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医疗器械炒作又一分支!内窥镜龙头单日暴涨14%,核心受益标的一览
继骨科脊柱类耗材之后,医疗器械板块又一分支内窥镜领域的澳华内镜最高涨超14%,盘中创历史新高,梳理产业链上市公司(附表)。分析师表示,央行创设2000亿专项再贷款,可释放医疗机构设备采购需求。券商研报指出,医药板块处于低估值、低配置状态,望迎新一轮强势期。

财联社9月29日讯(编辑 笠晨)医疗器械板块强势,内窥镜分支的澳华内镜一度涨超14%盘中创历史新高,南微医学最高涨近11%,开立医疗最高涨超9%。消息面上,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支持领域为卫生健康等10个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

方正证券唐爱金在9月28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贴息贷款更新改造设备政策有效解决医疗机构和地方财政设备购置资金紧张,释放医疗机构设备采购需求,利好医疗设备类资产;政策突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配置,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有望得以提升,加快推进公立医疗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健康中国目标落地。

近日,医疗器械板块持续上涨,大博医疗三连板,威高骨科近三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最高涨超30%。中泰证券表示,骨科脊柱耗材国采靴子落地,结果超出市场预期。整体来看,需求持续提升之下,国产企业有望持续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

德邦证券认为,当前环境下,医药已经处于低估值、低配置状态,有望迎来新一轮强势期

中金公司表示,内镜使用贴近临床一线,未被满足临床需求大于已被满足临床需求。具有底层技术(光源、摄像和镜子等)自主开发能力的公司对于产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更快速地响应临床需求迭代产品,或成为建立品牌并最终胜出的关键。

医用内窥镜,是一种集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仪器、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系统。根据众成医械研究院,医用内窥镜种类繁多,包括消化道内镜、胸腹腔镜、气管镜、鼻咽喉镜等。

国盛证券张金洋在9月25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全球医用内镜保持高景气,国内市场快速发展。根据沙利文分析,2020年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214.0亿美元,其中软镜市场份额高于硬镜,预计2024年增至269.8亿美元,CAGR为6.0%。2020年国内内窥镜市场规模285亿元,其中软镜市场份额高于硬镜,预计2024增至422.7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东莞证券魏红梅在8月30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内窥镜行业上游是零部件厂商,提供生产内窥镜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等,如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中游是内窥镜研发和生产企业,目前国内内窥镜市场由外资主导,但国产品牌持续发展,市场份额逐渐提升。

以镜体是否弯曲以及进入人体的方式可以将内镜分为硬镜和软镜。综合中信建投、东方证券研报来看,国内内窥镜企业主要为澳华内镜、开立医疗、南微医学、海泰新光、迈瑞医疗等。

具体来看,澳华内镜主要侧重于软性内窥镜领域,包括消化内镜、支气管电子内窥镜、鼻咽喉电子内窥镜,以及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系统、智能多光谱内镜解决方案等;海泰新光内窥镜产品包括荧光/白光腹腔镜、内窥镜光源模组、摄像适配器/适配镜头等;开立医疗已推出了全高清消化道内窥软镜系统、三芯片2K硬镜、4K硬镜系统等内窥镜产品,全面覆盖软镜高、中、低端市场以及硬镜市场。

东莞证券魏红梅等人在8月30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我国医疗器械相关政策持续出台,“十四五”时期医疗新基建发力,助推我国内窥镜行业创新和发展。建议关注研发实力较强、产品储备丰富、渠道不断完善、品牌效应逐步增强的内窥镜企业,如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开立医疗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内窥镜市场目前由外资主导。援引新光维医疗招股说明书中的国家药监局和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来看,2020 年,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中排名前三的均为进口品牌,分别为奥林巴斯、卡尔史托斯和史赛克。东莞证券认为,主要是由于我国国产内窥镜企业发展时间相对较晚,在资金、技术、经验、品牌、人才等方面仍有所受限,当前与进口品牌份额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行业题材追踪 公司经营透视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