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虽然不是一个新赛道,但在今年绝对是一个火热赛道。面对这一赛道,蓝驰的心法是“不盲从”。
本期访谈人物: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 陈维广
“好的早期投资人,最重要的赋能是和创业者一起,更早、更精准地洞悉需求,满足需求。”
▍个人介绍
瑞士洛桑IMD国际管理学院MBA学位;曾任职新加坡电讯;2020、2021年度福布斯中国百强投资人;清科中国早期TOP10投资人;投中中国最佳早期投资人TOP50。
▍第一标签
新经济早期投资人
▍机构简介
Bluerun Ventures于1998年在美国硅谷设立。蓝驰创投中国于2005年设立,专注于早期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目前,已投资超过150家早期创业公司,投资领域覆盖硬科技和创新交互、企业科技、新消费、医疗健康等领域。
最新一期募集基金规模超过5亿美金。出资人由国际知名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国家级引导基金、知名母基金、实体企业、家族办公室等构成。目前,参与构建并共享蓝驰系创业生态链,包括:蓝驰家族CEO社群、人工智能创业营、聚焦新经济行业领导者的科技媒体平台“新经济100人”、集合社交为一体的人工智能社群“新智元”、创新医疗资讯交流平台“奇点”、 拥有硬件供应链解决能力的新型创投加速平台“星云加速器”、联结优秀生物科技人才的Bio2X生物驰想冬令营等。
作为一家专注于早期投资的知名VC,蓝驰创投于2016年A轮投资理想汽车后,由此沿着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展开了一系列投资。
6年下来,蓝驰在新能源行业的各个领域均已出手,除了理想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解决商、SiC功率半导体企业、电池智能化基础设施平台、数字能量管控系统商,以及巨型智能矿用宽体卡车研发公司,均在蓝驰创投的投资范围内。
从投资方向上看,蓝驰创投一直围绕底层技术、中间能源环节、上层应用三大方向展开布局。
近日,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他表示:“新能源不是一个新赛道,过去几年因为技术上的原因,没有发展得很快。但当前,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赋能与促进下,新能源这一传统赛道必将涌现大量机会。蓝驰作为早期投资者,乐于在大浪淘沙中寻找有闪光点的创业公司,并陪伴其一起成长。”
连续5轮加注理想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最重要的这笔投资中,“电动化”成为蓝驰出手的重要原因。
在决定投资前,管理合伙人陈维广就认为,电动化在交通出行,或者移动场景中会产生巨大变革。“不光在乘用车方向,商用车以及干线物流方向,均会产生融合。电动化作为载具,会全面替代内燃机。”
事实上,电动汽车当时的渗透率只有2.5%,但目前已突破30%的临界值,并且呈现势不可挡的趋势。从这一点上看,印证了前几年蓝驰的判断。在智能化、网联化上,电动汽车也在不断融合。电动化之后,已是移动场景中重要载体的电动汽车,也将加上“智能化”标签,反映在产业演变上,投资人开始将“电动车”称为“智能汽车”。
既然被定义为“智能汽车”,陈维广认为,这一载体应该有苹果一样的生态,这也是智能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靠近些观察,能源运营管理也必不可少,并且距离“智能化”更近。
在具体方向上,蓝驰创投投资副总裁陶也了指出,电气化过程中,如何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是技术赋能的必然选择。
“电池回收是一大方向。投资逻辑很简单,锂电池价格高企,回收会成为电动汽车未来制胜的关键。只有成本越来越低,普适性越强,大众才会真正用起来,以打开第二增长曲线。除此之外,沿着这一方向,蓝驰也看好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监控电池状态的公司,它的作用是让电池在运行过程中达到使用最优,以降低综合成本。”
当然,站在电动化和能源运营管理之上,蓝驰也布局了一些通用赛道,例如碳化硅芯片。“今年,碳化硅新材料比较火,它的性能证明了碳化硅更适合能源这一高电压应用场景。作为芯片材料,SiC功率半导体的投资逻辑由此浮现。”
新能源虽然不是一个新赛道,但在今年绝对是一个火热赛道。面对这一赛道,蓝驰的心法是“不盲从”。
“在新能源领域,蓝驰出手相对谨慎。作为投资人,行业起伏中也明显感受到行业有点过热。蓝驰遵循自身投资思路,‘以核心技术驱动’为理念,认为技术先进性才是企业构建壁垒的根本。无论估值如何飞涨,有技术壁垒的公司才能在热冷交替中走到最后,真正通过技术去改变、赋能行业。”陈维广表示。
至于一些重资产项目,蓝驰也是分阶段、以技术为评估点去看。“例如Pre-A轮投资的云储新能源,这家公司属于储能赛道,相对于软件设计公司来说,算是重资本项目。但接触后发现云储不是同质化竞争,公司通过构建电池应用新范式,打造了具备极强技术创新性的产品。所以,蓝驰决定出手。由于定位早期投资者,蓝驰多聚焦于A轮。从阶段上看,有些企业还没规模建厂、出产品,这也是与后期重资产项目所不一样的。”
随着赛道的崛起,投早也不意味着估值就会偏低。陈维广坦言,寻找项目时遇到真正好的项目,哪怕估值高一点,蓝驰也愿意接受。“在早期项目的寻找中,蓝驰构建了独有的早期生态,从产业头部标杆拓展到高校、研究机构,更早接触有技术实力的创业团队和教授。”
当然,蓝驰也不是纯盯人和盯学校的VC,而是基于自身的行业认知和判断,再通过行业调研,挖掘公司拐点。
拿底层技术的碳化硅半导体来说,陈维广认为,这两年碳化硅发展得非常快,特斯拉也加入其中。从衬底到器件再到模块,很多创业公司都齐聚于此。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上游供应链的需求急速提升。“SiC功率器件作为下一代功率器件,对设计、工艺的要求都极高。在看到碳化硅替代硅这一确定性方向后,蓝驰出手昕感科技。一方面,蓝驰看中该创业公司在SiC领域有丰富的高端器件研制经验,另一方面也是遵从核心技术驱动,在不落下风口的同时,有自身的‘锚定’与‘不盲从’。”
在蓝驰的陪伴下,成长为巨人的理想,已是蓝驰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电动汽车起量之后,很多玩家都杀入战局。混战中,行业会出现头部集中的趋势,玩家们想要不被淘汰,需要打造差异化来赢得市场。无论是产品体验、成本控制、供应链体系,还是营销渠道和手段,玩家们都应该有自己的差异化。”
这其中,比亚迪今年的出货量非常高。“这反映了比亚迪有非常完备的供应链条,很多零部件都是自己生产。但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在电池技术趋于趋同的背景下,行业会更偏向消费电子属性,未来,电动汽车会逐渐成为智能汽车,在智能化、网联化上进行生态建设的原因。”
从今年来看,品牌的调性和产品的定位,是差异化竞争的具体体现。10月,华为的问界系列紧随理想、蔚来,已交付10142辆,这使得华为在电动汽车领域,已成为重量级玩家。
但无论如何搏杀,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已然是一个增量市场,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陈维广认为,新能源产业已纳入到ESG中,是其中最核心的一环。
“未来,节能减排会一直做下去,这一领域所迸发出的机遇与挑战,是蓝驰探索的方向。在此过程中,长久陪伴是蓝驰一直以来的投资理念,比如理想汽车、青云科技,均是蓝驰陪伴了5、6年,甚至十几年的公司。身为一家投资机构,在参与绿色经济体系构建中,也应该更有耐心与毅力。”
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安安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