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调查|免疫球蛋白“一瓶难求”:上游与需求双重挤压下 终端均告无货厂家库存见底
制作免疫球蛋白的上游原材料血浆已经告急,而产品生产一般需5-6个月。
据传,免疫球蛋白需求激增,价格由300元涨至2200元,有供应厂家库存已告急,能否求证一下具体情况?
您的每次信任,财联社全力以赴!

《科创板日报》1月4日讯(记者 金小莫 编辑 李红晖)由于需求量激增,在临床上多被用于给免疫力低下且病重患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已供应紧张,导致原本2.5克一瓶的,价格只有300到400多元的产品,已经涨到了1300元、甚至是2200元。

据《科创板日报》最新了解,因为需求激增,目前有供应厂家库存已告急,其他企业也在焦急等待批签发。并且受2022年上半年上游采浆量不及预期影响,免疫球蛋白供应紧张的问题在短期内或仍难得到完全缓解。

▌厂家、零售终端均告无货

日前,《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线下、线上药店,二者均表示无货可供,建议记者去医院问问。

供应方面,从批签发情况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共有14家厂商获得相关批签发,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这四家共占据了约六成的市场份额。《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华兰生物,企业表示,公司目前没有免疫球蛋白可向市场供应,主要原因是新的批签发申请还未审核通过;泰邦生物也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库存是有的,但我们需要等批签发审核,批签发通过了才能向市场供货。”华兰生物称。至于何时可获得批签发,企业均表示不清楚。

据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获得上市许可血液制品等其他生物制品,在每批产品上市销售前或者进口时,需经指定的批签发机构进行审核、检验,对符合要求的发给批签发证明;未通过批签发的产品,不得上市销售或者进口。

同时,还有企业对《科创板日报》记者称,公司的免疫球蛋白已经没有库存。

▌供应紧张 市场已开始涨价

一方面,是医院中的各类重症患者们需要免疫球蛋白;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民众出于增强免疫力的考量,开始囤积免疫球蛋白。又由于免疫球蛋白的市场供应量是相对固定的,在“物以稀为贵”的作用下,在零售市场,免疫球蛋白开始涨价:

有网友反映称,原本2.5克一瓶的免疫球蛋白价格是300到400多元,已经涨到了1300元、甚至是2200元。即便如此,很多人依然买不到。一位经销商对《科创板日报》记者称,免疫球蛋白的市场单价涨到1500元至2000元都买不到,而且“用一份少一份”。

在医院,多位网友表示,“医院已经买不到了”“开不到药,ICU都开不到”。《科创板日报》记者也询问了两位三甲医院的医生,其中一家医院的医生表示,住院病人还能够用到;另一家的医生则表示,已经没有免疫球蛋白可供应了。

另有二甲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医院也已经没有免疫球蛋白了。还有医生表示,她所在的医院一直没有免疫球蛋白供应,需要注射的病人需要自己去院外购买再入院注射。

▌恐难体现到企业利润上

鉴于供应紧张,上游企业演化出了两种态度:

一种是拒绝涨价。泰邦生物血制品营销中心的工作人员对《科创板日报》称,企业并未提高出厂价,也不提倡囤积免疫球蛋白:“一个是因为免疫球蛋白有保质期,另一个是免疫球蛋白对存储条件有一定要求。”

还有行业人士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泰邦生物的《关于保障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生产供应和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的函》,其中提到:公司将加大市场监测力度,加强市场产品流向监督与价格巡查,如发现流向与价格异常,一律报请相关部门并配合对此类行为严查严办、严肃追究。

我司呼吁社会各界均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首要职责,理性采购,不抢购,不囤奇,不涨价,不传谣。”泰邦生物称。

另一种则是默许涨价。12月28日,上海莱士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产品市场需求有所增加,该产品价格略有调整。另一家企业则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委婉表示,涨价是市场行为,公司并不能怎么干预。

不过,鉴于新的批签发仍未通过审核,各家血制品企业即使有货一时之间也难以供应,因此,目前的“涨价”也很难体现到公司的营收上。前述企业即对《科创板日报》坦言,即使涨价,这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影响也不大。

▌上游血浆告急

日后,假设免疫球蛋白批签发通过后,《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获悉,该产品供应紧张的情况可能还会再持续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制作免疫球蛋白的上游原材料血浆已经告急。

公开资料显示,包括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的原材料为健康人血浆。前期,受疫情封控等因素影响,健康人血浆供应已经非常紧张。

比如,博雅生物在去年8月22日接受调研时表示——2022年计划采集量490吨(血浆),上半年计划采集230吨,实际采浆量218吨,同比增长13.6%。因疫情影响,实际采集量未达到计划预算目标,相差12吨。主要是上半年江西和到四川局部地方发生疫情,造成局部浆站停采。

在疫情解封后,又由于产生了大量阳性患者,采浆工作再次受到了影响。

同样是博雅生物,在去年12月28日的调研纪要中,企业称:在采的13个采浆站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导致全年的实际采集量与计划采集量相差约50余吨。疫情放开后,由于阳性感染人数剧增,短时期内也影响到浆站的正常采集,初步预计2-3个月后可以恢复常态。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同样的难处。

“虽然按新规,新冠患者康复7天后就可以献血、献浆,但我们也不能强迫大家献血。”该企业称,企业已经在加强献血宣传。

记者另获悉,血制品的生产一般需要5-6个月的周期,即使血浆供应充足,在短时间内要提高产能也并非易事。

血制品 生物制药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