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中信建投:降准落地 宽松再起
本周国常会提出,将适时适度降准。周五晚间,央行宣布全面降准25BP。展望后市,岁末年初利率和流动性市场维持震荡的概率较大;前期超跌的银行资本债等品种近期开始得到基金的重新配置,值得重视。

摘要:

1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提出“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周五晚间,央行宣布降准。降准落地释放货币偏宽松信号,并且存款利率目前仍处于下行的通道中,而前期超跌的银行资本债等品种近期开始得到基金的重新配置。

原文:

第一,疫情冲击再起、海外需求回落、外部紧缩减弱三大因素导致货币边际宽松窗口期打开。10月以来的疫情冲击,导致本就弱复苏的经济再次受到供需两端的严重冲击,同时,海外需求大概率延续回落压制出口,因此,需求侧管理中,投资特别是基建、地产投资仍是最重要的关注点。近期地产方面频繁出台“十六条”等各类融资支持政策,对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又有直接需求。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需要维持偏宽松的局面保障经济恢复。

第二,降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释放偏宽松的信号,为岁末年初债券发行提供窗口期。地产“十六条”等政策要求下,国开行、农发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将成为主要的宽信用主体。而这些主体的融资主要依靠债券市场的融资。而近期利率大幅回升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这类主体的融资成本上行,并最终导致“宽信用”成本提高。此外,岁末年初还可能政府债发行高峰,因此降准释放流动性的必要性相对较高。最后,从三季度报告来看,央行仍然维持了中性偏松的取向。报告仍保持了“不搞大水漫灌”、“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以我为主”等表述。结合货币政策操作和市场导向来看。后续货币政策操作将会更加偏向宽信用,货币工具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结构性工具为主,流动性有所收敛维持在中性偏松的水平。

第三,国内通胀特别是商品通胀压力未达预期,降准的制约也并不严重。十月份CPI、PPI同比战俘继续回落。主要大宗商品方面,海外能源价格及国内煤炭价格已有明显下跌,美国释放原油储备、海外衰退预期以及俄乌冲突暂缓后,油价也有大幅下修,从而大概率继续带动通胀下行。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市场和货币当局都认为目前通胀超预期的可能性并不大。

第四,信用风险的平复需要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一定程度上需要货币政策稳定预期: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一系列风险事件受到各方的关注,市场普遍认为信用环境的改善需要宽货币加以配合。金融体系对信用风险事件的关注持续提升,房地产虽然融资端有所改善,但远未到拐点,需要流动性持续宽松,这也是近期资金面利率再次下行的重要原因。

展望后市,岁末年初利率和流动性市场维持震荡的概率较大,向上有货币政策偏宽、海外加息节奏减缓、资产荒下资金流入债券市场压制,下有中国经济复苏的基准假设兜底,因此整体料维持震荡态势。

第一,虽然二十大后政策频繁出台,但密集出台期可能正在慢慢过去,新的政策酝酿需要观察和等待,从而有利于利率债市场情绪的修复。

第二,经济预期和经济现实的矛盾正在逐步受到投资者的重视,虽然政策调整较快,但是经济并不会快速产生拐点,因而利率并没有大幅上行的基本面基础。虽然疫情因素在边际改善,但是短期之内,随着确诊数量的增多,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仍然会产生波动。

第三,地产虽然有融资的支持,但更多是缓解流动性危机,在市场还没有出清,落后产能和“烂尾楼”问题仍然没有有效解决之前,地产的融资缓解很难传导到拿地、开工和施工端,因此从短期视角看,房地产市场企稳的可能性大,但大幅反弹的基础并不存在。

第四,机构投资者的角度上,近期的“赎回潮”行情已经接近尾声。而资产荒的背景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资产流向理财、基金进行财富管理的背景不会因为一次利率调整而发生明显、趋势性地改变,更何况存款利率目前仍处于下行的通道中,而前期超跌的银行资本债等品种近期开始得到基金的重新配置,值得重视。

券商策略 宏观流动性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