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自10月18日央行正式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以来,有20家科创板公司披露回购预案/提议回购公告,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16.3亿元; ②多家公司将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若规定期限内未转让完毕,将注销未转让股份。
《科创板日报》11月15日讯(记者 朱洁琰) 11月14日,在第二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式上,“生物医药上海愿景”正式发布,到2025年,上海实现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24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面向未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源动力如何?下一个创新点又在哪里?
在一场圆桌讨论中,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作为主持人,对话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蒋华良、董晨,从生物医药的创新、研发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度探讨。
“医疗创新有巨大不确定性,所以一直在思考,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往下一个阶段走得更高、更远?”张文宏抛出问题。
陈凯先认为,当前,全球卫生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人类健康问题看起来还是非常严峻。传染病全球暴发、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也在增多,各国医疗负担不断加重,这些问题错综复杂,使得人类面临很多健康问题的挑战。
“我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中药技术委员会的主席顾问,亲身经历了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发展历程。目前中医药走出国门,我国已经和几十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中医药合作的协议,这些标准已经在国际上18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有80多个重要的标准已被欧盟药典采纳,有15个中药、56个标准被美国药典所采纳,目前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还有30多个。” 陈凯先说。
陈凯先表示,由此可以看到,中医药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在“一带一路”国家中,这方面合作有更加紧迫的需求和更加广泛的带动作用。
蒋华良介绍,在去年的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上,张江AI药物研发联盟成立,这个联盟后来发展到了二十多个成员,今年又要加入十个成员。如今,这个联盟当中不仅仅是张江、也不仅仅是上海的成员了,包括齐鲁药物、恒瑞药物、罗氏等也加入进来,北京和深圳的几家公司都在上海开设了研发中心,“所以我们想,这个联盟要继续做下去,也会变成一个共同体,分享全球、中国、上海的成果。”
蒋华良认为,上海特别是张江一定是AI制药的一个集聚地,AI肯定是今后制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但他也指出,AI不会取代所有,包括人的经验。
作为免疫学专家的董晨表示,几乎所有的科室都会碰到免疫学的问题,所以免疫学家一方面要好好研究自己的领域做出贡献,另外一方面也要深入到临床问题,及时跟人类健康的一些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既有原创的基础研究,同时也能够跟临床的问题结合起来,这就是最好的转化医学。”
张文宏在主持的最后谈到,最近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颁布,让很多人对未来有更多期待,“相信中国有能力支撑我们走出疫情,生物医药的支撑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张文宏同时表示,创新没有国界,但是产业落地有地方,“无论你在哪里创新,总归要找一个地方把孩子生下来”。今年,上海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上海是产业落地非常好的一个地方,在这里可以孕育出非常健康强壮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