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国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规模和强度低于去年同期,HMPV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存在已超过60年。 ②世卫组织称,当前中国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处于正常范围,HMPV也是一种常见已知病毒。
《科创板日报》12月9日讯(评论员 徐红)“走出”疫情到底还要多久?在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看来,“我们现在正在接近这个时机”。
事实上,“走出”疫情是选择与病毒共存,而共存也需要基础,这些条件包括:①病毒毒力、致病性的下降;②人群的免疫水平要真正形成有效屏障,能防止重症和死亡的发生;③要准备好有效药物;④疫情防控应急指挥系统、基层疫情处置能力和机制日趋通畅完善;⑤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抗疫的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等。
目前,随着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率的明显下降,共存似乎已经指日可待。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虽然奥密克戎毒力较原始毒株大幅减弱,但其对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仍有着较大的危害。
目前,每天仍有约100多名美国人死于新冠感染,但远低于2020年每天近4000人死亡的峰值。统计数据同时显示,最近几个月,新冠死亡人数进一步向65岁以上老人倾斜。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认为新冠已成为一种老年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占比92%,55岁以下人群死亡占比为1.8%。
这就意味着,与新冠共存的关键在于对老年、基础慢病等脆弱人群加强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而我们也可以看到,经过近期的政策调整后,国内防疫的重点已进一步聚焦于此。
▌加强高危人群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已被证实是提高脆弱人群免疫水平、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有效手段。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进一步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方案》明确表示,目前国内60岁以上人群疫苗第一剂接种率已超过90%,但还需要继续做好60-79岁,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
《方案》也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工作作出了较为详细的部署,包括明确了哪些场所的老年人是重点接种对象、哪些是接种禁忌症、行动不便的老人如何接种、如何保障老年人接种安全等,为基层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具有较强的实操性,预计对提升高龄老人的疫苗接种率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另据媒体报道,为将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落到实处,相关部门还下达了工作指标:2023年1月底前,80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第一剂接种率达到90%,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0%;60-79岁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5%。
与之配套的是,近期也有多款新冠疫苗密集获批紧急使用,这些获批疫苗以重组蛋白疫苗为主,还有一款是鼻喷苗,进一步丰富了现有已上市疫苗的种类。
其中,万泰生物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简称“鼻喷苗”)是我国布局新冠疫苗应急攻关的5条技术路线之一,也是全球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鼻喷新冠疫苗”。与此前康希诺获批的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克威莎®雾优®一样,是属于黏膜免疫疫苗,即主要通过黏膜免疫的作用方式来起到预防病毒的效果。
不过,与克威莎®雾优®只能用于加强针接种不同的是,万泰生物鼻喷苗适用于18岁及以上人群,既包括未免疫任何新冠疫苗人群,也适用于既往已接种过1针、2针或3针其他新冠疫苗人群,均采用0、2周程序接种两剂。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鼻喷苗的临床研究特别提高了志愿者中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慢病人群的比例,共包含了4557名60岁以上老年人、4441名慢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结果显示鼻喷苗对老年人、慢病人群的保护效力不弱于中青年健康人群,在各个群体中均表现出很好的安全性,疫苗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与安慰剂对照组相当。
黏膜免疫疫苗因为接种方便,往往较肌注疫苗更易被老年人接受。而鼻喷苗的上市,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应与选择,并且在老年人群、慢病人群中同样有极佳安全性和有效性,接种禁忌症少,可以为高危群体疫苗犹豫难题的破解提供有力武器。
考虑到初期供求关系,预计这款疫苗会优先用于老年/慢病等高危人群的接种,有望显著降低我国高危人群的重症及死亡风险,避免医疗资源挤兑的大规模发生,为今后的全面开放提供更全面保障。
▌加强危重症救治能力
疫苗接种可以说是筑起了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但除了“防”以外,对新冠感染者特别是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同样至关重要,因此就需要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救治资源准备。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此前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加强能力建设和对患者的分级分类救治,包括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建设、加强方舱医院的建设、持续加强发热门诊的建设。
其中,发热门诊是甄别发热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场所;定点医院是由各地指定的一些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主要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方舱医院则主要收治一些有重症风险的轻中症患者,以减少对日常医疗资源的占用。
具体到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由于我们国家ICU床位数存在严重不足,因此依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定点医院要加速ICU建设,并且ICU床位需达到床位总数的10%。
此外,我们国家还面临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不同等级医院、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的难题。因此,如何更好保障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最大可能降低这部分人群的重症率和病亡率也决定了抗疫的成败。对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7日印发了《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简称“《分级诊疗方案》”)。
《分级诊疗方案》提出以医联体为基础,将辖区内所有居民纳入管理,并科学统筹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和医联体之间的空间布局,明确高水平三级医院作为医联体外部协作医院,建立对应转诊关系,畅通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发热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的基层首诊、有序转诊。
依据《分级诊疗方案》,抗原检测阳性感染者,将按照以下分级原则进行管理和转诊:
(1)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隔离或居家自我照护,必要时给予口服药治疗,密切监测其健康状况。高龄行动不便的,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原则居家或在养老机构就地治疗,医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不转出集中救治。
(2)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心脏病、肿瘤等)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亚定点医院治疗。
(3)以新冠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危重型病例收治于ICU病房,重型病例收治于亚ICU病房,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例收治于普通病房。
(4)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亚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转诊至医联体牵头医院治疗,牵头医院不是三级综合医院或能力不满足患者救治需要的,转诊至与医联体建立协作关系的三级医院。
《分级诊疗方案》再次强调,要提高医联体牵头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能力。加快推进ICU病房、缓冲病房、可转换ICU床位建设,1张ICU床位配备1名医师和2.5-3名护士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并按照一线医护人员总数的20-30%储备后备力量。建立由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和其他专科经培训医护人员组成的混合编组工作模式。要加强培训,提高有关医护人员重症救治能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携脆弱人群一起度过疫情才是真正的胜利。而通过“防”、“治”两道关口的进一步夯实,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天的到来或许已经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