员,而若不恰当操作CT,可能导致拍摄位置不匹配、拍摄不清晰等问题。

二是CT安装对场地等硬件设施有一定的要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能不具备条件。记者了解到,CT设备通常安装在防护严格的放射科,对环境的承重能力、电力供应等都有较高要求,要进入硬件条件已经固定或缺少物理空间的社区卫生中心有一定的难度。

三是需要专业人员对CT拍摄结果进行读片,目前相关人员非常紧缺,特别是在基层。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影像诊断医生数量的年增长率仅约4.1%。这也造成了另一个问题,拍好的CT数据由谁来解读?

但从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践来看,这些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

“我们中心于去年12月就已经对相关设备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同时,从这次加装CT的情况来看,目前的CT设备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完成摆位、扫描等流程,使得设备的操作难度大幅降低,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也可以大幅缩短。”沈志萍称,如果以汽车来类比,现在的CT可以说是智能驾驶。

关于场地方面,沈志萍介绍称,她所在的中心正在新建新院区,目前新院区已经为CT预留好了位置;在老院区内,则采用了方舱CT的模式。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嘉定、闵行部分不具备物理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都普遍采用了方舱CT的形式。有公开资料显示,自在武汉应用后,这种箱式整体方舱CT具有便捷安装、通电即扫的优点,无需进行复杂的场地改造等优点,且可长时间应用。

方舱CT

至于读片,沈志萍表示,目前,该中心的所有拍片数据将被上传至云端,由上级医院即安亭医院的放射科医生进行读片、出具诊断结果。正常情况下20分钟左右就能返回结果。

记者了解到,这一模式目前也在嘉定全区、闵行全区内推行。其中,在嘉定,建立了上海嘉定-联影区域影像中心,后者以南翔医院、安亭医院、区中心医院、江桥医院为中心,连接区内18家社区医院、4家二级医院与1家三甲医院,能够服务全区160万常住居民;在闵行,基层医生可通过东软医疗的影像云,将数据上传到区域医疗中心-闵行区中心医院进行集中诊断。

嘉定区中心医院放射科主治医正在查看电脑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时传输来的胸片。(图片来源:上海嘉定)

“考虑到目前仍处于新冠传播的特殊时期,仅肺炎的CT读片工作量就已经很大,为了减轻上级医院医生的工作量、提高读片效率,我们目前仅开展肺部的CT影像拍摄,暂时不对其他疾病进行其他CT拍摄。”沈志萍称。

▌疫情结束后或仍能发挥作用

鉴于此,在新冠这一特殊因素消失后,这种多级医院联动的读片模式能否依然起效呢?会不会出现,基层医院拍CT,可是无人读片的情况呢?CT在下基层后,能否提高使用效率、发挥出分级诊疗的实际作用呢?

对于这一问题,联影医疗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表示,医疗器械向整个基层医疗机构下沉大致有三个步骤:一是设备下沉,二是服务下沉,三是数据下沉。

“伴随分级诊疗的深化,基层医疗建设投入逐步加大,但真正破解基层医疗难题,不仅需要将硬件沉下去,补齐基层医疗机构影像设备短板,比如CT、MR的配置,更需要将AI、5G、云平台等新技术沉下去,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张强称。

据称,联影医疗提供了新冠疫情科技公卫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对智能影像设备+新冠肺炎全栈AI应用+5G分级诊疗平台+人才培训的“四位一体”创新整合,以疾病为牵引、病人为中心打造区域联动的智慧诊疗整体解决方案,开创CT+AI下社区的新场景,构建基层疫情诊疗新模式,助力基层社区夯实卫生健康服务守门人的战略定位。

在沈志萍看来,就上海而言,CT下基层也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在上海的最新一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中,已经明确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可以配置CT。对于我们这样的基层单位而言,有了CT以后,可以进行骨质疏松疾病、肺部、脑部疾病的筛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沈志萍说,目前,该中心正往高质量发展、向社区医院方向转型升级,因此,配置CT也在该中心的发展方向上。

疫情只是让CT加装的速度加快了。”沈志萍称。

记者另从联影医疗获悉,此次联影医疗进入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T设备型号有40排、60排等,均配有人工智能“天眼”系统。除应用于肺炎诊断外,联影医疗称,在平时医疗救治中,智能天眼CT+互联网也成为基层医疗机构“新利器”,可应用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检查中。

东软医疗虽未向记者透露其CT的具体型号,但也表示,除了应对新冠感染之外,CT配置还充分考虑“平急结合”,既能快速应对新冠病毒感染CT检查高峰,也可兼顾今后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升,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准、舒适、快捷、安全的医学影像服务。

除有特别说明外,文本图片均由联影医疗提供。

医疗器械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