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华兴资本聊新能源:智能化和多元技术 是低碳时代能源革命的动力
行业自身不断的技术革新,通过“降本增效”促进平价上网,才能促进新能源在“3060”大背景下,成为电力行业的主力。

《科创板日报》11月3日讯(记者 陈美) 今年以来,一二级市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业内人士都感同身受。作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确定性机会,新能源频频被市场“提及”。

专注赋能创新经济的金融机构华兴资本也在顺势而为,积极布局。近日,国家电投集团“三网融合”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华兴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对此重磅合作,华兴资本对新能源产业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认知。

华兴资本集团华兴证券硬科技负责人阮孝莉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新能源是当前最大风口,站在产业角度上看,行业自身不断的技术革新,通过“降本增效”促进平价上网,才能促进新能源在“3060”大背景下,成为电力行业的主力。

华兴资本投资银行事业部董事总经理黄超认为,能源体系的智能化,和新能源技术的多元化,是低碳时代能源革命的动力。

产业“降本增效”、推动新能源平价上网

有着丰富融资经验的阮孝莉对记者表示,光伏之所以能实现平价上网,除了政策推动,主要源于产业本身有着高质量发展。

“如果把时间往前看,从2019年开始市场就在讲平价上网。这一过程中,政府补贴的边际效应持续递减,反而新能源通过产业链发展,达到规模化后带来了成本的下降,以及技术突破带来的效率提升,成为推动平价上网的主要逻辑。”

以光伏产业为例,平价上网需要降低光伏电站的系统成本。“电站跟产业链中的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环环相扣,所以平价上网实际在促使整个产业链降本增效。降本是规模化的体现,增效则是通过工艺改进来提升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带来组件功率提升,间接降低电站投资成本。

在阮孝莉看来,上游的多晶硅原料、中游的硅片,以及下游的组件还有辅助设备,本质上都是制造业。“对于制造业来说,普适逻辑在于规模化扩充后出现的成本降低。从技术突破上看,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1%,可以让电站整体建站成本下降5%,这是十分明显的降本。同时,在技术路线上,光伏发电从过去的铝背场电池(BSF),完成了到PERC电池的转变。”

“当下,尽管光伏发电仍以PERC这一成熟路线为主,但已有Topcon和HJT等技术的不断完善,还有具有更高理论转换效率的的钙钛矿。”作为深耕新能源产业的投行人员,阮孝莉已明显感受到技术革新在不断推进产业的发展,最终服务平价上网这一目标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华兴资本参与到国家电投集团“三网融合”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的项目中。

对这一合作,阮孝莉表示:根据规划,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提高到20%左右,这意味着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端拥有巨大空间。“相比其他电力公司,国家电投在清洁能源上的装机量在其总装机量中的占比最多,在新能源布局上有不错的积累。

数据也显示,截至2022年9月,国家电投总装机已突破2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约63%,其中,光伏发电装机量稳居世界第一,具有先发优势。

数字化、智能化加速智慧能源建设

此次,国家电投集团“三网融合”引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分别为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互联网巨头,他们将与国家电投共建综合智慧能源“三网融合”数字化底座。

除了技术革新带来新能源行业“降本增效”,数字化、智能化也是能源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身为时任独家财务顾问的华兴资本方项目负责人阮孝莉,在此次合作中也颇有感触。“在项目过程中,我们领会到了国电投集团领导的战略眼光和布局方向感。” “当然,新能源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互联网企业的协同。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在数字化领域有技术优势;另一方面,这些公司也有规划、推进ESG建设的决心。

在数字化上,互联网公司有两大优势:一是,互联网公司有强大的数字化技术能力,能帮助国家电投拓展智能电网,实现能源网络的广度和深度,构建综合智慧能源数字化底座,包括ICT、云计算及服务等。二是,互联网公司拥有丰富的社群服务和政务服务经验,以及强大的下沉渠道、地推团队,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在新能源+互联网的合作范式里,互联网企业可以发挥自身数字化技术能力以及对于流量的整合服务经验优势,助力合作公司实现新能源领域的数字运营,真正实现能源网、政务网、社群网,三网的打通和价值。”

国家电投集团“三网融合”项目,只是能源智慧化建设的一例。在产业整体发展中,能源行业也需要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阮孝莉在接受《科创板日报》专访时表示,就传统能源行业来看,从发电输电到配储用电,产业链条节点相对孤立,运维效率和生产效率较低。数字化、智能化可以引入AI、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电力跟算力的融合。如此,不同基础设施之间,依托数字化技术跟数据连接,实现更深层次的交互交叉赋能

“这种深层次的交互和交叉赋能,在双碳背景下尤为重要,因为能源市场参与主体较为分散,再加上新能源供需错峰适配问题突出,需要能源网络的数字化重组,让能源实现更为灵活与智能的管理方式。”

新能源技术的多元化,是一个重要趋势

3060目标中,绿电是实现的关键。在绿电供给上,光伏、锂电目前是主力部队,但中长期看,华兴资本投资银行事业部董事总经理黄超认为,在新能源技术多元化支持能源系统每个环节深度改造这一过程中,储能和氢能是一个重要选项。

储能是应对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重要电力基础设施。随着风电光伏占比提升,储能的需求随之增长,以应对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储能技术路径包括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机械储能等。现阶段电力系统大规模能量调配主要依赖抽水蓄能,而电化学储能方兴未艾。

但黄超认为,氢能具有清洁能源和重要化工原料的双重属性,未来有很大的应用场景。

为什么有这一逻辑?黄超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氢能作为一种热值高、能量密度大、来源多样的清洁高效二次能源,被誉为“终极能源”。在“3060”规划之下,“氢”特别是“绿电制氢”,即风电光伏制氢,不仅能解决发电侧的碳排放问题,也能解决工业和交通领域这一用电侧的碳排放问题。

“有数据显示,工业和交通合计的碳排放占比达到44%。在碳达峰方向上,如何减轻上述领域的碳排放,成为重要命题。氢,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成为重要抓手。相比煤电,绿电制氢解决了高碳排放问题,因为整个过程都是零排放。”黄超谈到。

在绿电制氢之后,未来长途交通运输,化工钢铁以及生产工业供热等终端用能部门,将通过氢能辅助脱碳。相应的,在应用场景上,氢能也有两个重要技术:一是氢的制取,二是氢的存储。

“在现有技术和规模下,绿氢的生产成本仍相对较高,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电价的持续降低和电解槽技术的提升,绿氢生产成本在持续下降中。成本下降中,未来制氢、氢存储的上中下游产业链,都有很大机会。另外作为化工原料,氢也将在技术突破后更广泛应用在交通和工业领域。预计2040年左右,电解水制氢将与灰氢平价,届时渗透率快速提升。

创投风向标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