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对于投资者关心的未来海外的开店布局以及策略。特海国际高管在业绩会上表示,未来渗透率和开店力度,会根据各地区的市场需求来布局,不会设置最高的开店空间; ②特海国际全球餐厅总数为121家,较2023年底净增加6家。其中东南亚有73家、东亚18家、北美洲20家。
财联社|新消费日报9月29日讯(研究员 梁又匀),今日(9月29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关于加强电子烟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关配套电子烟管理办法、条例及标准将于10月1日正式执行。
通知再次明确强调了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开展电子烟相关生产经营活动;不符合《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产品不得在国内市场销售。同时,专营店取消、未成年人保护强度增加,近几年颇为热闹的电子烟展销会也不得再举办。
这意味着,留给各地电子烟销售、生产主体抛售手中存货、彻底转变进货模式的时间仅剩一天。
截至9月29日收盘,A股电子烟相关板块收跌0.19%,其中顺灏股份、华宝股份均明显下跌;港股思摩尔国际收跌5.24%、比亚迪电子收跌3.32%、中国波顿收跌3.7%;美股雾芯科技盘前跌2.83%。
水果味烟弹被抢购,业内最后的转型时刻
得益于政策缓冲期长达半年,新电子烟产品标准早已预告落实,水果味烟弹将在10月1日之后彻底禁止流通是业内人尽皆知的管理标准。
据业内人士透露,上游部分电子烟生产厂商在近几个月内已陆续停产水果味电子烟,此前合法生产的水果味烟弹库存已逐渐销售殆尽。
该标准发布之初,曾有不少消费者及电子烟零售店主开启抢购囤货模式,至多者一次性买入了上百盒水果味烟弹。不过也有人抱着囤货后加价出售的想法,但随着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正式上线,此类“黄牛”将很难生存。同时,在管理新规中还规定了不允许私自寄送、异地携带过量电子烟产品。
新消费日报观察到,尽管线下门店目前仍有水果味烟弹在售,但其口味种类已不如此前齐全。不少线下门店中,薄荷、红酒、西瓜、可乐、冰红茶等热门口味余量不多,有的门店已断货。
而符合新国标的香烟口味烟弹也被早早地摆上销售柜台。只不过目前可选的种类并不多,口味大都模仿了市面上较为价格高端的烟草味道,且门店摆放数量远不及水果口味。
有店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近期前来囤货的消费者明显增多,最多的消费者一次性购买了两箱果味烟弹,共花费8400元。在10月1日全面下架的压力下,不少电子烟门店推荐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数盒。
还有南京的店主透露,10月起门店电子烟产品将由烟草局指定的“中烟”提供。
近期有媒体统计了全国电子烟零售许可证发放情况,截至9月下旬,全国确定发放电子烟零售许可证近5.5万张,其中江苏、山东、广东排名前三,已发放许可证数量均在4000张以上。
厂商如何应对
在上游生产端,8月以来,包括思摩尔国际、比亚迪电子、劲嘉股份、雾芯科技、中国波顿等多家上市企业公布其获得了一张或数张电子烟生产许可证。国家烟草专卖局虽然规定了每年企业的生产配额,但也承诺会根据实际产品销量灵活调整。
目前,已有超130家企业获得了相关生产许可证。部分上市公司信息如下:
受政策调整影响,2022半年报数据显示,以思摩尔国际、雾芯科技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思摩尔国际股价已连续下跌3个月,期间跌幅超60%。
但包括银河证券、招商证券、财通证券等多家机构曾在研报中表示,随着生产和销售门槛的提高,行业将向头部集中,行业阵痛期后报表端亦有望迎来明显改善,国内电子烟市场也将进入稳步扩张阶段。
《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电子烟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97亿元,同比增长36%。银河证券研报认为,监管政策稳步推进,而国内拥有全球最大的烟民群体,当前电子烟渗透率低,未来发展空间依旧广阔。
此外,我国作为出口的电子烟产业规模庞大,2021年中国电子烟出口总额达到1383亿元,同比增长180%;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占比超50%,其次为欧盟和俄罗斯;2022年电子烟出口金额预计将超1800亿元。电子烟海外代工以及品牌出海,前景仍然充满潜力。
诞生于草莽,规范于监管全面落地
以电力驱动蒸发雾化的产品早在上世纪就已诞生,但真正以燃烧、加热烟草和尼古丁成分抽吸的现代电子烟源于一位来自东北的药剂师韩力。
2003年,他注册登记了一项发明,以压电元件将尼古丁溶液稀释蒸发,目的帮助其父亲戒烟,减少老烟民在使用传统香烟时吸入焦油、苯等有害物质。由于缺乏判断标准和监管,虽然韩力的电子烟产品销售额惊人,但其标榜的“戒烟”效果和安全性遭到了央视的质疑,很快在国内销声匿迹,转而开拓国外市场。
又经历数年,2009年电子烟逐渐在在欧洲地区流行并进入美国市场,为中国的电子烟生产工厂带来大量订单需求。当时深圳地区每年电子烟生产量可达数亿支。
但不论是欧美还是国内,围绕电子烟“戒烟”功效、安全程度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止,是否应该禁止电子烟的拉锯至今还在不少国家上演。2013年,随着韩力的电子烟品牌“如烟”被国外烟草集团帝国烟草低价收购,国内厂商转而专注代工生意。
不过在技术的更新换代下,二代、三代电子烟产品逐渐由欧美流行至国内,不少人受其小众、时尚的宣传吸引开始消费电子烟。2018年,代工厂商面对庞大的国内需求,也开始推出自己的电子烟品牌。
数据显示,2014年~2019年,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由124亿美元增至367亿美元,复合增速超24%。到2018年下半年,国内电子烟品牌已经达到4000多个,相关销售、生产、加工企业更是多如牛毛。
不少烟民熟知的悦刻、铂德、小野等也是在这段时间中诞生的。其中,悦刻凭借其庞大的全国线下门店销售网络,很快占据了国内电子烟市场头部位置,并于2021年初顺利上市;全球电子烟代工龙头思摩尔国际早在2020年7月就已登陆港交所,并在上市后的半年内股价暴涨200%。
然而在疯狂扩张之下,各国监管部门发现电子烟开始渗透进中小学校园,此前从未接触过烟草的年轻人因电子烟而成为烟民。2015年以来,英国、美国、泰国、埃及、新西兰以及中国陆续出台针对未成年人的电子烟销售限令。
为方便管理、防止未成年通过互联网购买电子烟,2019年我国针对电子烟执行了“线上禁售令”。然而,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不论是线上兜售还是促销包装的迷惑性,都使得电子烟无法做到充分管理。
自2021年起,国家烟草专卖局陆续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征集管理意见,并在2021年11月正式将电子烟纳入烟草监管体系。2022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大部分生产、销售规定,并留出了大半年时间让国内上千家相关企业调整适应。
目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对于国内电子烟的监管已深入生产、终端销售、地区流通、进出口等方方面面。